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前-訴中-訴后”齊發(fā)力
禮頌盛世,共譜華章。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壯闊山河。如果愛國能具象化,那一定是奮斗的姿態(tài)。75載歷芳華,75載筑錦繡,湖北法院人對祖國的愛,融在奮進前行的每一個點滴時刻。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即日起,湖北高院微信公眾號開設《法韻荊楚》專欄,綜合運用融媒體形式,深入宣傳近年來湖北全省法院忠實履行法定職責、全力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取得的工作成績。
“法者,治之端也。”社會治理,法治先行。近年來,為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宜昌中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訴前訴中訴后齊發(fā)力,打造宜昌法院參與社會治理新模式,努力讓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觸。
訴前下好治理“先手棋”推動矛盾“止于未訴”
“這個白皮書干貨滿滿,形式很好、含金量高,為我們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助力打造無訟村居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依據!”遠安縣嫘祖鎮(zhèn)黨委書記張賢武贊不絕口地說。
張賢武的點贊,源于遠安縣法院通過梳理轄區(qū)2023年度涉訴案件審理情況,向全縣7個鄉(xiāng)鎮(zhèn)分別制發(fā)了轄區(qū)涉訴案件態(tài)勢分析及訴源治理白皮書,很好地履行了法治參謀職責。
2024年7月,宜都市人民法院與宜都市工商聯組團走進宜昌新洋豐肥業(yè)有限公司和宜都市友源實業(yè)有限公司,“民營企業(yè)糾紛調解工作室”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了企業(yè)的生產情況、產品特點以及法律需求,向企業(yè)宣傳“法院+商會”訴調對接解紛模式,推動企業(yè)糾紛就地化解。
近年來,宜昌兩級法院努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擴大多元解紛“朋友圈”,持續(xù)推進“法院+工會”“法院+金融”“法院+婦聯”“法院+市場監(jiān)管”等訴調對接工作,推進勞動爭議、金融保險、婚姻家事、知識產權、房地產物業(yè)、交通事故等領域矛盾源頭化解,全市一審民商事案件數量持續(xù)下降。2023年,全市法院訴前調解類型化矛盾糾紛案件18327件,調解成功12921件,調解成功率達70.50%。
同時,宜昌法院通過案件的審理裁判,規(guī)范和指引社會治理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完善監(jiān)管機制獻計獻策,2023年以來發(fā)出綜合治理類司法建議129件,助力轄區(qū)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宜昌中院多次向市委政法委匯報全市法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協同相關部門穩(wěn)步推進基層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遷入地方綜治中心,目前在轄區(qū)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有可供速裁或巡回審判法庭的16家,法院派駐人員合計63人。
在全市范圍內設立并運行40個人民法庭,深入推進三治融合、多元解紛等工作,做深做實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爭創(chuàng)“楓橋式人民法庭”,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秭歸縣人民法院九畹溪法庭,因《離騷》而得名,守護著大山深處九畹溪、楊林橋兩個鄉(xiāng)鎮(zhèn)4.8萬余村民,2023年共辦結案件232件,調撤率(調解和撤訴案件占總結案數比例)超過98%。
訴中打通審理“快車道”推動矛盾“案結事了”
“沒有想到能調解成功,這么多年的辛苦錢終于拿回來了……”張某向當陽市人民法院速裁團隊和速執(zhí)團隊分別送來一面錦旗,感謝當陽法院為他追回拖欠十年的工資。
原來,被告某公司拖欠張某8萬余元工資,張某多次討要后,被告仍然未能全額履行,十年后仍拖欠工資3.7萬余元,張某無奈訴至當陽法院。
當陽法院速裁團隊了解案情后,及時通過電話耐心溝通、細致調解,被告同意簽訂調解協議,一次性支付所欠原告張某的勞務工資。但調解協議到期后,被告仍未履行,該案進入執(zhí)行程序。速執(zhí)小組迅速聯系被執(zhí)行人,并告知拒絕履行的相關法律后果,通過多次與該公司負責人溝通,該公司表示愿意積極履行,案件得以迅速執(zhí)行完畢,僅用時12天,就將延續(xù)十年的勞務糾紛解決。
近年來,宜昌法院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深化速裁快審,加強分調裁審體系建設,實現案件繁簡分流、快慢分道,顯著提高了審判效率,更快速度回應和滿足了人民群眾司法需求。宜昌中院組建 “3+3+3”速裁團隊,建設4間速裁團隊工作室,配置2個專用科技法庭和2間調解室,全面開啟二審民商事案件速裁快審。2023年,速裁團隊分案980件,占比二審民商事案件25.17%,結案率達99.80%,其中調撤率達33.98%,平均審限僅16天。
