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新”案例展播⑥ | 研發類型化判決書生成器
主要內容
宜昌市伍家崗區法院積極推進信息化技術深度運用,鼓勵法官不斷探索信息化辦案技巧,利用業余時間自學python(計算機語言)基礎,結合司法審判工作經驗,開發基于python技術的小程序—類型化判決書生成器。通過制作類型化模板和要素式表格的方式,初步形成了要素信息采集、智能歸納爭點、一鍵生成文書三大成果。
具體舉措
一要素信息采集
類型化判決書生成器的運用,首先需要制作一份通用的裁判文書模板,將其中屬于需要輸入不同信息的要素提取出來,制成表格,就同一類型的系列案件,將相關信息依次填入表格,以便瞬間自動生成大批系列案件的文書。借助該成果的運行原理,該院積極推進要素式審判,針對不同類型的案件精心制作了案件信息要素表,在立案階段通過現場、線上兩種渠道引導當事人填寫案件信息要素表。同時,借助數字法院系統,對當事人起訴材料中的要素信息進行智能化提取和回填,減輕當事人填寫要素信息的負擔,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要素信息采集的精準性,為后續開展要素式審判和文書一鍵生成奠定基礎。
二智能歸納爭點
類型化判決書生成器可以基于審判要素中同一類案件事實表述與意見自動比對差異,直擊核心事實,智能分析爭議焦點,并形成庭審筆錄模版。該院借助該成果,根據當事人提交的要素表準確提煉要素信息,在庭前自動生成庭審筆錄,使無爭議事項和有爭議事項在庭前就一目了然。庭審時法官可以直接查看庭審筆錄模版,對無爭議事項進行快速認定,對有爭議事項進行重點審查,高效地組織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舉證、質證和辯論,極大地提高了庭審效率。
三文書一鍵生成
類型化判決書生成器,能夠識別案件要素信息,自動套用文書模版,一鍵生成裁判文書初稿,且格式統一、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客觀部分內容完整率達90%左右。該成果還可根據存儲終端中不同裁判文書模版,不斷學習法官編寫習慣、法律專業術語,完善文書生成規則,使自動生成的裁判文書更加接近法官人工書寫效果。對此,該院進一步加大對民商事領域裁判文書進行細致全面的類型化分析,總結歸納不同類型的裁判文書模板,一邊試用一邊完善升級,截止目前,已經制作了涵蓋商品房買賣、婚姻家庭勞、勞動爭議、交通該事故、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買賣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物業糾紛等諸多不同類型的文書模板,并嵌入各辦案環節,實現了裁判文書一鍵生成,減少了法官的文字書寫和操作,也促進裁判標準高度統一。
工作實效
2022年以來,伍家崗法院運用該成果一鍵生成要素式裁判文書2752份,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物業糾紛、涉房地產糾紛等主要類案的平均審理時長縮短至27.12天,成果運用釋放了法院“智慧”動能,實現司法資源的優化配置。
培育計劃
一不斷豐富模板
為不斷適用當前復雜的社會矛盾,新類型案件特征,該院將不斷的開展類型化研究,形成類型化研究成果,為其他類案文書生成提供更為豐富、精準的文書模板。
二拓展程序功能
持續探索將相關技術應用于更多類型的法律文書,如審理報告、歸檔卷皮、執行案件流轉表等文書,助力辦案效率的提升。
三優化服務體驗
針對程序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建立內部的反饋機制,不斷查缺補漏進行完善,確保問題處理落實落地,使法官獲得更優使用體驗。
四開展專項培訓
在系統內部開展相關培訓,宣傳類型化判決書生成器小程序的便利性、服務性等特點,并有針對性地向法官講解小程序的應用流程,確保用戶熟練掌握該程序各種功能操作,更好的服務法官,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