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履行審判事業的時代使命
——荊州中院護航荊州高質量發展紀略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人民法院“五五改革”開局之年。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司法體制改革以來,人民法院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司法取得了輝煌成就。荊州兩級法院在不同歷史時期始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服務和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荊州振興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是加快荊州復興的建設者。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環境資源審判,項項關乎荊州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后勁;掃黑除惡、破解執行難、便捷訴訟服務,事事關系荊州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大局、護航發展,嚴懲犯罪、化解糾紛、維護穩定,為實現荊州轉型趕超、加快復興,奮力打造“萬里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書寫司法服務保障的新答卷。
時代是出卷人,法院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通過司法紐帶,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與群眾緊緊相連,讓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牽住司改“牛鼻子”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
今年來,荊州中院全面推行裁判文書獨立簽發機制,除需經審委會討論決定的案件外,所有案件均由合議庭和主審法官獨立簽發。上半年,全院員額法官獨立簽發文書1356件,占審結案件數96.79%。明確法官辦案權責,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一個縮影。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荊州中院緊緊牽住司改這一“牛鼻子”,重塑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構建新型審判監督管理機制,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
今年,荊州中院在明確院長、庭長、獨任法官、合議庭、法官助理的權責界限的基礎上,建立了員額法官辦案情況臺賬,每月一通報,調整審判委員會職能定位,提高法官及合議庭獨立依法斷案的司法能力,進一步壓實司法責任。
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實行審判質效雙月通報制度,出臺審判流程規范文件,建立案件督查評審制度……荊州中院構建起銜接法定審判監督、院庭長管理監督、質效管理監督、紀檢監察紀律監督的監督新模式,努力做到“哪里有權力,哪里就有監督”。
規范司法行為,提高審判質效。近3年來,荊州中院員額法官人均辦案數逐年上升,二審、再審案件開庭率逐年提高,案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達99.08%。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全面吹響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集結號。
依法嚴懲黑惡犯罪 守護一方平安
今年3月27日,荊州中院對長江非法采砂首起涉黑命案一審公開宣判,對組織、領導者張新民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得知張新民涉黑團伙受到法律嚴懲,當地群眾拍手稱快。
從開庭到宣判只用了1個月時間,審理專班攻堅克難、高強度奮戰。他們從33本卷宗材料中提煉出案情重點,形成約20萬字的閱卷筆錄,提出需要補充偵查的問題5類20個,實行問題清單銷號管理,確保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緊盯“黑財”,堅持打繳同步,凍結查扣房產、商鋪、車輛等“黑財”2000余萬元,徹底封堵非法資產轉移藏匿的渠道途徑。
嚴懲黑惡勢力犯罪,是一套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維護公共安全、完善社會治理的“綜合考卷”,必須堅持掃黑務凈,除惡務盡。
一年多來,荊州中院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確保全市法院“一盤棋”。建立全市法院工作臺賬和信息報送制度,定期呈報黑惡案件審判數據和重要信息;建立健全督導機制,對超過6個月未結的涉黑涉惡案件進行掛牌督辦,對敏感復雜、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指派專人跟蹤、指導。
打擊黑惡犯罪既不能人為拔高,也不能降格處理。荊州中院就案件審理過程中涉及的寬嚴尺度把握、訴訟程序規范等堅持統一標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精準打擊、不枉不縱,確保把每一起案件辦成鐵案。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筑牢司法保護屏障 打好長江保衛戰
張新民等14人涉黑案件的審結,還為治理長江流域“兩非”提供了荊州經驗。市委主要領導作出批示:案件審理過程是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打造“萬里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的一次生動實踐。
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荊州中院堅持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現貫徹到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全過程,大力推進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工作機制,建立環境資源案件法官聯席會議制度,筑牢硬屏障,緊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
在環境資源刑事審判中,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犯罪,依法嚴懲非法碼頭、非法采砂、非法采礦、非法排污等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犯罪行為,讓不法分子不敢為、不能為。
在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及時履行監管職責中,嚴格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依法支持各級政府及其環保、國土等行政部門合法的行政行為,為其加強環境資源監管、加大執法力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治污更要修復。荊州中院充分發揮司法智慧,通過創新裁判方式和執行方式,將被告人積極履行生態修復義務情況作為對其定罪量刑的重要參考依據,大膽嘗試生態修復性判決,確保生態環境及時和有效修復。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走向更加廣闊舞臺。
良好法治環境 最好營商環境
今年6月的一天,監利縣某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女士專程送來錦旗和感謝信,對荊州中院立足企業發展化解股東出資糾紛表示感謝。這是該院堅持平等保護司法原則和謙抑審慎善意司法理念兼顧妥處的眾多涉企糾紛中的一例。
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18年12月,荊州中院在全省法院系統率先出臺《關于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制度引導,立足審判,依法保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妥善處理涉及民營企業及企業家的各類糾紛。
在荊州中院,針對近年來不斷增多的涉企案件,有不少必須遵守的基本辦案原則: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等原則,依法保護企業家的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堅持民商事審判“六個原則”,為民營經濟營造更為寬松發展環境;妥善審理企業破產案件,推行“有保有破”差異化處置;對被執行企業,慎重決定適用查封、扣押、凍結措施。
司法服務也與營商環境“同頻共振”。開通訴訟綠色通道,實行網上立案、網上辦理,減少當事人立案成本;立足訴訟服務大廳、12368訴訟服務熱線,為涉訴企業提供高效的訴訟引導,減少不必要的訴訟成本支出;符合退費規定和手續完備的,原則上3個工作日內辦結……荊州中院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積極探索,盡力減少企業訴訟成本。
今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綱要(2019—2023)》,向“切實解決執行難”前進。
切實解決執行難 回應人民呼聲
沒有執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就無法兌現,裁判就只能是一紙空文?!稗k法總比困難多?!鼻G州中院下猛藥祛頑疾。
廣織密網,聯合攻堅。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1+X”攻堅執行難大格局。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執行工作,將執行實踐與普法宣傳相融合,在全社會匯聚執行合力。
深化改革,智慧攻堅。推行“執行+網格”工作機制,與銀行、證券、車管、工商等部門建成網絡查控系統,將財產查控的主戰場從“路上”轉移到“網上”,對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一網打盡”。
重點部署,精準攻堅。從實際出發,積極開展春雷行動、夏日風暴、百日會戰等形式多樣的專項執行行動,形成強大聲勢,彰顯法律權威。針對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和涉民生保障案件,加大力度集中執行。
嚴明紀律,規范攻堅。開展“執行規范年”活動,全面提升執行規范化水平,鞏固深化“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果。創新“司法+保險”執行工作新模式,推進保險機制與訴訟保全、執行懸賞、執行救助等工作深度融合。
從“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到“切實解決執行難”,荊州中院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兌現著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莊嚴承諾。
數說審判
荊州兩級法院以司改推動審判質效提升,今年元至8月,新收案件28566件,總收案件31408件,結案23192件,新收案件、結案數同比分別增長14.1%、17.92%,結案率達73.84%。
目前,荊州兩級法院共審結涉黑涉惡案件45件136人,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刑罰18人,對黑惡勢力犯罪的組織者、領導者和骨干分子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率達100%。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荊州兩級法院共受理股權轉讓、公司決議、股東知情權、公司解散等公司類糾紛案件128件,審結94件,為中小投資者權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護。
2018年,荊州兩級法院共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78件,公安縣人民法院、松滋市人民法院審理的環境公益訴訟案,分別入選第七屆“中國十大公益訴訟”、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荊州兩級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2.31萬件,執結2.07萬件,執行到位金額74.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8.9%、109.6%和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