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法院找準“小切口”啃下作風“硬骨頭”
——整治“無故不接聽電話”引發沖擊波
如果有人無故不接聽你的電話,你會是什么感受?
如果辦案人員無故不接聽群眾的電話,當事人會是什么感受?
“電話問題看似小事,實則大事。少數公職人員無故不接聽群眾電話,是心態淡漠、對群眾感情不深的問題。”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認為。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武漢法院找準“小切口”,整治作風“大隱患”,對少數辦案人員無故不接聽當事人電話、隨意變更開庭時間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并以此為契機向沉疴頑疾亮劍,從嚴治院治警。
4月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多次赴武漢中院及各區法院調查發現,經過2個多月整治,少數法官無故不接聽電話這一“老大難”,正在武漢市區兩級法院得到遏制。
Δ圖為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辦案人員無故不接聽當事人電話和隨意變更開庭時間專項整治”活動專班工作人員正在接聽電話。
一個頑疾
4000多封來信折射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太平到該院工作1年多來,每天拆閱院長信箱信件,累計閱處4000多封群眾來信。
信件中,有不少反映市區兩級法院辦案人員無故不接聽當事人電話和隨意變更開庭時間等問題。深入各區法院調研走訪后,劉太平發現,信件反映的現象確實存在。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一定要向這些作風頑疾亮劍,推動法官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今年4月,武漢中院黨組把群眾反映強烈的這些投訴列入主題教育重點問題清單予以專項整治。
4月25日,武漢法院發布整治公告,在全市法院范圍內對辦案人員無故不接聽當事人電話、隨意變更開庭時間等開展專項整治。
“少數人無故不接聽電話是一些法院的‘老大難’問題,整治不容易!”武漢法院此舉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不少當事人和律師爭相轉發整治公告,武漢中院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整治公告閱讀量短時間內達到10萬﹢。
舉報電話公布后,群眾的投訴是否得到認真對待?5月11日,記者在武漢中院8樓一間專門開辟的接線室內看到,4位女干警正忙著接聽群眾來電。她們對投訴電話內容逐條登記、梳理和處置,形成每日專報,再由督察室進行全程督辦和回訪。每個投訴的跟蹤追查結果通報不超過次日上午。
6月上旬,記者踏訪發現,各區法院也同時公布投訴電話和信箱,過去的普通電話換成了錄音電話,由法院督察室和辦公室派專人整理跟蹤,逐條分析,及時處理。
一次約談
曝光問題讓“一把手”們紅臉出汗
“希望以此為契機,正視問題,強化責任,補齊短板,徹底整治作風頑疾。”5月12日上午,武漢中院的會議室氣氛嚴肅,中院黨組正對兩個審判庭和兩個基層法院的“一把手”面對面約談。
“你院被投訴量較大”“你院存在接處不規范問題”“5月以來仍有投訴發生”……現場,多個從投訴電話追蹤的案例被當場曝光,個別法官被直接點名。
“今天的曝光,讓我們紅臉出汗。”被約談的武漢市東湖高新區法院、洪山區法院、中院民一庭和立案一庭的“一把手”坦言,雖然人少案多是導致現象的表面原因,但根子上還是沒有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有的群眾可能一輩子只在法院打一次官司,有的打電話咨詢法官還是鼓起了勇氣,打好了腹稿,滿心期待。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群眾聯系不上法官,是一種怎樣的急迫心情,又會怎樣影響司法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武漢中院黨組負責人現場剖析。
他告誡被約談對象說,作風問題絕無小事,任其持續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和群眾隔開。
“這次不能僅僅紅臉出汗,更要深入反思,回應群眾呼聲,掀起思想大討論,樹立司法良好形象。”被約談的“一把手”們紛紛表態發言,提出了具體的改進舉措和督察問責辦法。
“這次約談,既是堅持問題導向對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鞭策,更是為了反思不足,傳導壓力,壓實責任。”武漢中院黨組表示,以此次專項整治為抓手,破除法院工作中的頑癥。
約談過后,武漢中院黨組負責人深入各區法院一線蹲點調研,與辦案法官深入討論,推動思想和作風轉變。
中院對全部投訴樣本進行分析,篩選其中17個樣本開展“點穴式督察”,深入調查投訴產生的原因、評查辦案質量、厘清責任人,嚴肅問責。該院進一步把深化作風建設作為主題教育全年主線,層層壓實責任,著手優化流程,查漏補缺,建立長效機制和監督處罰制度。
一次整改
市民熱線投訴降至個位數
邊對照,邊檢視,把問題整改貫穿主題教育始終。此次專項整治,給武漢全市法院上下帶來了思想沖擊波。
“案子太多了,我每天都在忙著開庭調查,哪有時間接電話?”東湖高新區法院的一位法官覺得有點想不通。
然而,短短一個月,在該法院上下的督促和幫助下,這位法官嘗到了認真接聽群眾電話的甜頭。“不少當事人打來電話,是為了補充案情材料或進一步交流溝通,整體上反而推進了辦案效率。”他發自內心地感慨。
對于個別法官確因工作繁忙沒接聽的情況,法院也對群眾做好解釋工作,及時消除誤解、化解矛盾。
5月18日,一位家庭繼承案的當事人打電話給法官沒有接聽,這位婆婆就按公告上的投訴電話打過去。
“這位法官當時正在開庭,他看到未接來電后,會給您回過去。”接到語音信箱留言后,民一庭“補位”的副庭長迅速給當事人打電話進行解釋,并深入交流了解對方訴求。
“我非常滿意這次溝通。”這位婆婆在后續電話中表示感謝。
通過專項整治,法官們回應群眾訴求正在從被動變為主動。記者看到,洪山法院執行局法官王芳特別準備了一個深藍色筆記本,梳理案件當事人的來電來信并逐條注釋,隨時揣摩研究。
“用動真碰硬換來群眾的認同感。”洪山區法院院長邢勇說,5月,該法院對群眾投訴的指標進行集中量化分解,一批群眾關注的堵點得到有效解決。
變化令人欣喜。6月9日,記者在武漢中院電話登記室了解到,投訴量越來越少,最近一個月有一半時間投訴為零,其他時間也是個位數。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受理投訴舉報電話880個,投訴舉報信件152封,其中屬于專項整治范圍投訴230個,均已處理回復、回訪完畢。
此外,隨意變更開庭時間等方面的情況也在逐步解決中,全市法院一審民商事案件延期開庭率大幅下降。
“專項整治還在持續進行中,我們將把群眾反映的其他問題及時納入整改范圍,堅持徹查徹改,久久為功,達到進一步優化處置流程,規范全部環節,確保投訴件件有回訪的目標,以實際行動增強群眾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劉太平說。
記者手記
檢驗主題教育成色的試金石
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15次提到“群眾”二字。
“真誠傾聽群眾呼聲”“準確了解群眾的所憂所盼”“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在主題教育檢視整改中,武漢法院堅持問題導向,刀刃向內,敢于較真碰硬,將共同締造的理念貫徹始終,從司空見慣卻是群眾反映最強烈的辦案人員無故不接聽群眾電話等切口入手,真正以刮骨療傷的決心來抓整改落實,把“路線圖”轉為“效果圖”。通過專項整治,當事人的氣順了,辦案法官服務群眾的意識普遍增強,一些因為溝通不暢導致的群眾負面情緒正在冰雪消融。
少說不能辦,多想怎么辦。各行各業的黨員干部,都應當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切實把“實”體現到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實際工作上,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色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