2023年5月,宜昌中院深入挖掘案件快速調處潛力,指導基層法院聯動中國房地產業(yè)協會及律師開展系列案件調解工作,一次性調解一、二審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批量案件42件,贏得各方贊譽。該案例入選了2023年宜昌法院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建設典型案例。
訴后打出為民服務“組合拳”致力促進“政通人和”
“您好,請您填寫您的身份信息和銀行賬戶,如果您勝訴,我們會直接將應退還給您的訴訟費打到指定賬戶上。”在猇亭區(qū)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立案窗口,工作人員正在耐心告知當事人享有勝訴退費相關權利,對退費信息予以確認。
去年以來,宜昌法院以“智慧法院”延伸司法職能“小切口”改革,撬動司法服務溫度“大提升”,推出“勝訴即退費”改革、規(guī)范判后答疑等便民利民重點舉措59條,暢通“群眾說事”渠道,拓展“法官說法”范疇,切實實現“一站式”“菜單式”“集約式”司法服務。宜昌法院“勝訴即退費”項目獲評全市“法治惠民”創(chuàng)新優(yōu)秀項目。2023年,全市法院共辦理勝訴即退費7258筆,合計達4100多萬元。
為切實回應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新期盼,做到“有疑問,必答復”,2023年6月,宜昌中院出臺了《宜昌法院判后答疑工作實施細則》,就全市法院扎實做好判后答疑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切實提高當事人對生效裁判文書的理解和認可度。
“沒想到打個電話就解決了我的疑惑。”今年6月9日,某案件當事人文某通過撥打申訴信訪電話,聯系上了宜昌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莉。經陳莉邀請,文某如約來到了中院訴訟服務中心。在調解室內,該案承辦法官面對面為他進行了釋法析理,經過2小時的溝通交流,一直困擾他的問題終于撥云見日。
2023年來,宜昌中院加大判后答疑、接訪回訪機制,深入做好涉訴信訪工作,院領導集中接訪、帶案下訪,堅持“院長接待日”,對信訪積案和重點信訪案件,由中院和基層法院領導“雙包案”。今年截至8月底,宜昌中院8名院領導分28批次,在城區(qū)4個基層法院集中接訪289人次,中院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792件次,辦理院長信箱來信33件、智慧信訪系統來信242件全部落實“有信必復”。
同時,大力推進線上集成訴訟服務,一體推進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律師服務平臺、網上保全、網上鑒定、電子公告送達等系統深度應用。2023 年,全市法院網上立案10030件、網上保全案件981件,律師服務平臺綜合利用率達83.33%、電子送達率達80.03%。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群眾就是法治建設的根本所在。宜昌法院主動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創(chuàng)新普法宣傳形式,將普法宣傳送到群眾身邊,努力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
秭歸縣人民法院將鄉(xiāng)親們耳熟能詳的藝術表演形式——楊林堂鼓與法治文化融合,創(chuàng)新打造“堂鼓法治夜校”,將典型案例編進堂鼓唱詞中,大號、嗩吶、大堂鼓、小堂鼓等樂器輪番上陣,邊表演邊普法,深受歡迎。
伍家崗區(qū)人民法院將法庭搬進商業(yè)大廈,以巡回法庭的方式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件,通過現場辦案、當面調解、當日解決、庭后普法的方式,讓勞動爭議雙方當事人在“家門口”獲得調查、審理、調解的“一站式”服務。
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一體開展提升人民群眾司法滿意度活動,明確人民法庭每年巡回審判案件數量占全年總案件數量的10%。通過巡回辦案形式,把具有普法意義的案件庭審現場搬到群眾身邊,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接受法治教育,從源頭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努力為鄉(xiāng)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
消未起之患,醫(yī)未病之疾。面對社會治理的時代課題,宜昌兩級法院將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推動司法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切實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努力為宜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和市域社會治理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