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檢雙星”耀荊楚
——楊軍、王朝陽的價值追求
當前,我省正持續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努力打造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鐵軍。
楊軍、王朝陽是我省政法隊伍涌現的優秀代表、先進典型(本報曾多次報道)。本報今起推出《“法檢雙星”耀荊楚》,持續宣傳楊軍、王朝陽的感人事跡,激勵全省政法干警弘揚英模精神,筑牢忠誠根基,堅守為民情懷,積極擔當作為,為湖北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提供有力政法保障。
生命短暫,精神永恒。
他走了,帶著未完成最后一件涉黑惡案件審理的深深遺憾。
荊州市沙市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原庭長楊軍,亮劍蕩黑惡,秉法氣自昂,無愧為頂天立地的“掃黑英雄”。
他走了,情系綠水青山,為湖北公益訴訟檢察事業燃盡最后一束光。
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原主任王朝陽,為護碧水東流、清水北送,奉獻“小我”成就“大我”,無愧為勇于擔當的“生態衛士”。
荊楚大地上的“法檢雙星”,用生命詮釋忠誠干凈擔當,彰顯政法鐵軍的時代正氣、時代風采。
大忠至誠,守護公平正義
以生命赴使命,踐行對黨的無限忠誠,對法治的堅定信仰,平凡亦英雄。
2020年7月29日凌晨,楊軍因病經4天搶救無效,犧牲在掃黑除惡一線。
被同事送進醫院前,楊軍為辦案連軸轉,已連續工作22天。辦公桌上放著的一張紙條上,寫著10個字“時間不等人,案子不等人”。
手術前,楊軍與沙市區法院院長鄒應斌通電話,說的是“6·03”涉黑案,“我手頭的案子時間較緊,得請同事們幫忙了。”
他最后的牽掛,還是把案子辦好!
2021年1月2日,王朝陽突發疾病去世。
此前一個月,他馬不停蹄跑十堰、赴黃石、訪浙江,為長江大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奔忙。
作為我省公益訴訟檢察的“拓荒牛”,王朝陽推動建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跨部門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在他的建議下,省檢察院開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共提出檢察建議4202件,起訴361件,組織辦理環保公益訴訟案件6416件。
污染治理了、河道清理了、林地復綠了……
生態修復點滴里,朝陽永留山水間。
大愛至簡,大忠至誠。
“公正是法官的生命,是一輩子的堅持。”
從事司法審判20余年,楊軍審理的近4000件案件無一錯判,無一起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舉報。
2016年底至2019年4月,楊軍是沙市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唯一一名員額法官。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后,楊軍又擔任沙市法院掃黑辦負責人。
只爭朝夕,夜以繼日,3年來楊軍年均結案數300余件,名列荊州基層法院第一。
捍衛法律尊嚴,守護公平正義,他們把共產黨員的拳拳初心融入了靈魂。
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
“只要關乎群眾切身利益,骨頭再硬,也要把案子辦好辦實!”
這是王朝陽堅守的信條。
對群眾急難愁盼的事“零懈怠”。
一個跨行政區域重大安全隱患,檢察機關介入后被化解了。
這個案件線索,涉及數十家企業、高校院所、景區、建設項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
不顧親友“別惹麻煩”的勸阻,王朝陽主動請纓擔任辦案組組長。他對23處隱患點逐一走訪調查,全面掌握證據鏈條,最終促成省檢察院、武漢市政府協調相關部門整改到位。
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
流經竹溪多個村莊、一度淪為垃圾場的引水明渠,變清凈了。
2018年,十堰市檢察院就此案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但后續進展甚微。
王朝陽得知后,坐不住了。他趕往現場調查,與十堰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反復溝通,指導其與法院建立協作聯動機制,確定責任部門。歷經兩年努力,法院審理時對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筑牢法治防線,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守門”。
辦理案件3756件,2.4萬公斤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被收回、銷毀,4000余家不合格網絡餐飲商家被查處整治……
一組數據匯成的成績單,標注全省中小學校園、幼兒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的雷霆力量,凝聚著組織推動者王朝陽的心血。
司法為民,讓每個人從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2019年底,一起社會矚目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進入審判程序。
涉案金額13億元、受害者多達4152人,一雙雙焦灼的眼睛緊盯著。作為承辦法官的楊軍倍感壓力。
“受害群眾等不起啊!”楊軍認真核實證據,僅半個月就“啃”完200多本案件卷宗,把4000多名受害人的每一筆退賠金額算得清清楚楚。
次年1月20日,此案如期公開宣判,判決書多達148頁、近10萬字。
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嚴懲,受害人看到了拿回血汗錢的希望。
法律無情,司法有溫度。
審判工作,即便萬分之一的失誤,也是對當事人百分之百的傷害。
司法公正,體現在判決書里的一字一句。
“5·12”專案,5名被告人長期把持一小區沙子水泥供應銷售。掃黑除惡背景下,涉黑還是涉惡,到底如何認定?
面對各方意見眾說紛紜,楊軍排除干擾,堅持一切讓證據說話,依法將案件認定為惡勢力集團犯罪。
他說,案情越是復雜,越要嚴格依法裁判。辦成鐵案,才能經得起歷史檢驗!
不得罪人,就會“得罪”法律
權力來自哪里?來自國家,來自人民。
“唯有公心用權,方能問心無愧。”這是楊軍的口頭禪。
被告人家屬提著禮品“堵”在小區門口,說“高抬貴手必重謝”,楊軍嚴詞堅拒。
不少辯護律師想“遞個禮”“約個飯”,楊軍一一回絕。
“關于案子,有什么理、有什么話,法庭上說。”律師朱天鵬與楊軍認識近20年,深諳楊軍的鐵面無私。
在楊軍兒子楊昶的記憶里,父母結婚30年,唯一一次“紅臉”,就是因為案子。
一年中秋節,一名遠房親戚因案子找上門來,楊軍堅決不見。妻子怕傷了親情,勸他見一下,當面把話說清楚。
楊軍頓時發火:“今天這個親戚見了,明天別的親戚就能找上門來,以后,就可能是朋友、同學,甚至案件當事人,絕不能開口子!”
此后,他定下“鐵家規”:不準為案件打招呼、不準接受送禮、不準打聽案情,從未破例。
不得罪人,就會“得罪”法律!楊軍守住了一名法官的底線。
公益訴訟,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王朝陽將如山的責任扛在肩頭。
“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特別強調現場意識,平時百分之九十的工作時間都在跑一線、跑基層。”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干警劉洋說,時刻能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長期超負荷運轉,去年10月中旬,王朝陽突發心臟病入院治療。放不下千頭萬緒的案子,僅兩周后,他就重返工作崗位。
省檢察院干警呂彬峰說,“跟我上,向我看齊”是王朝陽的作風。
去年3月初,王朝陽帶領干警下沉定點醫院和企業,調查涉疫醫廢處置情況。
垃圾桶里翻查醫廢包裝,焚燒車間查看醫廢處理工序……王朝陽推開同事,把危險留給自己。
“一線工作法”一絲不茍,王朝陽逐案指導多地檢察機關,辦理防護物資質量安全、醫療廢棄物處理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9件。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時間為證,英模的精神豐碑閃耀荊楚,浩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