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跑一趟試試,萬一成功了呢?
這是我和法官助理第4次來到城關鎮某工程公司。
該公司之前因為牽涉一起健康權糾紛案成為被告,但一直認為自己沒有過錯,不應當承擔這些后果,對原告李某的傷情和判決賠付金額等存在較大的抵觸情緒。
正如預料,這次仍是無功而返,沒有見到負責人,我們再次吃了閉門羹。
“詹庭長,我找過他們好多次,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就在這時,我再次接到李某的電話,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之前辦理該案的細節和畫面。
突發意外
2022年9月2日凌晨5時,李某駕駛摩托車載著孫某,從五山鎮前往谷城縣城關鎮某工廠上班。
因道路施工,該路段大峪橋鐵路涵洞附近的下水道井蓋較路面低,地勢差形成巨大水坑。李某他們經過該水坑時,摩托車后胎爆胎,二人被摔傷,李某當場昏迷,孫某將其拖至路邊。李某因傷勢過重由其表弟先后送往鎮衛生院、縣中醫院住院治療,花費較大。
后李某多次找到該路段施工方城關鎮某工程公司協商賠償事宜無果,遂以該工程公司施工期間未在項目位置設置明顯路障及警示標識,侵犯其健康權為由提起訴訟。
困難重重
我翻看卷宗,發現李某提交的證據有兩處不足。一是李某作為受害人,事發后沒有第一時間撥打醫院電話,也沒有報警,而是恢復意識后坐在原地等待其表弟,2小時后才被送往醫院,這就導致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其受傷的地點。二是孫某雖能作證但其是李某同事,雙方存在利害關系,根據證據規則,證詞可信度偏低。
在這種情形下,被告公司百般推脫。
“反正我們公司雖然有錯,但是他張口就要十四五萬。路面有水坑,路過的時候稍微注意一下也不會掉到水坑受傷。”
“調解?我們工程進度這么趕,負責人沒有時間去參加。”
“公司覺得你們的證據也不夠,也不足以讓我們信服,就算判了我們也不服,那就到時候上訴。”
深入調查
面對被告公司的推拒,加上李某提供的薄弱證據,我也有點手足無措。
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盡量收集更多更有證明力的證據。
“感覺跑現場調查成效不大,也問過周邊住戶。這么大熱的天......”法官助理小徐有點無奈。
“再跑一趟試試,萬一成功了呢?”我給他鼓勁,也給自己鼓勁。
皇天不負有心人,事故周邊有2戶居民愿意出庭作證,我們也成功調取了事發路段的多處視頻監控,證據鏈完整了!
再次嘗試
我們開始著手準備庭前質證。
“詹庭長,被告公司雖然接到了庭前質證的通知,可是他們根本不理會,負責人不愿意出面。我跟他們聯系好幾次了。”小徐很無奈地說。
“走,我們直接到他們公司去,將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法律后果跟他們好好說說。”我帶著小徐出發了。
一次碰壁,兩次碰壁,三次、四次!
“剛聯系過當地基層組織和相關部門了,我們再去跑一趟,萬一成功了呢?”得到基層組織和其他部門的助力,我們一鼓作氣第5次前往該公司。
“實在不好意思,工期很趕、事情太多,我確實抽不出時間。詹庭長辦案作風很扎實,聽工友們講你們前前后后來了五次了。我們這么避而不談確實不應該,現在是需要我們做哪些配合工作......”經過一番交涉、溝通,公司負責人知曉了我們辦案的初衷是盡快解決他們的糾紛,將案件對雙方的影響期縮短,態度有了大轉變。
最終化解
經過我們釋法說理和反復調解,原被告達成了調解協議,該公司與李某根據各自過錯程度分別承擔80%和20%的責任,涉事路段也安裝了醒目的警示標識。當11萬余元賠償款打入李某的賬戶,我們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詹庭長,我們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表達感謝,你們工作那么忙,耽誤法庭這么多時間來幫我們解決糾紛。我們一家人打心底里感激......”這天一大早,李某帶來一面鮮紅的錦旗交到了我的手里。
“執法如山扶正義,辦案廉明為人民。”錦旗上的話語警醒著我。在法院工作這些年,雖然見到過很多悲歡離合和人情冷暖,可司法為民的初衷卻從未改變,因為每一個糾紛矛盾背后都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真實鮮活的人生。作為人民法官,就要用司法為民的具體行動踐行當初許下的錚錚誓言。
遇到困難不要怕,再跑一趟試試,萬一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