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级视频,中文一区一区三区高中清不卡免费,在线手机中文字幕,五月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全文發布!《湖北法院2018-2023年度環境刑事審判白皮書》

發布時間:2023-11-24  訪問次數:2341

  近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湖北法院2018-2023年度環境刑事審判白皮書》。

 白皮書除前言外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湖北法院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的基本情況、開展長江大保護刑事司法的主要經驗做法、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湖北法院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的拓展路徑。

 白皮書指出,湖北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責任,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系列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本要求,堅持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化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長效機制建設,保護發展與治理環境并重、打擊犯罪與保護生態并行、防治污染與修復生態并舉,全力打造長江流域刑事司法保護的“湖北樣板”,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刑事司法服務和保障。

 白皮書說,五年來,湖北法院共審結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8898件,案件數量呈先升后降趨勢,其中盜伐濫伐林木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和非法采礦罪三大類罪名占比近60%,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逐年躍升為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的“頭號”罪名。此外,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犯罪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白皮書強調,全省各級法院在審理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中,要注重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準確理解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牢固樹立生態就是民生、環境就是福祉的理念,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依法嚴懲、全面擔責的司法理念,落實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將“嚴”的基調貫徹到長江保護法適用的全過程、各方面,加大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破壞違法犯罪行為懲治力度,在審理相關案件中,依法準確適用法律和司法解釋,加大刑事責任追究力度,讓受損生態環境得到全面修復。

1.jpg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湖北地處“長江之腰”,是長江干流流經里程最長的省份,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依法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湖北法院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2018年以來,湖北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責任,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系列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本要求,堅持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化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長效機制建設,保護發展與治理環境并重、打擊犯罪與保護生態并行、防治污染與修復生態并舉,全力打造長江流域刑事司法保護的“湖北樣板”,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刑事司法服務和保障。

2.jpg          五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刑事案件8898件,案件數量呈先升后降趨勢(見圖1), 其中盜伐、濫伐林木罪1919件,非法捕撈水產品罪1708 件,非法采礦罪1592件,放火、失火罪1161 件,非法 狩獵罪943件,非法占用農用地罪572件,污染環境罪 232件,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49件,危害國家重 點保護植物罪26件,以及其他罪名696件。盜伐濫伐林木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和非法采礦罪三大類罪名占比近60%(見圖2),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逐年躍升為涉長江 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的“頭號”罪名(見圖3)。 此外,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犯罪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突出表現在:犯罪手段不斷翻新、犯罪方法更加多樣,犯 罪分子反偵查意識提升,因果關系認定、事實查明難度 明顯加大;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跨省流竄作案逐漸增多; 非法采礦犯罪團伙化、職業化、產業化趨勢明顯,犯罪后 果更加嚴重;非法占用農用地犯罪涉眾因素突出,處理 復雜棘手等。針對于此,全省法院精準聚焦聚力,積極應對犯罪態勢的新變化,確保刑事打擊的重心、方向和節奏緊跟時代步伐、回應時代要求,審判質效穩步提高,司 法外溢效應突顯,湖北法院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的 影響力和知名度持續提升,4件刑事案件獲評全國環境司法領域典型案例。

3.png

4.png

5.png

6.jpg            五年來,全省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將強化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刑事司法保護、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工作重點,立足刑事審判職能,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案件審判和機制建設,審理了一大批具有典型意義的長江大保護刑事司法案例,刑事環資審判專業化取得長足進展,為長江母親河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聚焦“國之大者”,切實增強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的責任擔當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的司法責任。全省各級法院始終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長江大保護的決策部署。省法院黨組高度重視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刑事司法保護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長江大保護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把服務長江大保護作為全省法院的重點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全省法院扛牢壓實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責任、司法責任,不斷強化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將運用司法手段保護好長江母親河作為對荊楚大地、對湖北人民最大的報答。

