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 | 來瞧瞧青年干警他們都說了啥?
在省法院組織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8名青年干警圍繞所學所思暢所欲言,分享了自己在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上的所感所得。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所思所得。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對湖北服務和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寄予更高期望、賦予更大使命,給我們指方向、明思路、教方法、提要求,是指導新征程湖北改革發展的總遵循、總綱領、總指引。特別是對長江大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總書記對湖北人民的深情牽掛和對湖北發展的關懷厚愛,結合我所從事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我想談三點學習總書記湖北講話精神的心得體會。
一是有擔當。環資審判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國之大者”,強化司法責任擔當,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的司法責任,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二是有創新。環資審判工作要增強創新意識,通過法治創新集中審理涉長江生態環境資源案件,創新環資審判的工作思路、方法與舉措,辦出有影響力的案例,推動形成長江大保護的“湖北樣本”,確保江湖安瀾、碧水東流、凈水北送。
三是有信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提升了我們保護長江的信心與動力,作為省法院的年輕干警,我們有信心將講話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辦好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長江生態走廊提供堅強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務。
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拼搏干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到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要養成正確且堅定的“四觀”。
一是要樹立發展的大局觀。要始終圍繞中央發展路線方針、省委省政府政策部署開展營商環境工作,不能只是埋頭拉車,也要時常抬頭看路,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大局。
二是要鍛造扎實的理論觀。要把總書記考察湖北系列重要講話、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總書記關于營商環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學習,做到一體學深悟透、整體融會貫通、始終篤信篤行。
三是要培養準確的社情觀。總書記強調,“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構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要透徹地了解社會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情況,對省內的主要產業、關鍵項目、重點企業做到心中有數。要將法院工作放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審視,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開展工作。
四是要錘煉擔當的責任觀。要在本職崗位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擔當作為、奮勇爭先,要堅決的向一些“躺平”“隨大流”的錯誤責任觀說不。越是任務艱巨,就越是要扛起肩上的責任,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貢獻磅礴青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北時指出,湖北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產業創新,著力點都聚焦創新二字。設立知識產權制度的目的即是為了保護和激勵創新,因此,推進湖北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開拓進取,我們知識產權審判庭責無旁貸。
當前的湖北,創新人才薈萃、創新動能澎湃、創新熱潮噴涌。充分運用司法審判職能,保障知識產權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具體而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強化保護。創新成果是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賴以生存的發展命脈,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必須要貫徹落實全面保護、嚴格保護、平等保護的理念。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對惡意、反復的侵權行為,堅決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二是要注重引導。要正確處理合法維權與權利濫用的關系,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指引作用,引導科技創新企業合理、合法行使權利,維護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秩序。
三是要提升能力。要及時跟進新領域、新業態、新技術、新問題,持續關注信息化、網絡化對于審判工作帶來的新突破,著力提升審判工作隊伍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能力水平。
我們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和激勵創新的職能作用,保護好創新成果、服務好創新企業、營造好創新氛圍,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貢獻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各項工作特別是經濟工作要進一步抓緊抓實,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奮斗號角,是行動綱領,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金融犯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毒瘤”,極大危害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院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要求全省法院切實擔負起保障區域金融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立足金融犯罪審判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全省法院積極融入金融治理工作大局,清醒認識金融犯罪審判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妥善審理了一批社會影響大、關注度高的重大金融犯罪案件,依法嚴厲懲治了一批違法犯罪分子,進一步優化了法治化營商環境,有效防范化解了金融風險,切實維護了我省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金融犯罪案件專業性強,法律關系復雜,矛盾糾紛尖銳,案件辦理起來很不容易。作為一名刑事法官,我深知法錘輕四兩,責任重千鈞,更需柔肩擔道義,巾幗護天平。在司法實踐中,我要善于從政治上看,精于從法治上辦,勇于擔當善于作為,通過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積極為金融犯罪審判工作貢獻青春力量。
