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執行 跑出助企惠民“加速度”
今年年初,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對“切實解決執行難”作出專題部署,指出執行工作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環,也是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滿意度的最具體環節。
近年來,宜昌法院執行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如我在訴”的意識,公正司法、能動履職,通過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執行工作質效。在湖北高院公布的2023年執行工作質效排名中,宜昌法院位列第一。
力度+溫度 探尋執行效率“新速度”
“感謝你們,沒想到這么快就要回來了!”2023年12月8日,北風凜冽,當陽市14名工人卻笑容滿面、內心溫暖,握著執行干警的手連連道謝。原來,被執行人周某某以各種理由拖欠這14名工人工資共2萬余元。恰逢當陽法院開展“涉民生執行案件和小標的案件”集中執行專項行動,執行干警將周某某拘傳到法院,經過2個小時的工作,周某某當場結清了拖欠的工資。
一直以來,宜昌法院執行工作堅持強制執行與善意文明執行有機結合,用“力度+溫度”為執行工作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收獲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
在一起涉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執行案件中,執行法官得知,因疫情原因宜都某木業公司已停產,無力支付9名農民工工資,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將外出務工償還債務。
可究竟什么時候能拿到報酬?公司法定代表人無法給出承諾,農民工心里也沒有底。
為此,執行法官組織雙方反復溝通協商,最終達成執行和解協議,約定該木業公司在春節前給付部分款項,余下款項于兩年內分期付清。“我雖然有困難,但一定會盡快把錢還給他們。”簽下和解協議時,公司法定代表人也表達了愧疚之情。
2023年,宜昌法院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積極響應、攻堅克難,共辦結涉農民工工資執行案件973件,執行到位金額8915.24萬元,司法救助8人,救助金額23.34萬元。
懲戒+修復 助力營商環境“再升級”
“按照原來的流程,我們必須用資金或者資產把債務問題解決后,才能解除對公司賬戶的凍結。”因前期經營中存在債務糾紛,某貸款公司征信受到影響,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某十分苦惱,他已經被“限高”,還在融資貸款方面受到限制。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夷陵法院告知其可以通過“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平臺進行“一端申請,全流程辦理”信用修復業務。企業在提出申請后,法院對申報財產、限制高消費規定、提供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等五方面進行審查、合議量化評估,如符合條件就可出具信用修復證明,暫停適用懲戒措施。
在夷陵法院的幫助下,該貸款公司與債權人達成了和解協議,從提交申請到合議庭評議,再到發放證明辦結,前后不到一個小時時間。
“三方達成協議后,被擔保人的房產掛網拍賣,通過法院邊解決債務問題邊修復信用,公司也能正常開展經營了!”拿到企業信用修復證明的王某某終于展露笑顏。
為了強化企業自我信用建設和保護意識,努力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宜昌兩級法院積極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修復激勵機制,部分法院出臺相關實施辦法,取得了較好成果。2023年,夷陵、當陽法院成功創建全省“涉民營企業案件自動履行后信用修復激勵機制”先行區,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
“執行+N” 搭建合力解紛“同心橋”
“‘執行+社區’的模式太值得推廣了!相信法院和社區力量的結合,能為更多群眾解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遠安縣解放社區副書記譚某在參與一起執行調解后說。
熬某某和周某某系鄰居,敖某某家唯一出口需經過周某某門口道路,但周某某卻在道路上堆放雜物,影響敖某某出行。多次溝通無果后,敖某某起訴周某某并勝訴。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承辦人在走訪調查時發現,被執行人家中僅兩人,丈夫患病在床,妻子既要工作又要照料,家庭情況較為特殊。考慮到基層社會組織更加熟悉片區情況,承辦人到被執行人所在的遠安解放社區聯系治調委員、網格員共同商討對策。社區積極支持法院工作,指派一名副書記全程參與,最終在法院和社區的共同努力下,被執行人同意將雜物清理完畢,該案順利執結。
近年來,宜昌法院緊盯“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強化府院聯動,加強信息共享,探索打造“執行+N”工作模式,推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執行工作源頭治理,保證執行工作快速高效,努力將人民群眾的“紙上權益”兌現為“真金白銀”。
下一步,宜昌兩級法院將堅持“如我在訴”理念,進一步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加快推進執行工作現代化,切實提升執行質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