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開拓進取新篇章

禮頌盛世,共譜華章。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壯闊山河。如果愛國能具象化,那一定是奮斗的姿態。75載歷芳華,75載筑錦繡,湖北法院人對祖國的愛,融在奮進前行的每一個點滴時刻。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即日起,湖北高院微信公眾號開設《法韻荊楚》專欄,綜合運用融媒體形式,深入宣傳近年來湖北全省法院忠實履行法定職責、全力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取得的工作成績。
應時代之變,與時代同行。近年來,襄陽兩級法院聚焦“公正與效率”主題,緊扣法院主責主業,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奮力開創襄陽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2024年,襄陽中院榮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狀”。
服務大局
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3年以來,襄陽法院組織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降本增效突破年”“全面提升審判執行效率”等活動,積極爭取省級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試點,努力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感謝法院的涉企雙向分級評估制度,讓法官能夠第一時間傾聽到企業的心聲,同意變更保全標的物,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近日,十堰某建設工程公司的負責人致電襄州區法院法院峪山人民法庭,對襄州法院推行的全鏈條涉企案件經濟影響雙向分級評估制度予以高度肯定。
近年來,襄陽法院緊緊圍繞市場主體需求,統籌立審執各領域精準發力,及時出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10條措施,全面暢通涉企案件訴訟綠色通道,探索“企業+法院”涉企評估“雙向分級”制度,大力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用“硬舉措”優化營商“軟環境”。

同時,加強府院聯動,幫助一批破產企業、危困項目涅槃重生。依法靈活運用破產和解,僅用33天時間,就救活了瀕臨破產企業湖北某能源公司。美洋公司破產清算案獲評“全省法院破產審判典型案例”。上線湖北省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服務的首個地市試點平臺。襄陽中院、襄州法院聯合襄州區司法局、工商聯等成立襄陽市首家企業重組重整服務工作站。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有9家企業獲得新生。
此外,積極推動落實涉企案件“綠標簽”制度,全面開展網上立案、網上繳費、電子送達、在線庭審等電子卷宗深度應用工作,全流程在線訴訟辦案為勝訴企業省時間、降成本、贏效率。2023年以來,電子送達率達91.27%,一審民商事案件網上立案數量達87453件,占一審民商事案件總數的68.47%。
“漢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一直滋潤和哺育著襄陽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保護漢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未來。”日前,襄陽中院干警組成環境保護宣傳隊,沿著漢江開展環保志愿宣傳活動。

2023年9月,襄陽中院出臺《關于為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美麗襄陽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實施意見》,提出13條工作舉措,助推人民法院公正高效服務和保障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同時,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健全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積極適用碳匯認購、補種復綠、增殖放流等恢復性生態修復方式,切實以高質量司法助力美麗襄陽建設。2023年以來,襄陽兩級法院審結環境資源領域犯罪案件157件,通過案件審理,實現懲治違法犯罪、修復生態環境、賠償經濟損失“三合一”,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協同聯動
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主動制發司法建議、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多年來,襄陽法院聚焦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的新期待,積極參與和推動社會基層治理,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收到法院的司法建議書后,我們及時開展自查自糾,按照建議持續完善工作制度,補上管理漏洞,持續優化信貸業務管理機制,積極配合法院提升金融案件解紛質效,為優化轄區營商環境作出積極貢獻。”近日,襄城法院收到轄區多家銀行對《關于提升信用卡糾紛解紛質效司法建議書》的回復函,一紙司法建議找準了問題癥結,一紙回函讓司法建議“落地有聲”。

襄陽法院堅持把司法建議作為“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努力從源頭預防和減少類案多發高發。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共發出司法建議219份,采納率達96.35%。襄陽中院發出的關于“太平豆腐”地理標志的申請和產業發展的司法建議獲評全省法院優秀司法建議。
此外,襄陽法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地處基層前沿優勢,主動融入當地基層社會治理,切實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積極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奮力開創襄陽“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新局面。襄州區人民法院黃集人民法庭入選全國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涉農糾紛化解”典型案例,南漳縣人民法院武安人民法庭等3個集體獲評“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全市法院與1206個基層治理單位對接聯動,實現法官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化解糾紛常態化。

“老兩口鬧矛盾,心里有怨氣,根子在子女!”88歲的陳大爺要求與72歲的老伴鄭奶奶離婚,老河口法院家事法官啟動“法院+婦聯”機制,委托專職調解員參與調解,對糾紛進行了全盤分析。最終,老兩口徹底打開心扉、重歸于好。
襄陽法院強化工作創新,進一步打造“法院+工會”“法院+金融”“法院+商會”“法院+知產”“法院+婦聯”等“1+N”多元解紛模式,實現解紛資源一站式匯聚、解紛案件一站式流轉,開辟多元解紛“新陣地”。充分發揮171個調解組織、973名調解員作用,截至今年9月底,訴前調解糾紛3.44萬件,調解成功率達71.74%。
同時,大力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向基層、行業、社會延伸覆蓋,不斷適應矛盾糾紛多層次化解需要,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目前,10家基層法院全面入駐當地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提供涵蓋咨詢、調解、速裁、信訪等功能集約、運行高效的訴訟解紛服務。