 二是出臺規范性文件,為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提供堅實制度保障。省法院先后制定《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法服務和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的通知》《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實施意見》《關于辦理長江干支流(湖北段)非法采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等規范性文件,作為加強長江大保護的刑事司法行動綱領,指導全省法院準確把握長江大保護的形勢任務、工作理念和目標導向,為全省法院刑事審判服務保障長江大保護工作夯實了制度基礎。各級法院積極跟進,如黃石中院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出臺了《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為“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提供刑事司法保護的意見》,細化、實化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的具體工作舉措。

 三是更新司法理念,堅持恢復性司法。全省各級法院在審理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中,注重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準確理解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牢固樹立生態就是民生、環境就是福祉的理念,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依法嚴懲、全面擔責的司法理念,落實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將“嚴”的基調貫徹到長江保護法適用的全過程、各方面,加大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破壞違法犯罪行為懲治力度,在審理相關案件中,依法準確適用法律和司法解釋,加大刑事責任追究力度,讓受損生態環境得到全面修復,讓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者付出沉重代價。

 (二)聚焦案件審判,高質效審理涉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

 一是重拳打擊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全省法院全力服務保障長江“十年禁漁”,用好用足刑事司法手段,依法懲治“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捕撈犯罪,斬斷“捕、購、銷”黑色交易鏈,審結非法捕撈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案件1708件,形成對破壞長江漁業資源犯罪的強大震懾。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審結非法獵捕、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犯罪案件272件,全力維護長江流域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神農架林區法院審理的非法采挖野生植物紅豆杉案,入選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強力推進長江生態環境領域掃黑除惡斗爭,審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黑惡案件30件315人,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45人,重刑率高達46.03%,一批長期盤踞江面非法采砂、嚴重危害長江生態環境安全的黑惡勢力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嚴懲。對長江非法采砂保持高壓打擊態勢,依法審結非法采礦犯罪案件1592件。嚴厲打擊暗管偷排、非法排污等違法犯罪案件183件,支持并監督環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水污染防治的監管職責,保障長江干支流水域生態環境安全。

 二是堅定護航長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秉承預防為主、注重修復的綠色司法理念,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修復”原則,根據不同案件類型和個案具體情況,積極探索適用生態環境修復履行的審判執行方式,完善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與生態補償有機銜接的環境治理與修復責任體系。在審理涉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過程中,注重環境資源受害者的利益保護及被犯罪行為破壞的社會、生態秩序的恢復,結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積極運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購買碳匯”等責任承擔方式,實現“辦理一個案件,修復一片生態”。

 三是全面維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公共利益。結合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特點,充分發揮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功能,嚴守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和資源利用底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環境權益,推動形成生態環境公益保護的“湖北之治”。優化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庭審程序操作規程,依法審理檢察機關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雙贏”。五年來,全省法院依法審理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637件。

 (三)聚焦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形成多元共治“湖北樣本”

 一是推進環資刑事審判機制專門化。全省法院積極探索屬地管轄與流域(區域)集中管轄并行的環資審判機構體系,依托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改革,實現刑事案件歸口審理。目前,全省法院已形成省法院環資庭指導、5個中院環資庭集中管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0個基層法院生態環境保護法庭和N個環資審判團隊審理環資案件的“1+5+10+N”環資審判專門化體系。全省各級法院先后在長江重要干支流、“南水北調”水源地、國家公園等生態功能區設立104個生態巡回法庭和環資審判團隊,在丹江口庫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處設立81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涵蓋長江、漢江、清江等重點水域和江豚、麋鹿等重點保護對象,初步形成了“環保法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踐基地+巡回審判點”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新格局。

 二是打造長江流域協同共治大格局。強化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兼顧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全面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省際市際跨區域協作協同。先后會同江西、湖南、河南、陜西、重慶等長江流域省市法院,搭建長江中游城市群、環洞庭湖、環丹江口水庫、秦嶺沿線、三峽生態長廊等多個跨省環境保護司法協作平臺。《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湖北著力構建長江大保護長效機制》,對我省法院構建環丹江口水庫環境資源審判協作平臺予以肯定。指導省內三大都市圈、漢江流域、清江流域、環梁子湖水域、濕地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功能區法院建立審判協作機制,在統一法律適用、修復生態資源等方面凝聚工作合力,努力實現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一體化司法保護。積極推進長江大保護的法治資源整合,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以及長江水利委員會、長航管理局、自然資源、林業等行政執法部門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聯動機制,聯合發布行政執法與司法協調聯動相關規范性文件,建立常態化協商溝通機制,促進環境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的有效銜接。

