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涵養法治,以法治浸潤人心
——應城市人民法院文化建設“有形”更“有效”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現實社會中,法治需要文化支撐,文化需要法治保障。
應城市法院高度重視法治文化建設,堅持“法”“景”融合,以文化人,碩果累累,新風撲面而來。
強基礎 助力審判事業高質發展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應城市法院把牢“兩庭建設”先機,加快提檔升級,以物質文化建設夯實發展根基。
在應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保障下,應城市法院完成審判辦公大樓及8個法庭的維修,為審判事業提供強有力物質保障。將閑置多年的原審判庭、老檔案館改建成法院青年文體中心、青年干部職工公寓和退休干部活動中心,在解決外地青年干部職工住宿問題之余,為大家休閑娛樂提供場所,干部職工在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中,獲得感、認同感、歸屬感大幅提升。
同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打造獨具特色的法院審判文化,堅持端穩天平、握牢法槌。建立“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受理勞動糾紛案件74起,成功調解72件,調解成功率達 98%,追回拖欠工資219萬余元,湖北電視臺專題報道。應城市法院立案庭“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法入選2023年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創氛圍 涵養全院干警初心正氣
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應城市法院將法治文化融入機關審判辦公大樓和派出法庭,法官沙龍、法律書屋、院史陳列館面貌一新。
機關大樓前,設有一排排內容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宣傳欄。辦公大樓莊嚴肅穆,刻畫著法制演變歷史的石膏墻。從1到14樓,依次而上,能看到二樓的干警才藝展、各樓層的法治文化標語、廉政格言警句、各支部黨建活動照片,以及名家和干警的書畫作品等,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可感可觸,建設以忠誠為民、重法尚德、公正不阿、改革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人民法院文化。
機關大樓后院以圍墻為平臺,傾力打造了以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服務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為主題的法治文化墻。該文化墻共分3個篇章、14個版面,集中展現了以 “仁、義、禮、信、忠、孝、德、勤”和“清政廉潔”引導規范干警言行,不僅是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一個新載體,更是一面令人警醒的“鏡子墻”,時刻指引著法院干警前行的路。
在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中,應城市法院被省委依法治省辦、省司法廳、省普法辦評為省級法治文化機關(單位),老干部支部被孝感市委組織部評為孝感示范黨支部,法警大隊長龔家兵被評為平安孝感建設先進個人,執行局劉勇家庭獲評“孝感清廉家庭”稱號。
提實力 升騰干事創業磅礴力量
“書法創作必須沉心靜氣,一字之間千變萬化,撇捺之間皆有千秋。正如法院的審判執行工作,案與案不同,劃與劃有別,在遵循法度的基礎上各有特點。需沉著冷靜,方能抽絲剝繭,公正司法。”應城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建深有感觸。
2024年5月16日,“翰墨楚風”湖北法官文聯書法專業委員會創作交流活動在應城舉辦,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游勸榮出席活動,對應城市法院文化建設工作表示肯定。
連續兩屆“五四趣味健身運動會”和書法攝影大賽成功舉辦;干警吳定安作品在孝感建市30周年暨孝感市第五屆書法篆刻展獲獎,在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篆刻展中3次入展;巡回審判、送法“七進”等活動蓬勃開展……應城市法院大力推進以書法、繪畫、攝影、篆刻、朗誦為內容的書香法院文化品牌建設,提升法院書香文化軟實力。
不僅如此,應城市法院以先進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作為法院文化的基石和載體,擴大法院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感謝院黨組開展‘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有了職業生涯上的‘師父’。作為一名青年干警,師徒結對幫扶的形式能夠讓有經驗的老庭長一對一、手把手地為我傳經驗、幫困難、帶本領、強素質、提能力,我非常開心。”
2022年9月16日,應城市法院舉辦師徒結對簽約儀式。17對師徒現場簽約,讓優秀且富有工作經驗的導師“牽手”幫扶青年干警,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激活了法院內在動能,增強了全院干警的團隊意識和凝聚力,提振了干警們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在“傳幫帶”“老帶新”的積極大環境影響下,全院干警展現新活力。審管辦主任張靖瑤撰寫的論文獲中國法學會第十六屆“中部崛起法治論壇”三等獎。
法院文化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應城市法院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積極探索以文鑄魂,引導法院干警樹立堅定的法治信仰,秉持法治思維,增強內心定力,真正成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信仰者、法治理想的實踐者、法治底線的捍衛者。同時,鼓勵干警“上馬殺敵下馬作詩”,勇往直前,敢于擔當,敢于斗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生活中保持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為建設學習型法院、書香型法院,打造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法院文化品牌而團結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