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法庭(56) | 五里法庭:能調盡調,努力踐行案結事了政通人和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作為縣域社會治理最基層單元,通城縣法院五里人民法庭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的司法為民理念。致力于“抓前端、治未病”,把神經末梢根植到村組,根植到田間地頭,多措并舉促調解,扎根基層解糾紛。
打開心結
讓非訴挺在前面
“感謝汪法官,您的耐心、細心,解開了我多年的心結,我再也不為此案信訪纏訴了。”胡某握著五里法庭庭長汪濤的手連連感謝。
因相鄰圍墻排水及其他瑣事糾紛胡某與鄰居積怨日深,雙方多次到法院提起訴訟。胡某先后經歷了兩次撤訴一次敗訴,曠日持久的訴訟,導致胡某不滿的情緒不斷加劇。
2022年10月,胡某又一次到法院提起訴訟。庭審中,原、被告情緒異常激動,雙方親屬也拍桌打椅大吵大鬧,場面近乎失控。汪濤決定休庭采取冷處理方式,他要求雙方回家先冷靜冷靜。
一個月后,汪濤主動找到原告,采取拉家常的方式,與其促膝談心,沒有了庭審的束縛,胡某也漸漸敞開心扉。汪庭長耐心地從情、理、法的角度向胡某釋法說理,他說:“法院的判決是強制性的、是冰冷的,終究會有一方敗訴,敗訴的一方如果想不開,就會繼續纏訴。反之,如果平靜面對現實,有平和的心態,樂觀的生活態度,有益于身心健康。本案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輸贏并不重要,鄰里之間以和為貴,和則兩利,斗則兩敗。”
通過三個多小時的交談,原告表示這么多年來,其實就是心中有一團火一股氣,為此幾年間家庭生活變得一團糟。聽了汪庭長的勸導,胡某終于解開了心結,表示將不再上訪申訴,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生產生活上,并主動撤回了起訴。
視頻調解
讓便民落到實處
熊某是馬港鎮易塅村村民,因年齡偏大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導致無法進行網上平臺送達。一大早,五里法庭書記員趙嵐、吳帆就上門進行送達,得知熊某已買車票準備第二天外出打工。
為了化解矛盾減少訴累,法官助理何湘決定運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行視頻調解,于是立即電話聯系原告左某開通手機視頻,邀約熊某一起來到易塅村法官工作室進行視頻調解。
調解中了解到,原、被告已分居多年,兩個兒女均已成年,這次是第二次起訴離婚,夫妻感情基本破裂,彼此對婚姻都已經死心,只是被告年齡偏大,擔心老來沒有保障,有點不愿意離婚。
弄清了問題的癥結后,汪濤隨即電話聯系被告的兩個兒女,兩人均表示愿意贍養老人。他勸解說:強扭的瓜不甜,不幸的婚姻早點解脫對身心沒有壞處,兩個兒女有責任有義務也愿意贍養老人。
一席話,終于解開了老人的心結,雙方也通過遠程視頻調解平臺和和氣氣達成了離婚調解協議。
訴前推送
讓糾紛化解在村組
“汪庭長,你不用再到村里去了,李某和張某某的事解決啦!”五里鎮調解中心調解員皮新星氣喘吁吁跑到五里法庭,端起杯子將水一飲而盡。
原來,張某某在家門口散步時被鄰居李某騎摩托車撞傷,雙方就賠償問題未達成一致意見,張某某來到五里法庭打算起訴李某要求賠償。
法官助理何湘了解到本案賠償金額較小,雙方又系鄰里關系,遂建議將案件推送至五里鎮調解中心進行訴前調解。
調解中心立即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員皮新星首先強調鄰里關系和諧的必要性,并進行釋法說理,耐心向李某解釋其應盡的義務,希望雙方看在鄰里關系的份上,各作一點讓步。
最終雙方同意調解,當場簽訂了調解協議書。
同頻聯調
讓“無訟”就在身邊
五里鎮尖山村是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也是五里法庭“無訟村居”創建聯系點,為了更好地發揮示范效應,對該村偶發的一些糾紛,五里法庭重視發揮村黨支部及鄉賢作用,盡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
楊某和吳某系鄰居,因為修路的事情產生矛盾,發生沖突互毆,楊某受傷住院,派出所對雙方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吳某認為楊某辱罵自己在先,并且抓傷了自己的臉,堅決不肯支付楊某的醫療費用。雙方爭執不下,五里法庭把辦案現場搬到了事發地——尖山村同家沖屋場,同時邀請該村黨支部書記、市縣人大代表王雙全參加。
汪濤耐心地對二人進行勸解:“遠親不如近鄰,你們兩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何必為了點小事把關系搞得這么僵呢,冤家宜解不宜結,何況這件事你們都有不對的地方。”
“作為鄰里鄉親,這樣鬧下去都沒有好結果,今天法庭法官親自上門調解,是對我們村的重視,你們都要拿出態度,在法官的主持下把這起糾紛了結,不要再糾纏了。”村支書王雙全的一席話,使原、被告陷入了沉思。
最終,矛盾得以成功化解,雙方簽訂調解協議書,吳某當場支付了楊某醫藥費。
今年以來,五里法庭已成功調解各類案件132件,為保一方和諧穩定貢獻了法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