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法庭(47)| 伙牌法庭:看“小法庭”如何匯聚司法為民“大動能”
人民法庭是深入群眾的法治“觸角”,處于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前沿。近年來,襄陽襄州區伙牌法庭始終堅持以人民需求為第一信號,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件”,以“小法庭”匯聚司法為民“大動能”,彰顯公正司法“大作為”。
“小案”不小辦
匯聚各方力量解民憂、紓民困
入山問樵、入水問漁。伙牌法庭聚焦為訴訟群眾提供更加便利、更低成本的解紛模式,充分利用基層組織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匯聚各方解紛合力的腳步一刻未停。
“我們兩家以前關系很好,因為建房這件事已經一年多沒有來往了,能在法庭主持調解下冰釋前嫌,真是太好了!”這是2022年5月伙牌法庭聯合鎮、村成功化解一起排除妨害糾紛案件后,該案被告人胡某的真情流露。
被告胡某與原告武某為老鄰居。武某所建房屋院墻坍塌后將其往西擴建一米,胡某認為武某私自擴建院墻占用了流水坡,即阻止武某繼續修建。武某則認為胡某阻止其修建院墻的行為侵權,多次協商無果后到伙牌法庭提起訴訟,要求排除妨害。
這個鄉村“小案”的背后,不僅關乎法理的公正,還關乎“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里鄉情。承辦法官盧鵬考慮到“小案”不僅要案結事了,更要“人和”,遂主動邀請人大代表、鎮、村干部一同前往實地勘測、調解。通過數次情理法相融的耐心疏導,武某自愿撤回對胡某的起訴,雙方當事人“事心雙解”。
“小案”不小辦,件件系民心。伙牌法庭積極探索“法庭+”模式,與轄區基層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共用,糾紛聯動聯調,妥善處理各類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小案”20余起,調結案件36件,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小事”不小視
秉持以文化訴引風尚、止紛爭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伙牌法庭以法治文化建設為抓手,堅持以文說法、以文化訴,讓文化上墻,以道德說理,堅持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生動的“法治公開課”。
原告王某與被告孫某相識相戀并談婚論嫁,原告向被告轉賬30萬元作為彩禮。小兩口隨即辦理結婚登記,但因雙方缺乏溝通了解,婚后不久便發生矛盾,王某訴至法院要求與孫某離婚,法院判決雙方離婚,但對于原告向被告轉賬的30萬元未一并處理,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返還。
彩禮是我國傳統的婚嫁習俗,是談婚論嫁不可避免的話題。為引領轄區群眾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承辦法官決定將庭審現場“搬到”群眾身邊。在巡回審理中,承辦法官運用嫻熟的法律知識,結合婚嫁習俗和自身社會閱歷,將調解過程變成了一場生動的普法宣傳。最終在40余名鄉親的“見證”下,該案成功調結。
法律之內,應有天理人情在?;锱品ㄍヒ劳小胺ㄍ?巡回審判點+法官工作室”,選擇轄區多發、群眾關注度高的“小事”開展巡回審理,將“送法下鄉”打造為凝聚法治文化共識的宣傳陣地,竭力以法治文化引領社會風尚、定分止爭解紛。
“小企”不小看
優化營商環境惠民生、顯擔當
企業“關鍵小事”,亦是“國之大者”?;锱品ㄍダ喂虡淞ⅰ胺ㄖ问亲詈玫臓I商環境”理念,靠前服務,千方百計降低市場主體的訴訟成本。
原告為一家經營農副產品收購的糧油公司,被告則為一家食品有限公司,雙方因10余萬元欠款糾紛“對簿公堂”。伙牌法庭受理該案后,立即組織法官赴雙方企業走訪,經研判認為被告確系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并非惡意拖欠貨款。但原告若拿不到貨款則會因資金周轉不暢陷入困境,還將無力支付10余名群眾的賣糧款。
為兼顧雙方企業發展、降低企業成本,同時保障賣糧群眾權益的充分實現,承辦法官方小翠及時組織原、被告雙方“面對面”調解,并向賣糧群眾介紹企業經營現狀。最終兩家企業“握手言和”,被告向原告分期支付的欠款則第一時間清償了群眾的賣糧款。
“為伙牌法庭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的做法點贊,雖然案件金額較小,但對我們小微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為我們健康發展解決了難題?!北桓嫫髽I法人說。
每個涉企案件的公正處理都是人民法庭護航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锱品ㄍナ冀K堅持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因案施策、靶向調解、以調促穩、以調護企,努力為轄區市場主體降低成本貢獻審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