一、立足審判,堅持人民至上的司法理念。我們要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的司法理念,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保質保量地辦好每一起司法案件,積極回應群眾的訴求,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二、科技賦能,創新為民解憂的工作機制。我們要創新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工作機制,堅持司法改革和科技賦能雙輪驅動,推動司法審判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著力實現網上立案、云端審判、在線調解、指尖執行。通過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更高效地解決群眾關注的難點痛點問題,更優質地服務群眾的切身需求。
三、培養英才,打造高層次法院人才隊伍。“干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我們要不斷挑戰自我,擴寬眼界視野、加快知識更新、豐富知識儲備,力爭做到“提筆能寫、張口能說、遇事能謀、辦事能成”。通過競爭上崗、部門輪崗、逐級遴選、下派任職、掛職鍛煉等舉措,幫助青年干警實現多崗位鍛煉,提升綜合素質,打造高層次、復合型法院人才隊伍。
一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現代中國的司法制度并非憑空而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歷史傳承與時代發展的有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書蘊含豐富的法治思想和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司法工作者要繼承發展中華法系中的優秀思想與理念,積極推動中華優秀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源頭活水”。
二是要厚植“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司法工作者肩負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圣使命,不僅要精通法律條文,更要深入理解法律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導向,準確適用法律。要以總書記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將法治精神與人文關懷相融合,努力在辦案中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實現天理、國法、人情的有機統一。
三是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工作者要傳承歷史文化精髓,踐行法治使命擔當,要在裁判文書說理方面多下功夫,在辦案中多發掘典型案例,通過具體案件的辦理,使當事人及社會公眾直觀感受到法律與道德規范的雙重約束與引導,彰顯司法裁判的價值導向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
如何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時代發展出題目,改革創新做文章。面對這一問題,我們唯有以實踐作答。
從2023年5月至2025年12月,全省法院開展文化建設“一院一品”活動,以品牌培育助力文化創新。2023年、2024年省法院連續兩年制定《全省法院年度文化建設重點工作計劃》,對推進“一院一品”工作做了部署安排。我們依托文化品牌建設,一是發現全省法院文化人才;二是鼓勵各個法院組織起來、活動起來、活躍起來,展示法院文化風采;三是聯合各方力量,共同開展文化活動。
“金天平杯·荊楚楓景”美術攝影交流、“翰墨楚風”書法交流、音樂劇《拜風》觀摩交流、“清風徐來·法潤光影”影視交流、“仰望歷史的蒼穹”薦書圍讀、“星空詩會”紅學文化交流、全省法院“公正杯”乒乓球、羽毛球比賽、湖北法院“迎十一”文藝展演,可以說每一場活動背后都凝聚著全省三級法院廣大干警的心血和汗水,都能感受到各類法院文化品牌大放光彩。
法院文化創新要貼近民生、用真心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要面向基層、用真情傳播法治文化;要立足審判、堅持法院文化從審判中心工作來,又服務中心工作。
以創新的一脈一絡編織,用行動的一磚一瓦鋪就,法院文化品牌得以穿越時間、地域、介質,成為法院精神的“代言人”、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指出,要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抓住“一老一小”這個重點,更加精準有效地為群眾排憂解難。
我體會,我們從事的鄉村振興工作離不開黨的領導,村級黨支部更是鄉村振興的“橋頭堡”,在做好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必須堅持抓基層、抓黨建的鮮明導向,堅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
我們將牢記院黨組的囑托,經常性開展走訪活動,掌握村情戶情,始終關注孤寡殘障及老弱病殘等重點弱勢人員,關心他們的疾苦,努力將黨組織的溫暖傳遞到每一個困難群眾的心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過程中,還鼓勵鄉親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發展富民產業,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讓特色產業更有效益,把村莊建設得更美,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總書記的殷切希望,使我們深刻領會到,鄉村振興是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立黨初心和執政基礎,是帶領全國人民共同致富的決心和意志的體現。
相對于脫貧攻堅階段,鄉村振興的工作目標由“兩不愁,三保障”,延伸到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其中,產業振興又是整個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我們一定要擺脫思維定式,克服慣性思維,及時轉變工作思路,重新審視自身職責定位,著力通過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讓鄉村更加富裕、更加宜居、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