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等辦完涉黑案,我再去醫院
講述人:陳曉黎
荊州市沙市區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我叫陳曉黎,來自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法院。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工作者、我院刑事審判庭原庭長、人民好法官楊軍同志的故事。
2020年7月25日,楊軍在加班審閱“6·03”涉黑案材料時,突發主動脈夾層破裂,經搶救無效,犧牲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一線,年僅52歲。
再次走進楊軍庭長的辦公室,辦公桌上、柜子里、地面上,到處都是整齊堆放的卷宗,仿佛他只是去開庭,不一會兒就會面帶笑容地回來……
辦公桌上的文稿紙,記載著楊庭長生命最后幾天繁忙而有序的工作:“云庭審”3個案件,洪湖看守所開庭, “6·03”涉黑案聯席會議……
記錄在7月25日戛然而止,這天,他全天加班參加審判委員會會議,這天,已是他連軸工作的第22天;這天,也是他兒子25歲的生日。
為了在會上詳盡匯報“11·20”涉黑案,他放棄了去武漢為兒子慶祝的計劃,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爽約”,卻成為與兒子永久的別離。為了審判工作,他犧牲了許多陪伴家人的時間,但家人卻理解并支持他。
兒子眼中的他,是令人崇敬、令人驕傲的父親!愛人眼中的他,是相濡以沫、飽含溫情的愛人!岳父母眼中的他,是恭敬孝順,無微不至的兒子!家人的愛與支持,更堅定了楊軍庭長公正司法、蕩平黑惡的決心。
懷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30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刑事審判第一線,用生命書寫著法治初心。
隨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進入收官之年,法院成為掃黑除惡主陣地,楊軍庭長身先士卒,“當先鋒”、“打頭陣”,擔起了院掃黑辦主任的職責,自此,他“以院為家”,“五加二”“白加黑”早已成為他的工作常態。
“我們把案子辦得更公正、更高效,社會就更安全、更穩定”,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越是急難險重,越要經受住考驗。
“5·12”砂石水泥強迫交易案進入起訴階段,為了獲取非法利益,5名被告人形成的犯罪集團長期把持城區砂石水泥供應銷售。案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必須重拳打擊、震懾犯罪”,這樣的聲音不絕于耳。
拿到案情資料仔細研究分析,楊軍卻認為,從現有證據看,這一犯罪行為并不符合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特征,更符合惡勢力犯罪集團表現。
涉黑還是涉惡,到底如何認定?“社會影響再大,也不能突破法律!”案情越是重大越要嚴格遵守證據裁判規則,楊軍一語中的,他選擇堅持原則,依法將這一犯罪集團認定為涉惡犯罪。
“2·27”非法控制客運市場涉黑案、“11·20”非法壟斷面條米粉生產案、“6·03”房地產領域涉黑案等等……楊軍庭長就像無畏沖鋒的戰士,誓要用法律的劍戟,蕩平黑惡勢力,滌清社會風氣。
2017年底,楊軍庭長審理了一起荊江流域首例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那時,該類案件尚屬“新鮮事物”,鮮有類似判例。
打擊犯罪固然重要,但生態修復同樣迫在眉睫。在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的背景下懲處犯罪,如何下判?
楊軍庭長決心啃下“硬骨頭”。那段時間,他研讀法律法規,核實案件證據,費盡一番功夫,整個人瘦了一圈,他卻胸有成竹,最終該案一錘定音——“誰破壞、誰修復”。“刑罰+生態修復”的判罰兼顧了懲罰犯罪和生態修復的雙重訴求,成為此后荊州兩級法院辦理同類案件的標準。
一生擇一事,一事為公正。維護公平正義,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楊軍庭長就是懷著這樣一顆赤子之心,牢記宗旨、敢于擔當、燃盡生命,作出了一名基層法官對公正司法的深刻詮釋。
同事說:“他就像定海神針,有他就有了主心骨!”檢察官說:“他就像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在他身上有學不完的經驗。”律師說:“他就像飛速轉動的陀螺,從沒有停下來過。”
五年,他帶領刑事審判庭審結各類案件2579件,是公認的辦案主力軍;年均結案數近300件,他是全市法院刑事審判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楊軍庭長的公正不僅充滿了匡扶正義、懲惡揚善,還飽含著不偏不倚、不枉不縱。在晏某尋釁滋事案件中,楊軍對傷情程度存疑,依法提請司法技術部門重新鑒定,最終晏某刑期因此減輕。庭審結束后,楊軍耐心教育3名被告人,真摯勸誡、令人動容,晏某等3人痛哭流涕,說“楊法官秉公執法,我們心服口服,入獄后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得知楊軍去世,已經刑滿釋放的晏某連夜從外地趕回,在他的靈前長跪不起,淚流滿面地說:“是楊軍法官的公正裁判,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心中有法行正道,心中有民顯溫情。“審判不僅在于社會安寧,更在于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努力讓群眾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司法溫度。”這就是楊軍的為民。
“我珍愛法官這個職業,熱愛審判這個崗位!”一說起工作,楊軍眼里總是閃著光。
2019年底,一起涉案金額達13億余元、涉及集資參與人4152人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交由楊軍承辦。得知案子到了法院,不少老人“蜂擁而至”,找到楊軍庭長“催進展”“哭損失”,有的甚至向他“罵不公”來宣泄情緒。“被騙的群眾等不起啊,他們就盼著討還公道”,楊軍庭長心里比任何人都著急。面對社會關切、受害人的期待,他日日夜夜,看卷宗、查證據、清財產,200余本卷宗,他硬是用15天的時間就“啃”完了,確保案件如期宣判。判決書上,事實闡述清楚,法律關系明晰,4152名受害人的每一筆錢款都查得明明白白,每一筆退賠都算得清清楚楚。這份148頁近10萬字的判決書,一字一句的背后是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使他的身體頻頻亮起紅燈。一次庭審中,他突然鼻血如注,染濕了法袍、染紅了卷宗,大家勸他休庭,他卻抹干血跡,堅持完成開庭。掃黑除惡期間,他的血壓波動很大,領導、同事勸他趕緊就醫,他總是擺擺手,“等辦完涉黑案,我再去醫院”,甚至在進手術室的最后一刻,在與院長通電話時,他還牽掛著工作,說自己手頭的涉黑案急,得麻煩同事幫忙,抓緊辦。這一去醫院,再見已是訣別。
楊軍庭長走了,走得那么突然,沒有留下一句叮囑。庭里的幾個年輕人把他法袍上的紐扣剪下來,各自留了一顆。看到它,就像看到楊軍庭長,看到那埋頭閱卷的身影,看到那一絲不茍的堅持,看到那蕩平黑惡的堅毅。
江水不盡,英靈永存!
楊軍庭長在法治道路上的奔行戛然而止,其生命短暫,卻厚重如山,他以黨員之名,為天平增色,以法官之身,為正義發聲,用生命書寫了對黨忠誠、法治初心、時代擔當,用生命堅守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無怨無悔。
國徽在上,法袍在身,天平在心。楊軍庭長,請您放心,您維護公平正義的法治理想,我們一定接力實現,我們會沿著您未走完的道路,以滿腔熱血,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人民司法事業,為共和國法治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