 三是積極延伸刑事審判職能。全省各級法院結合案件審判,強化預研預判預警,及時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通報審判中發現的環境違法犯罪線索,并提出司法建議,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堵漏建制,促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累計發送司法建議63份。對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庭審,并邀請媒體進行報道。我省法院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庭建設”“長江流域(湖北段)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協調聯動”“司法服務保障雙碳目標實現”“長江濕地保護”等工作先后被《人民日報》《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湖北日報》等全國和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報道。2021年12月,省法院環資庭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聯合授予“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單位”。

7.jpg          近年來,雖然全省法院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一是新時代刑事司法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在辦理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中堅持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的同時,應更加注重保護與發展的協調關系,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于情節顯著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的違法犯罪行為,應充分考慮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當地生態環境狀況的發展變化,依法使用“但書”出罪,并積極運用民事或行政法律手段追究行為人的責任,以保持刑法的謙抑性,防止打擊過泛。

 二是有關法律適用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比如,在對非法捕撈犯罪的打擊中,現行刑法對非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構罪標準尚無明確規定,僅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在立案追訴標準中對構成該類犯罪的行為方式列舉的五種情形,對于其中規定的第五種“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目前尚無明確適用標準。

 三是環境刑事案件證據收集認定的專業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環資案件的專業性及環資類犯罪行為樣態的特殊性,導致人民法院在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的認定上存在取證難、損害結果認定難、因果關系論證難等問題。如非法捕撈犯罪,大部分為公安機關接群眾舉報或巡邏時偶然查獲,實際查處漁獲物往往數量不大,僅以偶然查獲的漁獲物作為認定情節,打擊力度受到制約。又如,關于污染環境犯罪,污染物的揮發性和流動性給證據收集和固定帶來很大困難,并且專業鑒定機構和人員嚴重不足,大量技術性問題的測量、確認耗時較長。

 四是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法院對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僅局限于個案辦理,主動延伸審判職能不夠。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的協作機制規范化、常態化運行不到位,司法機關和相關行政機關在是否涉嫌犯罪的證據標準、檢驗鑒定、規范適用等方面的認識和做法存在差異,導致以罰代刑、有案不移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部分法院信息平臺未實現完全共享。刑事判決中生態環境修復執行時與其他部門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不足,導致生態環境修復執行效果不理想。

 五是專業化審判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法院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的案件審理機制還不夠順暢,仍然沒有打破刑事、行政、民事審判藩籬,“三審合一”的審判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存在各管一片的情況,實質運行不足,沒有形成具有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特色的審判方式。相關案件審理呈碎片化狀態,特別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案件的執行工作相對滯后,部分案件的礦山修復和濕地保護沒有取得明顯效果,與人民群眾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還有差距。

8.jpg          長江流域安全,事關全國發展大局。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湖北法院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系列講話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全面拓展刑事審判服務長江大保護的司法路徑,在高質量生態環境保護上下功夫,筑牢流域綜合治理生態安全屏障,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建設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責任。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落實“抓前端、治未病”、雙贏多贏共贏、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等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能動司法理念。并注重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建立健全全面、系統、長效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司法服務機制。二要進一步提升服務大局意識。長江大保護為國之大者,流域綜合治理乃省之要務。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刑事審判工作,要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省委的重點工作任務和要求,以高質量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積極主動融入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做實講政治、顧大局,切實保障民生福祉,促進厚植黨的執政根基。三要進一步強化刑事審判服務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責任擔當。要適應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三合一”歸口專業化審理需要,合理配置人員結構,注重交叉學科研究,培養環境刑事司法領域的專家型人才。要加大業務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理解適用新時代環境刑事司法理念及裁判規則的業務能力。

