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珙桐千萬歲!誰有?
湖北長陽,屹立于清江之畔,鑲嵌于巍巍山巒間,山水林田湖一應俱全,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畫廊在長陽”的美譽,曾入選全國最美家鄉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成為長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人民法院該如何作為?
近年來,長陽法院審結環境資源案件105件,一司法保護基地于今年7月初由省法院推薦至最高院參評全國“十佳修復基地”。以司法之力護一方山水、興一方經濟、保一方平安,長陽法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長陽很“長”
守護植物界“活化石”
走在樂園二墩巖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司法教育基地,大片珙桐花迎風飄動,猶如漫天飛舞的白鴿。
珙桐,俗稱“鴿子樹”,是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為中國獨有、國家瀕危一級保護珍稀植物,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如何運用法治力量保護植物界的“活化石”?
1987年元月,長陽法院審理了首起亂砍濫伐危及珙桐瀕危植物案,依法追究了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樹立珙桐保護的司法紅線。
2023年8月,長陽法院在樂園二墩巖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生態保護司法教育基地,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模式。
“依托珙桐司法保護基地建立帶來的“全流域保護、分類別管理、專門化審判”創新優勢,長陽法院逐步構建起以“案件審理﹢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法治教育及宣傳”為主線的綠色司法保護體系,設立了清江白甲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清江國家濕地公園、花香水岸等四個多功能生態環保教育基地和7個生態保護巡回法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清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長陽法院環資“四合一”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土家不“土”
創新碳匯賠償“新機制”
“獵殺一只野兔,認購16.18噸林業碳匯。”今年7月,長陽法院受理的一起非法狩獵案,成為湖北省首張林業碳票正式簽發后首例“林業碳匯+生態司法”修復案件。
2023年8月,被告人向某在長陽榔坪鎮自家附近田里,使用土銃獵殺野兔一只。
“獵殺野兔不僅導致野生動物資源被破壞,也會造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如果堅持按傳統思路辦理該案,生態環境將得不到及時有效修復。”承辦法官提出在此案中運用認購“林業碳匯”方式。
經向被告人釋明林業碳匯概念以及林業碳匯修復的法理依據和必要性,向某自愿認購16.18噸碳匯,用于其破壞生態資源的替代性修復。
因地制宜、因案施策,讓生態“破壞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長陽法院不斷尋求生態修復“最優解”。
8月,長陽法院聯合檢察院、林業局,在觀坪林場掛牌成立碳匯林司法實踐基地,為認購林業碳匯、購買林業碳票修復生態提供平臺基礎。同時,在一起非法狩獵案中引入“林業碳匯+勞務代償”修復模式,實現機制探索與司法實踐雙向發力。目前,長陽法院已在3起非法狩獵案件中,勸誡引導被告人自愿認購林業碳匯124.09噸、價值11700元林業碳票。
清江更“清”
共護清江畫廊
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必須聯防共治,凝聚保護合力。長陽法院加強生態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和執法主體協作聯動。
去年6月,在磨市鎮三口堰村一處拆違現場,由長陽法院、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磨市鎮政府等多家單位共同見證,被執行人長陽某管理有限公司非法違建房屋及設施被依法強制拆除。
這是長陽法院加強部門協作,依法規范支持環境行政執法的一個縮影。
除此之外,長陽法院聯合縣檢察、自然資源、林業等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構建運行涉環境資源行政非訴案件“123”聯動執法機制,有效解決涉生態案件專業性問題,去年共辦理協作案件6件,占總案件的一半,實現環保非訴執行案件裁定準予執行率100%。
清江,自西向東橫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如何用法治力量護好一江碧水永續東流?
今年6月,恩施、宜昌兩地法院齊聚清江源頭,召開清江流域環境資源司法協作會,十家基層法院共同簽署《恩施、宜昌兩地法院清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宣言》,建立健全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切實扛起清江流域保護的司法擔當。
8月,烈日當空,長陽法院環資“四合一”團隊來到恩施州建始縣法院,就一起跨恩施、宜昌兩地清江流域的非法捕撈案,開展經驗交流座談會,并就適用法律相關問題進行研討,達成共識,進一步落實《恩施、宜昌兩地法院清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宣言》。
“恩施、宜昌兩地法院建立了辦案協作機制、恩宜邊界涉環境資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風險防控預警機制,加強了在調查取證、法律適用、生態修復、普法宣傳、典型案例指導等方面的司法協作。”黨組書記、院長孫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