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⑧ | 巴河法庭:以司法智慧賦能基層治理
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的巴河鎮文化底蘊豐厚,是歷史名鎮。近年來,浠水縣人民法院巴河人民法庭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把標準化創建和特色化建設有機統一,優先調解、溫情司法,繪就了訴源治理別樣好“楓”景。
巧解“千千結”
家和萬事興
“看完電影后,曾經美好的回憶在我腦海中一一浮現。是我現在承擔的家庭責任太少了,你辛苦了,我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諒我,以后我一定照顧好家庭……”4月25日,一起離婚糾紛當事人在巴河法庭家事審判庭觀看了微電影《離婚酒店》。丈夫的真摯道歉獲得了妻子的原諒,雙方和好如初。
據了解,針對家事糾紛特點,巴河法庭將審判與家事融合,創新“測試感情狀況,答好一份考卷;修復美好記憶,同看一場電影;感情自我療傷,冷靜一段時間;實地感情診療,上門走一次家訪;彌合情感裂隙,多方合一勸導;讓舊情釋懷,吃一頓分手飯等”家事糾紛“八個一”化解新模式,守護家庭幸福和諧,將修復性司法理念貫穿辦案全過程,把調解工作做在庭前,避免家庭成員“對簿公堂”,加深矛盾。
在巴河法庭家事審判庭中,墻上標有“愿你們婚路平坦,且不敗于瑣碎”的法官寄語,以及溫馨感人的宣傳畫、小故事。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巴河法庭營造出濃厚“家”“和”氛圍,有效緩解了雙方當事人對立情緒。
“微電影讓當事人通過看別人的故事來發現自身的問題,為破鏡重圓助力。在此基礎上,法官再就婚姻過程中的細節羅列問題,讓雙方分別答卷,回憶婚姻初期幸福點滴,尋找挽回余地。”巴河法庭庭長陳新中介紹。
播撒“無訟”種子
打造“三無”村
夜幕下,巴河鎮東壽村的一處小院內不時發出陣陣掌聲,巴河法庭的干警與村民們面對面圍坐一圈,副庭長談栗正在講解欠條的標準寫法。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積極回應說:“我記住了,欠條上一定要寫身份證號。”
據了解,為做好宣傳功課,播撒“無訟”種子,巴河法庭常態化開展“法治夜校”普法活動,法庭干警深入群眾中,讓普法宣傳更有“溫度”和“準度”。
湖北省浠水縣人民法院巴河人民法庭在巴河鎮東壽村開展“法治夜校”普法活動
今年以來,巴河法庭以創建無訟、無案、無訪“三無”村為抓手,集中打造2個示范點,建設2個共享法庭,引導各村制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村規民約;開展“法治夜校”、“法治講堂”、巡回審判、法庭開放日等活動21次;通過“12622”司法服務網絡解答法律咨詢130個,化解矛盾糾紛53件;黨支部聯合轄區2個村組織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指導村組織調解糾紛28起,推動形成源頭預防、非訴挺前、多元化解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希望通過各項普法活動,讓更多村民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讓‘我怎么辦’變成‘我有法律’。”談栗說。
只進“一扇門”
深化聯動解紛
“案子雖小,但矛盾長達17年,積怨太深。這次能調解成功,解決了我的一個心病。”巴河某村村支書說道。
該案中,鐘某與曾某均曾擔任該村小組組長,2007年,鐘某將1000余元借給曾某。后曾某稱,其在擔任小組長期間,為各村分銷種子、農藥、肥料等業務,因鐘某在其處掛賬未還,認為已將該欠款抵銷。鐘某多次上門討要無果,雙方就此產生矛盾,鐘某遂訴至巴河法庭。
巴河法庭干警分析認為,本案標的額雖然較小,但雙方系同村人員,且積怨多年,訴訟前雙方曾發生口角并報警處理。為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5月18日,巴河法庭采取巡回審判的方式,通過“法庭+村委會”,“背對背”調解。最終,曾某同意給付欠款并當場履行。至此,這起長達17年的經濟糾紛圓滿化解。
據了解,為給當事人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合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巴河法庭深化庭所聯動,加強與轄區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的溝通銜接,建立“一庭四所”聯動解紛機制,讓當事人“跑一個地方就能把煩心事處理妥當”。
今年以來,“一庭四所”聯動解紛機制化解糾紛201件,司法確認案件36件,為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18人次,導入訴訟271件。此外,巴河法庭大力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工作,實現調解網絡全覆蓋。目前,已有14個調解組織、23個基層治理單位、88名人民調解員入駐平臺。
賦能和美鄉村
服務中心大局
巴河鎮是臨河臨江臨空的工業重鎮,經濟活躍、糾紛較多、社會治理任務重。尤其是面積較大的鄉村振興農村新社區建設示范點項目中,居民人數多、人員構成復雜,是社區治理中的一大難點,考驗著基層治理的決心和智慧。
巴河法庭堅持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為強化大社區治理能力,今年5月,在巴河法庭的建議和參與下,浠水法院制發《關于加強社區法治建設協同推進矛盾糾紛訴源治理的司法建議書》,深入分析了縣域涉生活和諧指數類案件情況,對社會治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預警,系統提出司法建議。
同時,巴河法庭推動鄉鎮黨委政府將“萬人成訟率”納入平安建設考核指標,精準壓實訴源治理多方主體責任。今年以來,巴河法庭共列席、參與轄區黨委會、綜治例會10次,提供法律意見建議21條,協助解決疑難問題15個。
陳新中表示,巴河法庭將深入貫徹“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積極推動角色定位轉換、職能作用轉型、工作模式轉變,以司法智慧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在巴河展開鄉村和美、百姓和樂的動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