 (二)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犯罪依法懲治機制。一要嚴格遵循環境資源刑事司法原則。嚴格貫徹落實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審判公開等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確保定罪公正、量刑準確、程序合法。要深入貫徹證據裁判原則,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各項要求,堅持訴訟以審判為中心、審判以庭審為中心、庭審以證據為中心。二要準確把握和正確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準確把握依法從嚴的政策要求,結合長江保護法的實施,依法嚴懲在長江流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區域以及禁漁區、禁漁期、禁獵區、禁獵期實施的污染環境、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狩獵等犯罪。準確認定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依法嚴懲屬于犯罪集團首要分子、涉黑涉惡犯罪分子和曾因破壞環境資源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犯罪分子。準確把握依法從寬的政策要求,把犯罪行為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實際危害和犯罪分子修復生態環境的實際效果,作為重要考量因素。準確把握寬嚴相濟的政策要求,準確區分、正確處理不同性質的矛盾或原因引發的環境資源犯罪,最大限度擴大教育面、縮小打擊面、減少對立面,做到嚴中有寬、寬以濟嚴,寬中有嚴、嚴以濟寬。三要始終確保政治、法律、社會和生態四個效果統一。在案件事實認定、證據采信、法律適用等方面求精求準,并堅持將法律專業判斷與人民群眾樸素認知融合起來,在定罪量刑上既考慮具體法條適用,又考慮刑法基本原則、立法目的和價值導向,堅持以嚴謹的法理彰顯司法理性,以公認的情理展示司法良知,兼顧國法、天理與人情。要綜合評價污染環境、破壞資源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以是否有利于綠色發展為標準,統籌根本利益與當前利益、長遠發展與現實需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要全力做好風險預判、防控和應對處置工作,從案情、社情、輿情方面準確預判案件風險點,把風險防范化解貫穿于審判執行全過程。要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要將法律評價與道德評價有機結合,深入闡釋法律法規所體現的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和公民價值準則,不斷提升司法裁判的法律認同、社會認同和情理認同,確保實現案件處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生態效果的統一。

 (三)建立健全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治理部門聯動機制。一要嚴格落實環境資源刑事案件歸口審理。切實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實質化,實現審判職能、人員和理念“三合一”實質性融合。大力強化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審判之間的相互配合,真正發揮“1+1+1>3”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整體效能。二要加強法院內部的協作配合。科學界定各審判業務部門審理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的職責分工,形成環境資源刑事審判的整體合力。結合集中管轄開展情況,妥善確定、適時調整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法院和管轄范圍,促進集中管轄與訴訟便利之間的協同增效,加強集中管轄和非集中管轄法院之間的協調配合,強化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業務指導。三要加強司法與行政執法的銜接。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相關行政主管機關的協作配合,推動構建專業咨詢和信息互通渠道,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長效工作機制,有效解決專業性問題評估、鑒定,涉案物品保管、移送和處理,案件信息共享等問題。依法延伸審判職能,積極參與綜合治理工作,對審判中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監管疏漏等問題,及時向有關單位移送、通報,必要時發送司法建議,形成有效懲治合力。四要加強法治宣傳力度。貫徹落實公眾參與理念,結合人民陪審員制度、專家輔助人制度等改革,充分發揮公眾在事實查明、評估鑒定等訴訟活動中的作用。深入開展法治宣傳和以案釋法工作,積極營造依法嚴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社會氛圍。


 

 


編輯: 鄧昭玲 曹波
文章出處: 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化县| 崇明县| 黑龙江省| 宁武县| 通海县| 青川县| 腾冲县| 潮安县| 灌云县| 兴宁市| 海淀区| 象山县| 镇安县| 克什克腾旗| 德兴市| 乐山市| 乐东| 德清县| 兴城市| 嘉定区| 上杭县| 乳源| 志丹县| 万盛区| 竹溪县| 巴林右旗| 墨竹工卡县| 吉林省| 南岸区| 洪泽县| 辽源市| 龙里县| 弋阳县| 达州市| 乌兰察布市| 灌云县| 当雄县| 临夏县| 汉中市| 南溪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