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五聯五化”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2021年以來,鄂城區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逐年遞增20%左右,法官年人均收案400件以上,辦案質效難提升。
為扭轉這一被動局面,鄂城區人民法院能動性推進“五聯五化”,實現了法定審限內結案率上升,收案數、平均辦案等指標下降的初步成效。
2024年上半年,受理民商事案件3575件,同比下降28.17%;法定審限內結案率100%;平均辦案時長42天,同比下降45天;發回重審和改判率同比下降1.79%;六個月以上長期未結案件全部清零。
01
平臺聯建
共建實戰化綜治中心
2022年12月8日,集矛盾調處、訴訟服務、法律援助、信訪接待和網格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實戰化綜治中心正式成立,法院訴服中心整體遷入。
經過近一年的打磨,該中心建立健全了分級管理、分流督辦、分類處置、分責獎懲的多元解紛機制。法院推送的涉房、涉眾、涉穩等矛盾糾紛,由中心分派到鎮街和相關部門調處,一般性、多發性矛盾糾紛,由行業管理部門派駐到中心的專業調解團隊調解;調解不成功或法律關系比較復雜的矛盾糾紛,由中心協調導入訴訟程序。
今年以來,鄂城區法院共向中心推送各類矛盾糾紛350余件,均得到分流處置。
02
行業聯動
扶持專業化調解組織
聯合區政府辦、區司法局、區人社局、區財政局等多部門,印發關于組建行業調解組織、落實以獎代補政策等文件。勞動爭議、婚姻家庭、金融保險及商事糾紛、物業糾紛、醫患糾紛、涉房糾紛等十大領域專業調解委員會紛紛“搭臺唱戲”,鄂城區法院以派員指導、集中培訓、巡回審判、公布示范案例等方式給予扶持。
區司法局委托法院組建“仁和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該組織注冊獨立法人,聘請專職調解員11人,其中6人長駐綜治中心,5人入駐人民法庭,專司訴前調解工作,法院考核,財政獎補,訴前調解成功率達41%。
依托楚商聯合會,搭建涉企糾紛調解平臺,化解涉企糾紛230余件。引入“道交調委”進駐專業人民法庭,聯合物業協會深入小區調研,及時提供定分止爭司法方案。
指導金融監管部門建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送240余件金融糾紛進行調解。今年6月,“和天下”人民調解組織協商矛盾化解聯動方案。
03
基層聯創
融入網格化治理體系
主動融入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推動區委“平安辦”印發《鄂城區“無訟村居”創建方案》,以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為重點,最大限度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成訟”。
凡是達到“五高一低”標準的,即矛盾糾紛排查登記率高達100%,調解成功率高于80%,司法確認適用率高于50%,調解自動履行率高于80%,執行和解率高于70%,由區委“平安辦”和法院聯合授牌表彰。
推動村居建立健全人民調解隊伍,在未設人民法庭的鄉鎮設立法官工作室和“共享法庭”,在矛盾較多的街道設立工作站。指導村居完善《無訟村居創建公約》,每季度組織開展或舉辦一次巡回審判、一次“法治夜?!?、一次村務法律體檢,并探索創新網格員協助送達模式,推進司法服務進網格。
截至目前,全區每個鎮街確定1至2個“無訟村居”創建示范點,基層村居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0余件,通過法院司法確認300余件。
04
科技聯通
延伸信息化服務觸角
充分運用“雪亮工程”、綜治視聯網、政法視頻會議系統建設成果,開展遠程調解、遠程開庭、遠程接訪、遠程法治宣傳和遠程法律咨詢。
全面推廣運用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大力宣傳并引導群眾使用“法院訴訟服務網”、“移動微法院”等小程序參與訴訟活動。
特別是在楚商聯合會、市物業管理協會設立“共享法庭”,探索法官遠程調審、首席調解員前端坐席的審調結合模式,前移司法觸角,彰顯司法溫度,深受企業和業主歡迎。
今年以來,共受理網上立案980余件,會同人民調解組織在線調解、審理各類糾紛1300多件。
05
法院聯治
健全高效化對接機制
組建訴服專業團隊。訴服中心配備39名法官和輔助人員,下設立案服務團隊、速裁團隊、調解團隊、信訪團隊、送達保全團隊等,對外協調相關部門和組織,推送矛盾糾紛;對內銜接和服務審判執行工作,保障案件快速流轉。
創設調解勸導流程。訴服中心設立導訴員,引導當事人走進調解室;立案前,向當事人發放《訴前告知書》,告知調解是最佳“挽損”帳;裁判后,向當事人發放《執行告知書》,引導當事人“和為貴”,自動履行法定義務。
建立繁簡分流機制。在區綜治中心設立速裁法庭,并聯通各“共享法庭”,開啟無紙化審判模式,實行簡案快調快審快結。今年以來,速裁團隊辦結簡案約占全院案件35%,平均審理時長12.6天,調撤率高達68.6%。
推進司法鑒定前置。將司法鑒定由“訴中”提至“訴前”,為調解工作提供明晰的依據。
建立判后答疑制度。設立判后答疑室,應當事人預約,法官、律師、人民調解員和有關基層組織釋法明理,促使當事人停訪息訴。
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在審理執行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單位發送司法建議,倒逼基層社會治理。今年以來,針對掃黑除惡、物業服務、農村“三資”管理等領域發送司法建議書15份,采納和回復率達100%。
下一步,鄂城區法院將圍繞主業、立足職能,進一步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多元解紛的新格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湖北實踐中展現司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