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湖北法院8月份新聞熱點回顧
人民法院報
內容摘要:8月27日至29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率調研組赴湖北法院,實地了解人民法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策部署情況,重點圍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涉外法治建設”“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等,與湖北法院干警座談交流。
內容摘要: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大法官研討班精神。湖北高院黨組書記、院長游勸榮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議要求,全省法院要增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自覺,狠抓司法改革任務,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嚴謹科學的方法研究貫徹落實措施;要深化調查研究,緊緊圍繞湖北法院工作實際特別是改革的堵點難點,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周密可行的改革方案;要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維、改革方法貫穿工作全過程,縱深推進審判質量、效率、效果整體提升;要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致力于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
內容摘要:凝聚多元力量 保護多元需求,湖北武漢江岸區法院優化升級知產“三合一”審判工作。組建專業人才咨詢庫,聯合多元力量推進協同保護,把“專精特新”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站、“商標品牌糾紛調解室”等站點,“搬”進了武漢首個生態雙創園區“創立方”、武漢重點“雙創中心”多牛世界等多個園區,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讓審判更精準、共治更有效。
內容摘要:近日,湖北省仙桃市“法院﹢工商聯﹢商會”調解工作站揭牌,該調解工作站由仙桃市人民法院、市工商聯、市非織造布產業協會、市青年企業家協會聯合成立。
內容摘要:近日,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法航知音”商事共享法庭成功調解一起鋼材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并修復了合作關系。“法航知音”商事共享法庭于今年5月30日揭牌成立。這是漢陽區法院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為契機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踐舉措,旨在提升商事糾紛解決效率,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訴訟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和經濟成本。
內容摘要:為進一步提升數字法院應用成效,近日,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法院召開“數字法院應用提升年”工作推進會,通報重點指標監管情況。
內容摘要:近日,湖北省嘉魚縣人民法院與縣人社局、縣總工會聯合成立的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成功化解了一起勞動爭議糾紛。
內容摘要:自今年6月1日起,武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在轄區法院全面推行上訴案件在線“一鍵移送”,武漢鐵路運輸兩級法院上訴案件平均移送時間28.9天,環比縮短9.3天。線上移送上訴卷宗縮短了案件辦理時間,著力解決了上訴周期長等問題。目前,該院已成立集中編目中心,實現對武漢鐵路運輸兩級法院電子卷宗集中編目與質檢,案件材料集中管理與歸檔,推進案件材料集約送達、電子卷宗“一鍵歸檔”,穩步推進審判執行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及數字法院建設深度應用。
內容摘要:近日,湖北省仙桃市某水產養殖合作社的黃鱔養殖場里一片繁忙。江漢區法院認為不宜直接對抵押物進行保全,綜合考慮所有因素后,裁定凍結了合作社名下價值相當的股權,保住了合作社的生計。
內容摘要:商家在相同商品上改變他人注冊商標使用形態,以拆分、組合等方式使用他人注冊商標,刻意接近其他權利商標實質識別特征的行為,侵害了注冊商標權利主體在其商標上凝集的商譽,足以造成消費者市場性混淆,構成侵犯注冊商標的專用權。
內容摘要:近日,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虛擬貨幣投資委托合同糾紛案,因虛擬幣交易平臺被凍結,導致投資人款項無法收回,法院最終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由投資者承擔損失。
內容摘要:2024年4月,沈某伙同馬某到赤壁市余家橋鄉叢林村,使用安裝鐵針的釣竿戳擊鳥窩,非法獵殺白鷺、夜鷺共計35只。經咸寧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專家評估鑒定,被獵殺的白鷺、夜鷺為鵜形目鷺科野生鳥類,系國家“三有”陸生保護野生動物,價值17500元。法院判決沈某、馬某構成非法狩獵罪,分別判處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共同賠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失17500元。法院宣判后,二人明確表示愿意履行應承擔的責任。
內容摘要:湖北省漢江中級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將群眾滿意作為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牢牢把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理念,將“和為貴”“無訟”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使“楓橋經驗”在司法實踐中拔節生長、枝繁葉茂。
法治日報
