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執破融合,助力“病企”重生
近年來,大冶法院積極構建“立審執破”一體化工作格局,通過效能融合、資源融合、制度融合、服務融合“四融一體”,統籌推進執破融合改革,有力護航“瀕危企業”涅槃重生。近年來,共審結破產案件17起,清理債務近53.2億元,盤活資產約 21.3億元,釋放土地房屋面積約80.88萬平方米,安置職工2100余人。其中執轉破案件2件,終局性化解執行積案82件,涉案執行標的額3.8億。
效能融合,府院聯動一體化
堅持黨委領導、部門聯動、“三年行動”一盤棋,整合政府、社會、公眾力量,不斷提升治理效能,拯救瀕危企業。
府院聯動一盤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出臺推進企業破產重整實施辦法、破產重整“府院聯動”工作實施意見,設立市級企業破產重整工作指揮部,充實綜合協調、破產重整、工作專班,統籌全市企業破產重整工作,成立政府工作專班,對資金不足、職工安置等重點問題進行兜底保障。
部門聯動一盤棋
18家“府院聯動”成員單位陸續出臺細化方案,為案件審理中遇到的問題配套相關措施。如聯合市營商辦和市自規局出臺案涉不動產登記事項辦理的實施意見,破解不動產處置中管理人履職難、過戶難等問題,大幅提升財產調查、處置效率。
“三年行動”一盤旗
大冶市出臺《盤活工業企業閑置低效資產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大冶法院創新破產審判簡易審,為“三年行動”提供高質效司法服務的思路,成功創建全省破產審判簡易審改革先行區。
2023年,“執轉破”的金灣實業與金灣酒店兩公司從裁定實質合并重整到終結破產重整程序僅歷時5個月,成功化解兩公司債務4.75億,相關經驗被《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報道。
資源融合,專業力量一體化
打通專業、團隊、數據壁壘,以全流程專業化人才隊伍,推動“執破融合”改革從部門協作、全院協同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配合遞進式發展。
打通專業壁壘
配強、配齊、配優“2法+1助+2書”破產審判團隊,多次赴外地學習取經,逐步向專業化、集中化、團隊化發展,形成破產簡易審理案件1人在前、團隊在后、全院推進、政府兜底的良好局面。
打通團隊壁壘
抽調涉企速執團隊、破產審判團隊、涉企立案團隊骨干,組建大冶法院“執破融合”工作專班,集中辦理“執破融合”案件的甄別、審查、立案、審理工作,實現破產審查向前挺進、執行成效向后延展的“雙向奔赴”。
打通數據壁壘
打通立案、審判、執行、破產系統數據壁壘,實現關聯案件、財產查詢結果、財產評估結果的共享。搭建數字信息共享平臺, 整合內外網破產申請、債權人會議召開與投票、意向投資人招投標等線上功能,實現法院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執破融合”質效。
制度融合,執行破產一體化
完善執行和破產銜接機制,確保程序轉換合法、規范、有序、暢通,以“三能”破解“執行不能”。
能快盡快,避免程序空轉
出臺“執破融合”規定,從程序銜接、資源配置等17個方面規范工作標準,簡化執行案件移送破產要求。設立“執破融合”一站式窗口,對執轉破過程實行一條龍服務;推行標準化流程、模板化文書,對簡易破產案件實現高效審理。推動破產審查端口前移,強化審理、執行常態化信息共享互通,明確執破并行的特定情形,促進破產審判“能快盡快”。
能償盡償,及時處置財產
出臺《關于企業破產程序中涉不動產登記事項辦理的實施意見》,打通破產審判團隊與自然資源規劃局對接通道,破解不動產處置中管理人履職難、過戶難等問題。統一破產企業土地、房產、車輛等資產處置規則,搭建不動產網絡查控專線,提高破產債權清償比例,促進涉案財產處置全面提速,債權“能償盡償”。
能救盡救,上門引導破產
借助執行和解、破產重整等方式,著重保護和挽救產業前景良好、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誠信企業,變被動受理破產案件為主動上門引導,推動執行轉重整程序。
大冶市石開工藝公司是大冶青銅文化、石雕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該公司陷入資不抵債困境后,大冶法院積極助其通過破產重整修復信用、重建產業鏈,相關做法被新華網客戶端、《光明日報》客戶端、《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等報道。
服務融合,監督管理一體化
完善資金管理、便企措施和“府院聯動”專項考核,建立健全涉企案件“一綠到底”服務模式。
全流程管理
設立總額為200萬的大冶市破產重整專項基金,列入財政預算,解決嚴重資不抵債企業無法支付管理人報酬、管理費用、公告費等問題。健全完善該基金全流程管理和使用制度,規范管理,合理使用,嚴格監督,為企業破產重整提供了資金保障。
多渠道便企
持續推進商事糾紛“分調裁審”改革,健全完善“共享法庭”專業調解組織一級分流、訴前調解二級分流、立案后繁簡分流“三級分流”過濾機制。出臺16條舉措為50家“標星”企業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全面落實破產債權“零收費”及破產重整案件受理費減、緩、免等措施。
雙循環考核
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由大冶法院牽頭,對18家聯動部門單位進行企業破產“府院聯動”專項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全市績效考核范疇。大冶法院內部,在目標考核管理中,圍繞加強破產審判、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設置專項考核指標。通過雙循環專項目標考核,激發“府院聯動”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