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韻荊楚之咸寧篇:花開正當時
今年以來,咸寧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錨定“爭先進位、走在前列”奮斗目標,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2024年1—6月,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27269件,同比下降7.89%,源頭治理成效明顯;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243件,判處罪犯1930人,社會安全穩定進一步鞏固;通城縣、崇陽縣、赤壁市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率達100%,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邁出新的步伐……
一份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筑牢著平安根基,維護著公民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感受公平正義,共享平安幸福。
01
聚焦主責主業 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
“立案以后立刻就收到了開庭傳票,上午開庭,下午就收到了判決書,實在太高效了!”一起撫養費糾紛的案件當事人劉某在赤壁市法院官塘法庭贊嘆道。
劉某案件的高效辦結得益于咸寧中院制定的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為方便當事人訴訟,咸寧中院制定了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的相關規定,從制度上規范小額訴訟適用程序,通過簡化訴訟流程,減少繁瑣環節,縮短辦案時間,在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同時,減輕訴訟負擔,降低當事人維權成本。
近年來,咸寧法院緊扣工作主題,推動審判質效提升。堅持“質效并重”工作思路,明確“質效齊升”工作目標,建立“每月研判+雙月會商+季度調度+年度考核”工作機制,常態化分析研判司法審判數據,案件質效指標呈穩步向好態勢。今年1-6月,全市法院員額法官平均結案時間59.55天,同比縮短29.82%。建立員額法官審判質效“黑名單”制度,讓審判質效低下的法官無法“躺平”。開展“荊楚雷霆2024”專項行動,聯合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建立執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執行110”實質化運行。全市法院執結案件6139件,執行到位金額5.51億元,執行完畢率48.27%,同比上升13.45個百分點。
扛牢政治責任,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嚴厲打擊危害公共安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犯罪,1-6月審結嚴重暴力、涉槍涉爆、盜搶騙、黃賭毒等案件489件。嚴懲腐敗犯罪,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30件。依法審理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李鐵等人足球領域系列腐敗案,庭審相關工作得到最高法院充分肯定。開展“治理重復信訪 化解信訪積案”專項行動,辦理群眾來信來訪234件,接待信訪群眾463人次,化解信訪積案63件。
服務中心大局,促進營商環境建設。通過簽訂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目標責任書,壓緊壓實兩級法院主體責任,全力打贏打好“翻身仗”。審結一審涉企案件4160件。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升級行動”,深入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將司法活動對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聯合市工商聯常態化開展“送法進商會”“送法進企業”等活動,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02
深化府院聯動 促進行政爭議實質化解
“市長代表市政府出庭應訴,產生了積極的示范效應,今后我們也要把出庭當常態,把不出庭當例外。”今年3月,在參加完咸寧市組織開展的行政審判庭審觀摩活動的市直某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說道。
行政審判一手托著“民”、一手托著“官”,對于平安建設、法治建設意義重大。近年來,咸寧法院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把“監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監督”貫徹于行政審判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府院聯動同向發力,多元化解行政爭議。咸寧兩級法院通過向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重視支持,努力讓府院聯動成為促進行政爭議實質化解的有效途徑。以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為契機,聯合市政府出臺《關于建立行政爭議預防化解府院聯動三項工作機制實施方案》,更好發揮市縣兩級政府、法院在預防、化解重大行政爭議中的職能作用,共同推動“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做實出庭應訴工作。聯合市委依法治市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的通知》,實現全市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分別為91.67%、97.38%、100%,呈逐年上升的良好態勢。1個案例入選省法院發布的5起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實質化解行政爭議典型案例。
發揮調解和解作用。推動成立行政爭議調解委員會,實現入駐市縣兩級人民調解中心全覆蓋。堅持“能調則調、應調盡調”工作原則,將調解、和解貫穿行政審判全過程,促進行政機關自我糾正。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市法院受理一審行政訴訟案件1764件,審結1645件,調解撤訴430件,調撤率26.14%。
更新司法理念,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推進行政審判理念現代化,做深做實“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攜手行政機關共同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主動當好“法治參謀”角色。針對行政審判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先后向市委市政府呈報《關于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案件審理情況的報告》《關于2021年以來涉市政府行政訴訟案件辦理情況的分析報告》等專項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批示肯定。延伸司法職能,對審判實踐中發現的行政執法問題,發送司法建議27份,促進行政行為更加規范高效。2份司法建議獲評全省法院優秀司法建議。促進提升行政執法水平。支持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連續3年向市政府報送行政訴訟案件司法審查報告,編發行政審判典型案例11個,與行政機關開展同堂培訓、旁聽庭審、專題輔導等活動35場次,覆蓋人員2000余人次,促進行政執法、行政復議、行政審判的理念、標準和尺度相統一。1個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聯合發布的8個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03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 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鄉村e法官’平臺非常實用,遇到法律難題,第一時間能夠聯系到法官。不久前,法官還遠程協助我們調解了一起糾紛!”參加全市“鄉村e法官”系統應用培訓的大畈鎮某村的村主任張某說道。
張主任口中的“鄉村e法官”平臺是咸寧中院以科技賦能為支撐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有益探索。該平臺在湖北法院一體化訴訟服務中心的基礎上進行微創新,拓展了包含聯系法官、訴訟風險評估、在線調解、網上立案、互聯網庭審等功能,能讓人民法庭法官第一時間“出現”在化解糾紛矛盾的現場,讓基層群眾享受到“服務不打烊、便民零距離”的全天候服務。該平臺被評為2023年“新時代湖北政法工作優秀創新成果”一等獎,并成功入選2024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目前,全市70個鄉鎮和428個村(社區)已完成了“鄉村e法官”平臺的布設。2023年,咸寧法院通過“鄉村e法官”平臺指導調解16764次,處理糾紛11296起,調解成功率為67.38%。同時,為密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有效化解商事糾紛源頭化解成效,咸寧中院還研發了專門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的“企業法小二”平臺,目前全市法院已在重點企業、工業園區等23基層服務站點布設了“企業法小二”平臺。
近年來,咸寧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走深走實以做實黨的領導為根本;以統計、分析、發布萬人成訟率為抓手;以明確、壓實“條塊”責任為關鍵;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訴源治理“咸寧路徑”。這也是人民群眾對平安祥和、“咸寧”無訟的不斷追求。
咸寧中院連續兩年聯合市委平安辦發布全市萬人成訟情況分析報告,對全市6個縣(市、區)、70個鄉鎮(街道)轄區萬人成訟情況進行排名通報,促推“平安示范鄉鎮”“無訟村居”創建。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聯合市委政法委出臺《關于加強全市重點領域訴源治理 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的實施方案》,與市司法局、市公安局等15家單位創新建立全市訴源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推行政機關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本系統、本領域之內。
2024年一季度首次出現全市法院一審民事新收案件下降拐點,降幅達5.59%,源頭治理成效明顯,平安建設底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