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青山遠黛,近水含煙。風光無限的清江河,宛如一條綠色飄帶,洋洋灑灑八百里,逶迤而來。
“妹娃兒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河面之上,一曲《龍船調》唱出了古樸的土家風情,一支擺手舞跳出了兩岸的幸福圖景。距離清江源頭15公里的集鎮,汪營法庭坐落于此。
近年來,汪營法庭堅持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全力以赴守護90余萬居民的“最美家鄉河”,以司法之力促進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雙向奔赴”,為清江源頭鑲上綠絲帶。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雨落、浪起、潮涌、川流,我們的故事從“水”說起。
翻開利川地圖,46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五大水系奔騰流淌。巍巍齊岳山腳下,涓涓細流從綠叢碎石中涌出,清江從這里出發,一路蕩漾,成為長江中上游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
“汪營鎮地處清江源頭,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對保護母親河清江至關重要。如何用法律之盾守護一江清水東流,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2022年10月,為筑牢清江源頭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屏障,利川市法院在汪營法庭掛牌成立“清江源生態環境保護法庭”,激活刑事、民事、行政環境資源案件“三審合一”歸口審理機制效能。
“放魚養水,以魚還漁,不僅能讓當事人對所犯錯誤做出彌補,更是對生態環境的有力修復。”陽光下,河水波光微漾,看著剛剛放入的7000尾魚苗在水中游弋,汪營法庭庭長賴永超說道。
這一幕發生在2023年5月,這是“清江源生態環境保護法庭”成立后辦理的第一起以增殖放流方式替代修復生態損失案件。
牟某是一位釣魚愛好者,常與好友相約到利川市清江某河段釣魚,因嫌釣魚收獲甚微,便產生電魚的想法。2022年8月,牟某背上電魚器下河電魚,其同伴配合用漁網撈魚,共非法捕魚十余條,被當場查獲。利川市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判處四人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其刑事責任已被依法追究,可被破壞的生態環境該如何修復?”經與市檢察院攜手普法,牟某及其同伴自愿繳納生態賠償金,并購買魚苗放生至清江河中。
這是汪營法庭立足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依法公正審理環境資源案件,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汪營法庭堅持抓預防、嚴打擊、重保護,不斷豐富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模式,采取環境資源審判與環境資源執行無縫對接模式,運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方式,確保案件判決結果落到實處、環資修復有序推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自“清江源生態環境保護法庭”掛牌成立以來,全庭干警不斷強化流域意識,大力推進環境資源審判改革,提高審判隊伍司法能力與水平,累計審理環境資源類案件30起。汪營法庭先后被省高院評為全省“先進人民法庭”“示范人民法庭”,被州中院評為全州“十佳人民法庭”,牢牢站穩守護清江流域的司法崗哨。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漫步在汪營鎮紅鶴壩村,水清岸綠,鶴群棲息,滿目蒼翠。在這里,山與白云相連,人與自然相依,描繪著詩意畫卷。
2024年“世界地球日”前夕,汪營法庭聯合鎮政府、鎮衛生院,在紅鶴壩村掛牌成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以紅鶴壩村為中心,通過環保宣傳、法治宣講、案例審判等措施輻射周邊,讓美麗的紅鶴壩村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文明村落。
綠水青山離不開司法護航。繼紅鶴壩“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掛牌后,汪營法庭先后成立清江村“生態修復補植復綠基地”、佛寶山“飲用水源司法保護基地”、清江源“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基地”,在呵護美麗家園的同時,面向群眾普法,切實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美麗構想。
“為了我們自己生活的家園,大家伙兒一定要仔細,不放過任何一片垃圾?!背缟骄X中,清江奔騰而過。10月,清江源“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基地”內,汪營法庭干警正同村民一道撿拾河面垃圾,共同維護河道健康生態。
如何讓司法保護基地發揮現實作用?矗立清江源頭,汪營法庭以司法保護基地為依托,將巡河護林活動作為常態化工作開展,積極號召鄰近村民撿拾垃圾、植樹造綠、清理河道。
除此之外,汪營法庭不斷擴大生態環境保護的“朋友圈”,向檢察、公安、環保等部門發出邀約,對清江流域非法捕撈、非法養殖、非法采砂等違法行為及時處罰,對肆意傾倒生活垃圾、排放生活廢水等破壞生態的行為勒令及時整改,攜手塑就清江源頭盎然綠意,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共治格局。
萬里藍天白云游,綠野繁花無盡頭。普法宣傳作為法護生態的重要一環,需要久久為功,為從源頭上筑牢廣大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汪營法庭將法治生態課堂搬入學校、搬進村壩,帶領學生、村民走進司法保護基地,用心用情創新環保法治宣傳方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環保法治理念厚植群眾心中。
源頭的涓涓細流,匯聚而成滾滾清江。沿岸踱步或是水上泛舟,兩岸青山環抱,魚鳥競技,美不勝收,很難將其與非法占用農用地聯想到一起。
“利川市人民法院清江源生態環境保護法庭現在開庭!”雙河口村內,汪營法庭以巡回審判方式,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非法占用農用地罪案件,40余名村民到場旁聽。
林某系當地黃連種植商,2022年,林某在未辦理林地審批手續的情況下,占用位于忠路鎮翻身村3組的山林,雇請他人使用挖掘機平整該處,修建道路后在該林地上搭建棚子,種植黃連。經市林業局勘測認定,林某毀壞林地面積合計7.73畝,林種均為特種用途林,屬湖北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部小河片區法定范圍。
“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普法需要多維度發力。”賴永超介紹道。汪營法庭通過“以案釋法+以庭代訓”的新型普法模式,竭力做到“生態破壞在哪里,環資審判開庭在哪里,生態修復跟進在哪里,普法宣傳開展到哪里”,推動村民“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
2024年,汪營法庭開展普法宣傳活動7場,通過巡回法庭方式審判9起案件,“審理一案、教育一片、影響一方”的職能作用正不斷顯現。
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你看清江之上,土家幺妹兒歌聲嘹亮,土家小伙兒舞姿颯爽。你看清江之源,蒼茫林海間山水爛漫,鄂西大地上司法守護的“綠絲帶”正熠熠生輝。
護碧波十里,盼百鳥來棲。這里是清江源頭,這里云白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