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用了真心,群眾不再鬧心
面對基層,群眾有哪些困難?面對市場,民營企業都有啥需求?
自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湖北省棗陽市人民法院組織黨員干警下沉社區、送法“進企業、進村居、進學校",用心用情解決“急難愁盼”,贏得群眾點贊。
日前,棗陽市法院政治部相關負責人向筆者講述了該院黨員干警在實踐活動中擔當實干的故事。
壹
心系群眾解民憂司法為民有溫度
“我老婆的案子,你們管不管?”
今年5月,棗陽法院劉升法庭負責人王書群在轄區走訪時,接到村民陳某反映。陳某還說,都幾年了,賠償款還沒執行到位。
“法院案多人少,執行任務繁重,我們盡快向上反映,想辦法執行。”王書群安慰道。
原來,陳某的老婆李某因在某公司搬運物資從車上摔下受傷,法院判決后,因被執行人張某長年在外務工,且無財產可供執行,3年間,僅支付李某賠償款2萬元。由于陳家手頭不寬裕,李某的后續治療一直拖著。
了解情況后,王書群及時向院領導匯報,并主動要求將該案交由劉升法庭執行。后經多方了解,終于查到被執行人張某在武漢打工,并通過釋法明理,促使張某和李某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
6月20日,張某按照協議履行了首批賠償款8萬元后,王書群遂及時將該款送到當事人家中,讓當事人感受到“夏日清涼”。
貳
遺產繼承引糾紛上門調解暖人心
整理好服裝、帶著案卷、踏上巡回審判車……6月19日上午剛上班,棗陽法院楊垱法庭庭長黃保江叫上法官助理馬倩,趕往新市鎮去調解一起繼承糾紛。
車開到新市鎮一村委會院里停下。“我們今天上門,主要是對你們的繼承糾紛進行調解。”黃保江開門見山,向雙方當事人表明來意。
原來,張大娘今年64歲,2018年,其與新市鎮的張大爺再婚。2021年8月,張大爺不幸因病去世。張大娘與其繼子女因對房產以及家中其他財產的分割問題產生爭執,雙方關系日漸惡化。最終,張大娘一紙訴狀將兩個繼子女告上法院,要求對張大爺的遺產進行依法分割。
楊垱法庭負責審理該案后,承辦法官黃保江曾多次到爭議房產所在地新市鎮走訪,向周圍群眾、基層組織了解情況。考慮楊垱與新市路程較遠,承辦法官決定到當事人居住地進行調解。不料,一見面,原告和被告就爭吵起來。
“我和老張領了結婚證,是合法夫妻。我有權繼承屬于老張的份額。”
“這房子是我母親生前與父親所建,外人不能占有。”
......
本著“家事糾紛宜解不宜結”的原則,黃保江及時制止,講解我國《民法典》中關于繼承的相關規定,并從道德、情感等方面對各方進行疏導,表示能和平解決矛盾,念及彼此之間的往日親情,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安慰。
經過黃保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的耐心調解,雙方都逐漸放下因遺產糾紛而起的心中不快,愿意接受法官的居中調解。最終,在黃保江的主持下,兩名繼子女與張大娘自愿達成了調解協議,張大娘當場領到一萬多元補償款。
叁
巧調租賃糾紛案優化環境促雙贏
“真是太感謝張法官了,要不是你們耐心調解,我們和養豬場之間的土地租賃糾紛真不知道咋處理才好。”6月14日,杜某義、趙某文等10戶村民拿到民事調解書后高興地說。
2016年,黃某杰、黃某林兄弟租用杜某義、趙某文等十余戶村民承包的70多畝土地建設養豬場,并成立了棗陽市某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對外經營。
2018年,因受豬瘟影響,該養豬場的上千頭生豬死亡,養殖場陷入經營困難,土地租金一直未能支付。為此,杜某義、趙某文等10戶村民將黃氏兄弟及他們經營的合作社分別起訴至棗陽市法院,要求解除租賃關系,支付拖欠的租金及違約金。
案子分到七方法庭后,承辦法官張家政一邊詳細審閱訴訟材料,一邊深入到村委會了解情況,摸清當事人矛盾所在。
如果判決解除雙方租賃關系,養殖場前期的投入將會付之東流,不利于農業產業發展和村民土地流轉收益。目前豬價漲勢良好,久虧的養殖業即將迎來曙光。審理前,張家政多次與雙方進行溝通,分析利弊得失。
杜某等人也向法官表示,如果法庭能夠幫忙拿回租金,他們愿意改變訴求;養殖場也承諾,只要村民不解除合同,寬延期限,他們保證按時兌現租金。
隨后,張家政組織雙方開庭,并利用小額訴訟程序集中合并審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議:該合作社拖欠村民的租金,于今年9月30日前履行到位,杜某等10戶村民放棄其他訴訟請求。
“適當的延期付款讓我們有時間扭轉經營局面并保證租金支付,這一結果對雙方都有利。”養殖場負責人握著承辦法官張家政的手,感激地說道。
“我們工作的一小步,是邁向人民群眾心中的一大步。今后,我們將繼續以開展“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和“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為契機,主動應對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困難和基層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溫度。”該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陳曉超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