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肩擔道義 妙筆著文章
——湖北法院146名學術討論會作者齊聚武漢改稿交流
7月31日至8月2日,湖北省法院學術討論會重點論文修改培訓班在漢舉辦,來自全省三級法院的146名重點論文作者接受指導。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旗,湖北省法學會黨組成員、秘書長趙俊,國家法官學院網(wǎng)絡培訓中心主任梁欣,武漢大學知識產(chǎn)權法研究所所長寧立志,華東政法大學“經(jīng)天學者”特聘教授楊凱,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系主任侯卓,武漢大學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主任羅昆,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李棟,武漢大學網(wǎng)絡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袁康,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一等獎作者、武漢海事法院環(huán)資庭庭長吳良志等10位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界的領導和專家,線上線下對重點論文進行了“一對一”的“把脈問診”和精心輔導。
優(yōu)秀論文組織單位代表武漢中院研究室主任余杰,以《向內(nèi)挖潛 聯(lián)動發(fā)力》為題,從“堅持理念先行,以深化認識營造濃厚氛圍”“堅持統(tǒng)籌推進,以有效激勵帶動全員參與”“堅持聚焦重點,以過程管理提升研究實效”等3個方面,介紹了其以學術討論會組織工作為抓手,瞄準“四個一批”建設目標,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具體做法。
專家代表侯卓教授對學術論文寫作的價值作出精辟闡釋。他從法官與學者參與學術研究的不同視角,定位法學理論界和法律實務部門在雙向溝通中的良性互動關系;從處理好“守正”和“創(chuàng)新”關系的角度,對于如何遵循寫作規(guī)范、追求“真”創(chuàng)新“實”創(chuàng)新而非“偽”創(chuàng)新等方面,提出了論文修改的宏觀建議.他指出,要通過寫作,揭示人們“熟視無睹”背后的審判規(guī)律,提出未被察覺的、有價值的問題;對于“答案”本身,則要持審慎立場,既不能“先射箭后畫靶”,更要承認既有觀點的局限性,將追求“科學精神”的本質作為孵化創(chuàng)新的前提;從法官寫作的雙重角色定位出發(fā),提出在寫作能力與工作能力雙重提升的過程中,應當自覺樹立寫作“無人不可為、無人不當為”的態(tài)度與擔當。
陳旗副院長就論文寫作寄語勉勵全體學員:一是站在情感的巔峰,通過寫作呈現(xiàn)討論問題、追尋真理的熱情。作者要充滿熱愛地寫作,唯有熱愛,才能讓人成功。二是站在思維的巔峰,通過寫作酣暢淋漓地表達理性與邏輯。要通過寫作鍛煉人的理性思維,理性是人類最高貴的品質,邏輯讓人充滿魅力。三是站在時代的巔峰,通過寫作追求人生的自然高度與深度。從觀國家、世界的大勢,到看學理、法理的前沿,跟隨時代流變,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將法治的厚書讀薄,將人生的薄書讀厚。四是站在成功的巔峰,通過寫作讓自己無限接近真理而不斷成長。堅持就是成功,過程就是結果,過程勝于結果。堅持讀書寫作,會讓人變成有思想的人、會說話的人,能站在更高的認知維度實現(xiàn)生命的圓滿。
國家法官學院梁欣教授以《論文修改的幾個問題》為題,著重就論文修改與質量提升的方法和路徑,從研究主題、題目選定、文章氣勢、文字能力、學術規(guī)范、研究態(tài)度等方面,為學員們作了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專題授課。
襄陽中院龔彥銘、十堰中院時青云、荊州市沙市區(qū)法院劉鵬、天門市法院周榆泰、武漢東湖高新區(qū)法院程光等5位學員代表,分別作了述學報告,分享了學術論文寫作的心路歷程。
襄陽中院 龔彥銘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優(yōu)秀的前輩曾告誡我:“寫作是一個避難所,它讓我們置身于繁雜的生活瑣事之中,偶爾一瞥知識的理性之美,以此抵擋焦慮的侵襲。” 我們要用寫論文的形式打磨心性,即便面對繁重的審判工作,也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探索欲,要從寫作時靈感的火花中一瞥知識的理性之美。
十堰中院 時青云
看到湖北省高院組織的青衿博士論壇,法院博士們的思想碰撞,引人思考。回想自己論文寫作的歷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平凡與瑣碎的日復一日中堅持自己的初心,甘愿作法院風雨前行中的那個苦行僧。雖然沒有身居要職,沒有成為學術大咖,但我始終堅信,螢火之光也能點亮公眾對法院的一份信任與滿意,致敬我的法官夢。
荊州市沙市區(qū)法院 劉鵬
學術論文與個案裁判雖然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都是我們法院人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法寶。甚至可以說,學術論文生發(fā)于個案而高于個案,有著更強的邏輯性和更廣的適用范圍。隨著案件辦理的深入以及司法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我們對問題的理解也越來越透徹,我們的邏輯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這些則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我們在論文寫作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天門市法院 周榆泰
論文寫作是沉穩(wěn)心性的培養(yǎng)過程,炎炎夏日,漫漫長夜,能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去寫作論文,能打磨個人心性。論文寫作是系統(tǒng)性思考的訓練過程,通過反復打破個人認知局限,提升思辨能力,促進結構化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論文寫作是追求真理的探索過程,為尋求答案或驗證想法,去翻閱、去查找、去印證、去頭腦風暴、去推倒重來,直至大獲全勝,成就滿滿。
武漢東湖高新區(qū)法院 程光
通過參加國家法官學院的論文寫作培訓,我深刻體會到,作者應當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提升論文寫作質效:第一,重視形式要求。論文寫作要從單純重視論文實質內(nèi)容向與形式要求雙向把控轉變,否則形式上影響評委的觀感,就會降低論文的整體質量。第二,提倡文風樸實。文風樸實是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第三,遵守學術規(guī)范。如果論文存在學術不端、查重率較高等情況,就會嚴重影響獲獎結果。
湖北法院第三十四屆學術討論會征文通知發(fā)布后,目前共收到征文770篇,不僅數(shù)量為歷史之最,而且論文的質量和創(chuàng)新、作者的素質與激情也受到指導專家高度贊許。希望通過本次重點論文修改培訓班的“名家”指導,湖北法院能夠在全國法院第三十六屆學術討論會評選中再創(chuàng)佳績!期待并祝愿這些年輕的作者們,也能隨之成長并收獲各自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