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法治精神 增強司法文化自信
——武漢大學法學院黨委委員、博士生導師柳正權教授作專題授課
7月20日下午,武漢大學法學院黨委委員、博士生導師、法律史教研室主任柳正權教授應邀到省法院以“中國法治文化的歷史與傳承”為主題作專題授課,省法院二級高級法官董偉威主持講座。
講座中,柳正權圍繞“法治”與“文化”釋義,中華法治文化的歷史源流,以及中華法治文化的繼承發展這三個方面系統講述了我國法治文明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承是人類法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的發展要植根于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之上。他從法治及文化的核心內涵,層面闡釋了法治和文化的作用、結構及其意義,并以時代為軸線,沿著中華法系、法制近代化、紅色法治三個階段的發展歷程層層鋪開,發掘中華法治文化的精神內核,凸顯中華法治文化的公正之魂,將我國上下五千年法治文化及傳承的精髓呈現在我們眼前。
柳正權教授在講座中指出,從“法制”到“法治”,從“依法治國”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再到“全面依法治國”,法治的時代命題不斷嬗變發展,表明我們黨依法治國的思路更加清晰、越發精準。習近平法治思想賦予了中華法治文明新內涵,具有歷史的穿透力,標志著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董偉威同志在總結時表示,聽柳正權教授的授課,讓我們如沐春風,如浴春雨,進一步感受到了中華法治歷史的源遠流長,中華法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燦爛輝煌,也讓我們進一步增強了民族法治文化的自信。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黨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的精神,抓好貫徹落實。要充分挖掘地方法治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我們民族司法文化自信的內容。湖北是一個法治歷史文化大省,不但擁有孝感云夢睡虎地秦簡,荊州張家山漢簡,荊門包山楚簡,黃岡英山皋陶文化,隨州曾侯輿編鐘中的盟誓、曾伯隨鉞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而且擁有董必武法學思想,黃岡紅安的中國革命第一法庭,武漢市的革命先烈、勞工律師施洋等寶貴的紅色司法資源。這些資源為我們弘揚中華法治精神,豐富司法文化自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省法院經報省委政法委、省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擬由省法院牽頭協調,在公正路上建設法治文化街,使之成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教育的基地。希望各地法院加大調研力度,充分發掘地方法治文化資源,使之能夠成為法治文化建設的素材,這對豐富我們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省法院在漢領導、廳級干部,各內設機構負責人及干警代表,公正路法治文化街教育基地建設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在主會場參加講座,各中、基層法院分管法院文化建設的院領導,負責法院文化建設的干警代表在分會場聆聽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