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青簡丨來我的城市
9月,最美橙紅橘綠時,踏著秋日的腳步,武鐵中院考察組一行到太鐵中院實地學習調研,在感受法院文化的同時,帶回了太鐵中院干警利用業余時間創作的一本作品《健民的賬本:一位老共產黨員的數字人生》。同樣是鐵路法院從事審判工作的法官,是什么力量牽引著他去尋找41年的賬本,尋找一部個人生活史,鉤沉湮沒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林林總總,完成這本書的創作?
用作者的話說,健民老先生也許想不到,在他離開人間近30年之后,還會有一個陌生的年輕人,在深夜溫暖的燈光下,通過他的賬本游歷他所生活過的世界,并與他進行隔空對話。
供職于太原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從事審判工作,四級高級法官,業余從事非虛構類寫作,曾在《雜文月刊》《人民司法》《人民法院報》發表文章數十篇。
讀書,要讀文字,更要讀作者。作者是書籍靈魂的編織者,了解作者,明白書中思想的根源,在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如何化作文字里的深邃與靈動,讀作者自身的閱歷、情感、思考,這種理解從來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讀者對作者心理過程的“體驗”來重建這一過程,從書中不斷地尋找自己,通過讀書汲取精神力量,努力讀出書中的人性,讀出人的精神品質,讀出成長的道理。
有一批賬本,以瑣碎的賬目記錄了一名黨員平淡又偉大的一生;有一本書,以個人的真實視角,探尋了社會變遷的時代印痕……10月23日,伴著原創詩朗誦,由武鐵兩級法院青工委主辦的“韻書法苑”第十三期“家國情懷 筑夢中華”——《健民的賬本》薦書交流活動拉開了序幕。
太原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趙永革,刑一庭庭長張宏偉作為本次活動的特邀嘉賓,不遠千里應邀來到武鐵中院,共讀、圍讀、深讀《健民的賬本》,從一部賬本的柴米油鹽,觸摸和感受半個世紀的似水流年。
這是一場作者心路歷程與讀者心得分享的雙向奔赴,也是一場靈動思緒與精湛見解的火花碰撞。一條鐵路線牽引著太鐵和武鐵兩院干警的思緒,這場特殊的相遇,宛如璀璨煙火在知識與情感的時空綻放,一起走進了心靈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作者說:作為一名法官,我在業余時間創作的非虛構作品《健民的賬本:一個老共產黨員的數字人生》出版后,獲得了一些榮譽。比如,入選了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中國圖書出版評論協會評選的“中國好書”2023年9月榜單、北京市委宣傳部舉辦的“京華好書“榜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十大出版好書”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2024年第一季“書香鐵路·我喜愛的好書”主題圖書推薦書目等等。
我在研究賬本以及賬本背后故事的過程中,一些原本模糊的詞匯越來越清晰,最終顯現在我的面前。對黨忠誠、堅持真理、注重調查研究、終生學習、不徇私情、良好家風、對人民充滿感情,這些詞匯串聯在一起,勾勒出了一個樸實無華的老共產黨員的形象。正因為健民老先生記了41年的賬,才讓自己家屬的故事,可貴的品質代代相傳。我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本書出版一年多,還有這么多讀者喜歡它。
健民老先生已經離開這個世界30年了,他物質的身體已經化為塵煙,消散在時間的長河之中,但他勤學善思的習慣、仗義執言的性情、對黨忠誠的品格、護佑家庭的責任心,卻匯聚成為一股無形卻有力的能量,依然在影響著子孫后代,以及我這樣的陌生人。從張健民的家庭賬本中,我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應該具有的優秀品質和黨性修養以及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它歷經歲月洗禮卻毫不褪色,在歲月長河中熠熠閃光。
受張健民先生賬本的啟發,我回想起自己的爺爺也有記賬的習慣。于是我回到老家,翻出了爺爺的賬本.......張健民先生的賬本與爺爺的賬本在記錄形式、內容上雖有所不同,但賬本中展現出的勤勞節儉、家國情懷和高貴品質卻是相通的。兩本賬本之間的對話,是兩代人精神與財富的傳承,要繼承和發揚“賬本”精神,傳承自律節儉、規劃工作藍圖,傳承優良家風、弘揚傳統美德,傳承責任擔當、共筑復興夢想。
我常常在想,什么是共產黨員,什么是共產黨員的精氣神?是什么樣的理想信念支撐著他們在艱苦歲月中、在篳路藍縷時保持了昂揚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通過厚厚的賬本,我仿佛打開一部顯微鏡,于厚重的歷史肌理之間解析觀察,健民一家的生活鮮活得好像就在昨天,又好像就在眼前。通過厚厚的賬本,我與健民同志有了對話的機會。他彷佛在向我說,我已經完成了使命,你呢,你記好你人生的賬本了嗎?在讀《健民的賬本》過程中,我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得到了自己的答案。有感而發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說什么醉里乾坤大,笑中歲月長?
