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何所居?
在寧靜的鄉村一隅,年逾七十的老張頭面臨著晚年生活的巨大挑戰。腿腳不便、視力嚴重下降的他,盡管生活已無法自理,卻依然憑借著一絲倔強,堅持獨居,不愿給膝下的兩子兩女增添負擔。
然而,一次深夜的意外摔倒,讓這位老人的生活狀況引起了市中院駐村工作隊的關注。
一個月前,老張頭在起夜時不慎栽倒在屋前田間,直到次日清晨才被村民發現。這次意外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也讓老張頭的獨居生活成為了工作隊與村“兩委”的“心頭事”,若是在寒冷的冬季發生此類情況,后果不堪設想。
面對老張頭的困境,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多次上門勸說,希望子女能夠承擔起贍養責任。然而,盡管女兒們每天送飯,但無法時刻看顧;兩個兒子則因各種原因,對將父親接回家中同住持保留態度。
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數月,眼見夏日將盡,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
為了打破僵局,駐村工作隊向院機關家事審判團隊“求助”。邀請法官“出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天一早,民一庭庭長吳宏瓊帶領家事審判團隊驅車前往拾井村,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合計”:
平日里,老張頭的經濟收入(種糧補貼與土地流轉費用)由老大管理。
如果老大能主動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就能減輕老張頭不愿麻煩兒女的心理負擔。若最終無法達成一致,只能將老人送進福利院照顧。
考慮到老張頭的實際贍養需求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數,調解工作的重點還得從老大身上做起。
“將心比心,老父親一把年紀,眼睛看不清,腿腳也不利索,把他一個人放在老屋住,你們真的放心嗎?”
一番釋法明理后,老大仍雙臂緊抱,以沉默回應。
“父親平日里并沒有缺吃少喝”,半晌,老大緩緩開口。
見老大開口說話,吳宏瓊打起精神,“有什么顧慮可以說出來,看我們能不能給你一些法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我也不是不想把父親接回來一起住,只不過……”老大欲言又止。
“法官,其實我是擔心房子久無人居荒廢后,宅基地被村里收回去”,老大猶豫了一會兒,小聲道出自己的顧慮。
“只要老人還在世,宅基地村里就不會收回。房屋荒廢后你可以按照政策對房屋進行修繕”,吳宏瓊頓了頓,對老大說到,“況且,你有二個兒子,也可以將宅基地使用權過戶到你一個兒子的名下。”
聽完這番話,老大緊抱的雙臂緩緩放下。
“贍養老人,不只是一頓飯的事兒。晚年生活質量也應引起重視”,吳宏瓊趁熱打鐵。
為了確保老張頭的晚年生活得到妥善安排,駐村工作隊與村委會也當場承諾將協助其辦理相關過戶手續,并持續關注老人的生活狀況。
日頭直上,老大終于松了口,表示愿意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將老張頭接到自己家中同住,照顧其飲食起居。
“后面手續我們帶著您跑,有事隨時找工作隊!”臨走,工作隊員向老大喊到。
兩日后,在工作隊的幫助下,老張頭搬進老大的樓房,告別獨居,開啟晚年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