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為盾共建反詐“防火墻”
《法治日報》2023年12月14日第05版
2022年,我加入刑事審判團隊,主要負責承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去年底,我審結了湖北黃石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何某等被告人在黃石某高端寫字樓內租賃辦公室,成立了黃石某網絡科技公司,搭建了包括充值資金網站和交易軟件在內的虛假交易平臺。
這個“公司”成員層級分明、“講師”“股民”分工明確,均利用事先準備好的話術和套路,一步步騙取真實股民對“講師”的信任。
一旦時機成熟,“講師”便開始以股市行情不佳、股指期貨交易獲利更大為由,誘騙被害人進入平臺網站注冊開戶并充值,進行虛假的期貨交易。再以高倍杠桿、高額手續費進行反向操作,通過頻繁交易造成被害人資金迅速虧損。不到3個月,何某團伙就在黃石地區騙取328萬余元。
這起案件再次暴露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背后存在的非法交易、使用個人信息,非法提供信用卡、手機卡和軟件工具,養號“跑分”等黑灰產。
欲斷其源,必打七寸。自2022年12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施行,明確了各方責任,完善了工作機制,加大了源頭治理力度,為依法預防、遏制和懲治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以來,黃石全市法院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為契機,依法嚴厲懲處電詐及關聯犯罪,一審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關聯犯罪案件140件,204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涉案金額達1354.37萬元,進一步筑牢了反詐防線。
同時,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密切與市公安機關、市人民檢察院等成員單位協作,建立長效機制,在法律適用、證據收集固定、定罪量刑方面形成打擊合力,增強打擊效果。
追贓挽損,毫厘亦重。在偵查或者審查起訴階段,我們就開始依法徹查、全力追繳贓款贓物,準確認定涉案財產,深挖利益鏈,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加快推進財物返還。同時,督促被告人主動退贓、退賠、繳納罰金,將此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量,加大財產處置執行力度,最大程度挽回受害群眾的經濟損失。
我們還廣泛開展反詐宣傳,制作群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漫畫,用好典型案例這一人民法院的重要“法治產品”,做深做實反詐宣傳;同時開展“浸入式”反詐宣傳,組織法官走進鄉村、社區、學校、企業等,為學生、老人等群體“量身定制”反詐防騙提示,持續營造全民反詐氛圍。
隨著詐騙手段不斷升級,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形勢依然嚴峻。人民法院應進一步發揮審判職能,始終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主動融入綜合治理反詐格局,強化源頭治理,以法為盾,共建反詐“防火墻”,守好群眾“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