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從64只到3800余只
8月盛夏,位于石首市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濕地綠意盎然,成百上千只麋鹿正棲息覓食、跳躍嬉戲,盡情揮灑著生命的活力。
麋鹿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鹿科動物,因“面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俗稱為“四不像”。受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影響,麋鹿曾于近代在我國本土滅絕,后得益于“麋鹿重引進”項目得到恢復和發展。
2021年,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石首市人民法院共同在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司法修復基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濕地精靈撐起了強有力的司法保護傘。經多方努力,麋鹿從最初的64只增加到3800余只,種群從1個發展到5個,是全球最具規模與活力的野生麋鹿種群。該“麋鹿重引進”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為“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范例”。
“人退鹿進”
守護麋鹿樂土家園
“法官,你說哪有這樣的道理,我前期僅改造農田就投入了近7萬元,小龍蝦眼看就快上市了,結果他們突然說要收回土地,那我的損失誰承擔?”看到法官到了,田某心中的委屈終于找到了突破口。
“我們就是來了解情況幫助你們解決問題的,不著急,坐著慢慢說。”通過溝通,法官了解到,田某承包土地開展種養殖,現在租期未滿,村委會卻要將地收回。雙方為此多次協商,但始終未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達成一致意見。
“我們要將部分土地移交給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在麋鹿進入緩沖區放養在即,就剩田某那塊地還沒交付了!”村委會表示。隨著麋鹿種群的發展壯大,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有保護區域不足以承載現有麋鹿種群,經省政府批準,計劃對保護區緩沖區的8000畝土地進行流轉,將麋鹿分流至緩沖區內放養。
“你們著急我能理解,但是只按原承包費補償田某肯定是不合理的,還是要適當提高標準減少村民的損失。如果你們同意的話,我來組織你們面對面調解。”
“我們愿意調解!”
隨后,承辦法官組織雙方進行了調解,田某與村委會各退一步,達成征地補償協議,握手言和。麋鹿也順利進入緩沖區放養。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地2.3萬畝,周邊人口稠密,不可避免會出現人與麋鹿爭地、爭水問題。石首法院努力平衡麋鹿保護和群眾權益,在保障“人退鹿進” 的同時,守護“人鹿兩安”。
一“鹿”同行
根植綠色理念入人心
“現在開庭!” 在石首市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門前空地上,石首法院搭建巡回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非法狩獵罪案件。
3名被告人因在麋鹿保護區防汛大堤(禁獵區)附近路段打鳥,被公安機關抓獲。庭審中,3名被告人表示認罪悔罪。
“我們知道了,鳥是真的不能打!”“不僅鳥不能打,保護區內的植物都不能隨便破壞……”法官結合該案,向現場群眾釋法說理,耐心解答群眾關心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并介紹石首法院發布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令中“五個禁止”的相關內容,提升保護區周邊村民生態保護意識,達成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除了巡回審判,石首法院還不定期邀請武漢大學教授到保護區授課,深入周邊村(社區)開展法治宣講。通過群眾看得見、聽得到的“巡回審判+送法下鄉”雙軌普法模式,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實效和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鹿”力同心
描繪水豐草茂美畫卷
“樹再不砍,麋鹿就要挨餓了!”石首市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心急如焚。
原來,保護區成立之初,石首市政府向保護區移交土地的核心區范圍內,有一處面積約2800畝的意楊經濟林。后因麋鹿活動空間受限,保護區需在這里開展濕地修復工作。但該林地因涉訴被異地法院查封無法騰退,導致保護區相關項目一時難以推進。
“現在涉及的多名申請執行人對資產分配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我們沒有辦法處置。”
一邊是麋鹿的棲息需要,一邊是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如何才能二者兼顧?
在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司法修復基地設立后的首次聯席會議上,三級法院共同商討解決方案。最終,在省法院和荊州中院積極協調指導下,石首法院配合保護區與案件承辦法院溝通,將該案成功調處,意楊經濟林全部砍伐,所在土地得以平整,保護區及時開展濕地修復工作,麋鹿種群生棲范圍進一步擴大,有力促進了麋鹿種群增長。
為了給麋鹿提供更嚴密的保護,石首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規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使用機制,與石首檢察院、保護區搭建了聯動保護機制,與湖南省華容法院建立了麋鹿跨省協作保護及時響應機制,凝聚了保護麋鹿的合力,為濕地保護和麋鹿繁衍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水豐草茂,鹿鳴呦呦,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司法修復基地全力保護濕地、守護麋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