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交朋友?來這個“圈”!
【編者按】遠安縣人民法院“黨員‘1+N’朋友圈”歷經萌芽、探索、運行、調整、重組、提檔升級等多個階段,逐步形成了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模式。現將該院做法登載。希望全省法院借石攻玉,學習借鑒遠安縣人民法院黨建工作做法,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培育打造更多具有湖北法院特色的黨建品牌。
10月31日,遠安縣人民法院“黨員‘1+N’朋友圈”黨建案例在國家法官學院舉辦的全國法院基層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上做現場推介,此次培訓班共有8個黨建案例進行現場展示。
遠安縣人民法院“黨員‘1+N’朋友圈”黨建案例曾在2022年獲評第二屆新時代人民法院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特別要多交幾個能說心里話的基層朋友,這樣才有利于了解真實情況,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基層法院身處司法為民的第一線,要想真正做好法院工作,就必須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誠意地服務群眾,了解他們的情況和際遇,聽取他們的需求和期盼,化解他們的憂慮和困難,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遠安縣人民法院逐步探索建立了黨員“1+N”朋友圈的工作模式,依托黨支部、黨小組的力量,推動黨員干警全面提升服務群眾、司法為民的工作質量,真正把法院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一是深入開展思想發動,圍繞“換位思考群眾需求”,在全院黨員干警中廣泛開展“假如我是當事人”大討論,舉辦“青春在基層閃光”演講,講述黨員干警在一線廣交益友、奉獻青春的感人故事,通過講授“司法為民”專題黨課等多種形式,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黨員干警內心深處扎根。
二是健全完善組織架構,結合黨員干警的崗位特點,將全院13個部門的58名黨員交叉編組為若干個小分隊,與不同類型的服務對象“組織聯建、品牌聯創”,分層分組構建朋友圈。例如,由政治部牽頭組建 “群眾知心人”小分隊,聯系服務3個掛點村和2個小區的1000余戶群眾;由洋坪人民法庭牽頭組建“小法徽”普法先鋒團,將法治宣傳送到群眾身邊。
三是科學設計運行機制,由機關黨委總負責,建立“群眾點單、黨委派單、小組接單、黨組評單”和“半年調度、年底考評”機制,與聯建黨組織理論共學、資源共享、課題共研、活動共融、品牌共創、實事共辦,并對群眾公認、實績突出的黨員進行評優激勵,推動黨員干警更加熱心主動地服務群眾。
一是“前輩忘年交”小分隊。退休干警經驗豐富、閱歷深厚,是開展好法院工作的寶貴財富。一名黨員干警走訪慰問退休老院長時,談及“遠嫁女兒不養老”案件較多,調解難度大,請老院長幫助支招。老院長分析,雖然法律規定男女平等,但農村傳統是男女有別、養兒防老,法官既要依法審判也要尊重傳統,可以通過協商讓女兒承擔小部分贍養比例,讓其內心更容易接受。按照這個方式處理,很多類案和解并撤訴。通過與老干部結為忘年交,審判經驗與智慧薪火相傳,年輕黨員干警快速成長為法院棟梁。
二是“群眾知心人”小分隊。小事連民生、民生連民心。堅持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譚坪村法官工作室掛牌第二天,一名鄰村群眾上門求助,稱其購買的房子因未過戶,被賣主再次抵押后即將被擔保公司收回。雖然此案由外地法院審理,但兩名黨員干警仍然利用周末前往外地法院和律所反復溝通協調,協商無果后,又通過執行局讓賣主繳納了抵押款,最終保護了群眾的合法利益。
三是“共同締造基層治理”小分隊。抓前端、治未病,依靠和發動群眾是法院工作的重要法寶。一對親兄弟因為宅基地和房屋相鄰問題產生隔閡,多年不和,并起訴到法院,為從根源上化解矛盾,遠安法院選派黨員干警進村入戶多次調解,但一直未達成和解。在一次“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屋場會中,承辦法官與村里的老支書和當事人長輩一起到當事人家中耐心勸導,兩兄弟盡釋前嫌,主動到法庭和解撤訴。
四是“小法徽”普法小分隊。26名年輕黨員干警自發組建“小法徽”普法先鋒團,每年下沉機關、鎮村、社區和企業,舉辦“法治夜校”“法治小劇場”,宣講《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40余場次。選派10余名黨員干警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和困難學生第二導師,深入中小學開展“模擬法庭”“以案說法”等活動20場次。走進灣組屋場開展巡回審判,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到場旁聽,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黨員“1+N”朋友圈工作模式實施以來,遠安縣法院為群眾解決民生難題700多件,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了該院朋友圈。遠安縣法院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法院”“人民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實現了黨建工作有聲有色、審判工作健康發展的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