何人能抽身度事外,神州舉目滿痍瘡?
帝國主義如狼虎,哪里找月圓花好溫柔鄉?
革命不圖名與利,只為蒼生免禍殃。
砸碎吃人的舊世界,建設出共產主義真天堂!
老黨員,留賬本,
勸吾輩,更自強。
民族復興在路上,司法為民鐵肩抗。
殊不知心之所向終不悔,海闊天高盡翱翔!
《健民的賬本》展現的是一名共產黨人的生命歷程、一個干部家庭的家風傳承和一段見微知著的時代變遷。撫今追昔,鑒往知來。作為新時代的法院干警,我們要深刻認識面臨的歷史機遇與時代責任,心懷“國之大者”,將個人“小我”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忠誠履行好新時代賦予司法審判工作的職責使命。
閱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智者對話。當我翻開《健民的賬本》這本書,仿佛被一股溫暖而質樸的力量牽引著,走進了張健民先生那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初心如故,皆為家國;以書潤心,學無止盡;克儉于家,律己守廉……這些品質不僅體現在他的個人生活中,也反映在他的革命歷程和社會貢獻中。我們年輕干警要以多一分“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意志,以多一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多一分“風雨不改凌云志”的定力,跑出當代青年的真風采。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健民身上的書卷氣、煙火氣穿越歷史的時空,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雖然身處的時代不同、成長的環境不同,他身上閃耀的優良品質是我們立身、立業、立家學習借鑒的榜樣。我們應把對黨忠誠、堅守底線作為立身之本,把敢于擔當、求真務實作為立業之基,把勤儉持家、自立自強作為傳家之寶!
我在閱讀時,那個手夾香煙、一筆一劃書寫賬本,求真務實的老同志仿佛就在眼前。張健民同志作為革命前輩,記流水賬體現的是清白做人的品格和對黨的政策不折不扣執行的態度。我們辦案子辦的是別人的人生,裁判文書的一字一句也關系到每一個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健民同志認真細致、嚴謹務實的優良作風,不也正是我們司法工作所需要的嗎?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品格仍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通過讀這本書,了解到您也收藏了很多的名人書信,相比而言,健民先生的賬本就顯得瑣碎枯燥,您是如何收集資料,從而還原健民先生這樣一個真實豐滿的形象的?
從您的視角看到了張健民同志的一生,也看到了新中國發展的歷史縮影。想了解一下從拿到賬本到完成這本書,您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生活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作為一名資深法官,您如何看待判決文書中邏輯性與人文性的關系,如何處理這一關系?
作者為現場鐵桿粉絲答疑解惑
我在對健民先生的12冊賬本進行梳理之后,發現內容竟有40萬字之多,時間跨度達41年之久,內容很多,也很零碎。為了深入了解健民先生其人其事,我大量收集資料,走訪健民先生的子孫后輩,同時也查閱了大量相關的文史資料,其中有山西省陽城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寫的紀念健民先生材料專輯。根據出版社的要求,6次修改初稿,確保內容資料準確無誤。通過這些翔實的資料,真實還原了健民先生的個性品質和優良作風。
就像剛才張克曙同志講到的,通過讀這本書,看到了爺爺賬本,其實是一個道理。寫這本書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用一個更新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長輩。健民老先生在賬本中體現出來的對子女教育的家風,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品質,待人善良,樂于助人,愛讀書學習,這些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應該代代相傳的好品質。
刑事審判最重要的目的是修復被損害的社會關系,使被告人受到處罰,受害人得到撫慰和賠償,最終把刑事案件造成的矛盾盡可能修復。我在辦理重大刑事案件時比較注重調解,比如在辦理一起故意殺人案時,做了大量工作,使賠償金額達到了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從被害人哭鬧要判被告人死刑到最后基本滿意的結果,最終被告人不上訴,雙方走出了仇恨,各自走上正常生活,達到了案結事了的效果。我覺得,這是刑事審判更需要注重的理念。
此次薦書交流活動,是太鐵中院與武鐵中院的一次文化共建活動。作者張宏偉是鐵路法院干警,閱讀他的書作,我們更能夠同頻共振、沉浸式感受書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本次薦書交流活動是武鐵中院黨組重視青年干警培養和文化建設工作的具體體現,既是一次讀書活動,又是一次生動的主題黨課。我們要學習借鑒太鐵中院文化建設成果,深化黨建品牌創建,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歷史的洪流,在時序更替中奔騰;發展的航船,在奮楫爭先里前行。望來路,在健民先生的數字人生中,我們感受到了時代的滄桑巨變;向未來,在青年一代的接續奮斗中,我們擔負起了時代的歷史重任。從春起之苗到參天大樹,從備受呵護到獨面風雨,使命如山、征途如虹,且看青年芳華!愿我們都能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