內容摘要: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近日召開黨組會議暨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法院工作實際,研究貫徹落實措施。
內容摘要:如何更好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支撐和服務東湖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東湖高新區法院繼續在涉企經濟影響評估上做文章,探索試行涉企案件經濟影響“雙向分級”評估,尋求涉企糾紛更優解。
內容摘要: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勞動用工服務質量,近日,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市司法局、總工會、人社局等多家單位,召開勞動爭議源頭治理工作推進會。
內容摘要:《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中銀(臨沂)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合伙人會議主席胡月麗律師專業解讀武漢法院審理的“90后夫妻離婚爭奪價值18萬寵物龜”案。
內容摘要:一起環境資源領域刑事案件近日在位于潛江市的湖北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公開開庭審理。依據潛江市人民檢察院提出的申請,潛江市人民法院按照濕地保護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發出湖北省首例濕地司法保護令。
光明日報
內容摘要:近日,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法院調解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促成湖北、浙江、廣西、河南、福建、黑龍江6省12家法院16起糾紛案件撤訴,創造了全國知識產權同類型糾紛一次性“打包調解”的先例。
中國青年報
內容摘要: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利用學生入學實施詐騙的案件。一名不法分子利用家長為孩子升學心切的心理,謊稱“有關系”、“有門路”能夠爭取內部指標直接錄取,實則是騙取錢財。辦案法官提醒,每年暑期招生入學時,家長和考生一定要高度警惕此類“花錢找關系能入學”的詐騙信息。應關注學校官方網站的招生政策和規定,向學校及教育部門咨詢入學條件,切勿因“走捷徑”上當受騙。
新華網
內容摘要: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法院五里界人民法庭,作為環境資源巡回法庭,秉持依法履職、綠色發展、系統保護、最嚴法治、協同治理五大新時代環境資源審判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深化基層治理引領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及職能延伸,把切實保障民生福祉落到實處,致力守護“三山三水三分田,還有一分是家園”的美麗江夏。
央廣網
內容摘要:仙桃市人民法院龍華山人民法庭,以家事審判為工作重點,始終堅持以“促進家庭和睦、修復家庭情感”為準則,用有溫度的法律強化家事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實質化解,奮力繪就家事解紛新“楓”景,司法守護萬家燈火。
內容摘要:近日,武漢經開區法院成功促成一起涉企合同糾紛案件達成執行和解,對被執行人企業采取“放水養魚”靈活執行措施,在保障申請人勝訴權益的同時,也確保了被執行人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湖北日報
內容摘要:為依法保障涉訴企業勝訴權利的及時兌現,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大局,通山縣人民法院通過了《涉企執行案件被執行人關聯人執行預警機制改革先行區創建方案》,在執行環節向被執行人關聯人發出《被執行人關聯人預警告知書》,警示其不得向被執行人提供轉移、隱藏財產的便利條件,如被查實,將根據情節輕重,與被執行人承擔同等或相應法律責任,包括“拒執罪”共犯的法律責任。
內容摘要:黃岡東坡糧油集團有限公司是團風縣一家從事大米加工及銷售為主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因受全球經濟低迷、糧油行業政策調整、對外投資失敗等因素影響,面臨生產資金流斷裂等問題,曾一度停產。7月21日,團風法院裁定批準該公司重整計劃。通過府院聯動,法院創新“清算式”破產重整,引入第三方戰略投資,東坡糧油公司得以恢復經營。
內容摘要:8月16日,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1—2023年度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白皮書》。《白皮書》介紹了2021—2023年度該市法院審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基本情況和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的主要措施、階段性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針對未成年人實施的性侵、盜竊、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行為,黃岡中院堅持重拳護幼,依法嚴懲。三年來,黃岡中院一審審結侵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283件。
內容摘要:2023年11月7日,《取消外國公文書認證要求的公約》在我國生效實施。近日,武漢江漢法院首次在一起涉外繼承糾紛中適用該《公約》,在減輕當事人訴累的同時,全面正確履行國際公約義務,不斷提升涉外審理水平。
內容摘要:2023年,全省法院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1083人,且原則上禁止嚴重毒品罪犯假釋。全省法院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全面落實打防并舉、綜合治理方針,向社會宣示毒品的危害性及法院嚴懲毒品犯罪的決心。
長江云
內容摘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成功調解一起民事公益訴訟,被告公司以認購3164.56噸林業碳匯的方式,履行生態損害賠償責任。該案是湖北省首張林業碳票簽發后,認購林業碳匯數額最大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