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新“楓”景(3)| 平均調解用時11.5天 武昌區涉訴勞動爭議糾紛解決大幅提速
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自2019年掛牌成立“武昌區人民法院、武昌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以來,通過訴前調解成功勞動爭議1200余件、訴中調解成功勞動爭議1100余件,平均調解用時11.5天。
“勞動爭議案件需要經過勞動仲裁后才能進入法院審理,而很多案件因為案情復雜需要經歷二審,常常一個勞動爭議案件按正常流程走下來需要10個月。”武漢市一名知名律師告訴記者,如果遇到需要工傷鑒定的案子,整個流程走兩三年都有可能。
“勞動爭議案件,平均調解用時11.5天,從解決矛盾糾紛的角度來說,大大提速了!”這位律師說。
當日,記者在武昌區人民法院+工會工作站看到,武昌區總工會派駐專人在此辦公。
武昌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均調解用時11.5天,與該院創新勞動爭議訴調對接方法有關。
為訴前調解“立標桿”。武昌區某汽車配件企業因生產模式發生變化,與企業員工解除了勞動合同關系,其中9名勞動者先后向武昌法院提起訴訟。武昌區人民法院選取1件案件先行立案審理,邀請其他案件當事人參與旁聽,其余8件案件均在訴前參照審理結果成功調解,該企業也參照調解結果自行妥善處理其他員工的補償問題。
調解成功了,還得看落實。武昌區人民法院開通勞動爭議司法確認綠色通道,由專業審判合議庭專門負責司法確認。專業審判法官制作勞動爭議案件要素表、調解小結等文書模板,指導調解員在訴前階段做好無爭議事實固定、爭議焦點歸納、法律文書送達地址確認等工作,為調解不成功案件做好要素審理準備。
武昌區人民法院還將勞動爭議案件歸口管轄、專業審判,審判法官與調解員訴調直連。出臺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管理規定,對流程、時限、紀律等作出明確規定。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線委派(托)調解案件、音視頻調解、調解協議簽訂、司法確認等工作,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并按照1個專業審判合議庭+2名工會調解員+3個專業社會調解組織模式組建訴調團隊。
據悉,武昌區人民法院目前已在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等地建成多個“法院+工會”工作站。未來還將把“法院+工會”的觸角延伸到快遞等新業態,打造“1+1+N”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