基層人民法庭要爭當“共同締造”的生力軍
——游勸榮院長到當陽市人民法院王店法庭調研
9月20日,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游勸榮赴當陽市人民法院王店人民法庭,就基層人民法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進行工作調研,要求基層人民法庭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爭當“共同締造”的生力軍。
當陽法院王店人民法庭轄兩鎮三園區,服務面積481.9平方公里,人口7.1萬,年結案200余件。隨著法庭規范化建設的推進,目前法庭的維修改造和人員配備均已到位。
座談會上,游勸榮院長認真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后,對當陽法院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工作特別是人民法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加強人民法庭建設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更加注重強基導向”。最高人民法院、省委辦公廳、省人大常委會相繼出臺關于人民法庭建設的相關規定,為人民法庭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持。全省法院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快推進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讓小法庭實現大作為,積極將法治力量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為鄉村振興、平安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貢獻司法力量。
就進一步發揮人民法庭作用,加快司法服務觸角向基層的延伸,游勸榮提出四點要求:
一是要正確把握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人民法庭的存在,代表著當地法治力量的存在,人民法庭的工作與鄉村振興、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息息相關。王蒙徽書記提出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美好環境不僅指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也包括法治環境。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過去的吃飽吃好,發展為現在更多地追求公正法治。人民法庭的舞臺雖小,但審判工作帶來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公平正義、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職能,應當在“共同締造”的偉大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要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積極參與訴源治理是人民法庭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獨特優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基層司法力量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與當地黨委政府及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引導人民群眾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切實做到案結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化解在基層、消減在訴前。
三是要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合唱。要落實人民法庭駐庭制度,切實扎根鄉村貼近群眾,加強與村治調主任、綜治中心主任的溝通交流,熟知當地民情民意民風,體察農村農業農民的實際問題,創新服務舉措,落實司法為民。要認真貫徹落實普法責任制,通過巡回審判、以案說法、送法上門、“法治夜校”等方式,把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耳邊,用法治理念滋潤群眾心田,從“影響一個人”到“影響一片人”,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法治觀念,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
四是要加強人民法庭隊伍建設。要科學配置人民法庭審判團隊,優化審判資源,因地制宜創建司法服務品牌。要切實關心基層法庭干警,確保人員力量向辦案一線傾斜,讓人民法庭成為培養和鍛煉年輕干警的平臺。
宜昌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張桂華,宜昌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孫惠波,當陽市委書記劉傳鋼,當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閆偉,當陽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磊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