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先行區建設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
——湖北高院出臺意見服務保障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湖北日報2023年3月24日第09版
▲2月10日,湖北全省法院院長會議召開,提出努力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近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院相關負責人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讓法治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問:請您介紹一下省法院出臺《意見》的背景、依據和目的,如何準確把握履職要求?
答: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圍繞“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出“六新”奮斗目標、九大重點任務。
新年伊始,省法院黨組就組織召開工作務虛會,立足法院工作實際,圍繞先行區建設,思考研究“我們做什么、怎么做”,并在年初召開的全省法院院長會議上對司法服務保障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各項工作進行重點部署。同時,組織專班研究起草《意見》。成稿后,我們又主動邀請專家學者、代表委員對《意見》重點內容進行探討,積極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迅速將研討成果轉化為服務保障先行區建設的思路和舉措。在充分征求并吸收大家意見建議基礎上,省法院于3月21日正式印發該《意見》。
在《意見》起草的過程中,我們始終秉承“為服務湖北加快先行區建設提供更強助力、更優服務”的目的,深刻認識加快建設先行區的重大意義,自覺在全省發展戰略中轉理念、抓重點,緊緊圍繞“公正和效率”這個主題,加快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提升履職能力水平,努力讓法治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綱要》,準確把握流域綜合治理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緊緊圍繞“一張藍圖”“兩張清單”“三個統籌”“四化同步”的要求,切實找準歷史方位和職責定位,自覺融入大局,主動擔當履責,確保省委決策部署在法院工作中落到實處。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方法,重點聚焦水流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國家政治安全,全力防范各類風險隱患,堅決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提高服務保障“三高地、兩基地”建設、都市圈發展等方面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在服務大局中展現司法作為,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為先行區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
問: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意見》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內容?
答:《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服務“以流域綜合治理推進‘四化’同步發展”,努力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荊楚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意見》正文共五個部分、二十一條工作要求和措施。第一部分,主要是深刻認識加快建設先行區的重大意義,闡明服務先行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第二部分,主要是積極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湖北建設,努力為先行區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具體包括: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服務保障生態和糧食安全,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積極促進社會治理,確保江河安瀾、社會安寧、人民安康。第三部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先行區建設。具體包括:圍繞法治化營商環境、科技自立自強、內陸開放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都市圈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優化司法供給,更好服務保障湖北高質量發展。第四部分,主要是踐行共同締造理念,在先行區建設中彰顯司法力量和溫度。第五部分,主要是強化保障措施,不斷提升履職能力水平,確保服務先行區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哪里 司法保障就推進到哪里
問:您認為《意見》的主要創新和亮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我們認為《意見》的出臺不僅要充分體現司法職能跟進,體現“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哪里,司法保障就推進到哪里”的鮮明態度,更要在服務先行區建設的過程中起到激勵、促進和助推的作用。因此,《意見》在制度設計和司法舉措上有許多創新,最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服務保障流域生態安全方面。對標流域綜合治理的“底圖單元”,完善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建設,加大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審理力度,加強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建設,積極適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責任承擔方式,及時修復受損生態,打造長江司法保護的湖北品牌。
二、是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降本增效突破年”活動,推動立審執全流程提速,提升實際執行到位率,降低市場主體司法成本,助力我省建設“成本最低、審批最少、效率最高、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發展環境。全面實行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司法辦案對企業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是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加大對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產業等重點領域的司法保護力度,妥善處理因科技成果權屬認定、權利轉讓、價值認定和利益分配產生的糾紛,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的銜接機制,打造知識產權糾紛解決優選地,助力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四、是在服務都市圈建設方面。強化以武漢、襄陽、宜昌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司法協作,破除審判領域影響區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與行政案件管轄改革、行政機構改革相適應的司法行政良性互動機制,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為區域發展提供統一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五、是在服務內陸開放發展方面。加強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著力統一長江內河海事案件法律適用,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糾紛案件,努力打造長江流域海事司法中心。完善湖北自貿試驗區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深化“湖北制度型開放法治保障創新基地”建設,服務推動湖北由沿海開放的“后隊”轉變為新時代內陸發展的“前隊”。
六、是在參與和服務共同締造方面。鞏固深化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成果,因地制宜統籌做好鄉村綜合性法庭和城區專業法庭建設,完善“庭室站點”四位一體訴訟服務網絡,扎實開展法治講堂、“法治夜校”活動,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七、是在加強民生司法保障方面。加強對推動先行區發展過程中涉民生領域案件審理,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不斷增強群眾司法獲得感。加強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智慧法院深化應用推進年”活動,切實為當事人查詢案件、提交材料、繳費退費、在線咨詢提供便利。
八、是在促進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積極推廣咸寧、荊門、襄陽模式,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格局,推動人民法庭、訴訟服務中心和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的深度融合,構建預防在先、分層遞進、專群結合、銜接配套、全面覆蓋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促進從源頭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