“法律明確規定雙方已經辦理結婚登記且共同生活,請求返還彩禮的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時間較短且彩禮數額過高的,人民法院可以綜合彩禮實際情況等事實確定返還比例……希望各位村民能夠理性對待婚姻和彩禮,自覺抵制高額彩禮,弘揚文明新風。”日前,樊城區人民法院定中門人民法庭借助巡回審判開展普法宣傳,將辦理案件和普法宣傳延伸至群眾“家門口”,讓司法更“接地氣”,更“潤民心”。
襄陽法院通過巡回審判、以案說法做實普法宣傳和指導調解法定職能,讓法治的種子在鄉間落地生根。2023年以來,襄陽法院人民法庭共開展“巡回審判”“以案說法”等活動800余次,開展“法治夜校”“法治講堂”等活動500余場次,實現了從“坐堂審案”向“上門解紛”轉變。
守護創新
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
“我代理的商品存在競爭者跨區串貨低價傾銷問題,我們該怎么保護自己權益?”“其他商家貼牌我注冊的商標,該怎樣規避法律風險?”……襄陽市某餅業公司負責人連續提出的6個法律問題得到法官現場詳細解答后,興奮地說,“法院設在園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就是我們身邊的法院和法庭,我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最直接、最實在的法律服務,在襄陽做生意真的很踏實!”日前,襄陽中院法官來到樊城區樊西現代商貿物流園,向園區商戶介紹設在園區的知識產權保護站近期工作重點,并現場解答商戶提出的法律問題,受到商戶歡迎。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在案件數量上升、辦案壓力增大的情況下,襄陽法院推出了多項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重點措施。
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在全國、全省率先探索知識產權案件“簡案快辦”機制,制定改革方案和審判指引,推進案件審理全流程、全環節優化,實現繁案、簡案的準確識別和繁簡分流,對簡案實行“模塊化、流程化、標準化”審理,做到簡案快辦、難案精審,目前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該機制入選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自貿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并在全國復制推廣。截至2024年8月,襄陽兩級法院已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3499件,80%以上的案件采用簡案快辦審理模式審理,案件文書電子送達率基本達到100%,辦案周期縮短到平均30天左右,相比法定審理期限減少約80%;65%以上的案件實現庭前調解撤訴,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和當事人訴訟成本。
為加大對侵權者特別是制假售假源頭的打擊力度,襄陽兩級法院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依法從嚴懲治侵權假冒,該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法追究,讓受害者的權益得以挽回,讓侵權者付出代價。在近年來辦理的42件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有65名被告人因侵犯著作權罪、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標識罪、侵害商業秘密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襄陽法院還靠前作為,把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觸角延伸到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4月22日,襄陽中院首個知識產權巡回法庭在谷城經濟開發區掛牌成立,高新區、南漳縣人民法院也分別在高新綜保區、南漳經開區設立巡回法庭,通過面對面的庭審活動,增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今年以來,襄陽法院積極探索“五個一批”化解法,通過“訴前化解一批、引導分流一批、高效審理一批、示范引導一批、綜合治理一批”扎實開展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引導權利人和代理機構糾正“風險代理+轉包分賬”等維權模式下針對末端經營者提起大量侵權訴訟,獲取與其知識產權價值不匹配的巨額利益的行為,防范權利濫用或惡意訴訟等風險,打造知識產權糾紛化解新路徑。
剛柔并濟
打通公平正義“最后一公里”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執行,則是這道防線的最后一環。

“因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義務,本院決定采取強制騰房措施,現在開始行動……”2024年5月,棗陽法院組織20余名執行干警、法警對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開展強制騰房行動。最終,被執行人迫于執行強制措施壓力,當場籌集資金履行了33萬元還款義務。
重拳出擊,讓失信者無所遁形。襄陽中院執行局不斷拓寬執行思路,加大執行攻堅力度,對規避執行、逃避執行、抗拒執行行為的依法打擊和懲處,實行專項執行活動常態化。2023年,組織全市法院開展各類活動140余場,迫使3231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主動履行金額達5.22億元,用執行“力度”守護了民生“溫度”,讓“紙上權益”變為了“真金白銀”。
“法官,我想主動還款。”近日,保康縣人民法院執行法官接到了被執行人潘某的電話。潘某因未履行生效判決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申請執行人葉某向保康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由于潘某拒不履行義務,執行干警依法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并對其進行限制高消費。此后,潘某在生活生產、日常經營、乘坐交通工具時屢屢碰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潘某主動聯系執行干警,表示愿意積極配合法院執行工作。最終在執行干警的協調下,潘某將剩余案款履行完畢。
2023年以來,襄陽法院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9765人次,限制高消費34933人次。開展打擊被執行人違反限高令乘機專項整治行動,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同時,加大對打擊拒執罪工作的督辦力度,積極引導申請人開展刑事自訴,快速精準打擊規避執行行為。
“錢到賬了,感謝法院為我們追回血汗錢,法官們辛苦了!”日前,宜城市人民法院執結了8起涉農民工工資案件,案件的圓滿結束讓奔波數日的執行干警們如釋重負,來自申請人對執行工作的肯定更讓干警們斗志昂揚。
為確保“真金白銀”能進入農民工的“錢袋子”,近年來,襄陽法院多次開展聲勢浩大的涉民生和欠薪案件集中執行專項行動。僅2023年,就執結涉民生案件2824件、欠薪案件1328件,分別執行到位2.25億元和2337.6萬元。谷城縣人民法院成功在春節前為18名殘疾農民工追回工資43.3萬元,入選了“全省法院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八大典型案例”。

“感謝法院積極主動化解糾紛,幫助企業實現合法權益。”2024年4月,襄陽中院執行局收到了上海某公司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感謝法院以創新方式解決執行難題。襄陽法院通過暢通涉企案件“綠色通道”、深入推進涉拖欠企業賬款案件專項執行行動、依法靈活采取查封措施、全面推行失信預警守信激勵機制等多項措施,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涉企執行案件收案33785件,執行到位金額72.99億元。
此外,襄陽法院全面推行“七查一回告”制度,深化執行領域繁簡分流、裁執分離改革。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共執結案件65731件,執行到位金額125.69億元。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襄陽兩級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論述,錨定襄陽法院工作現代化目標砥礪前行,努力為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湖北實踐作出襄陽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