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院發布打擊毒品犯罪五大典型案例
編者按
毒品嚴重摧殘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助長暴力和犯罪,禁毒工作意義重大,任重道遠。近年來,湖北法院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毒品犯罪活動,積極參與禁毒綜合治理,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社會大局穩定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第37個“6·26”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省法院選取五件具備一定典型性的案例發布。對這些犯罪分子的依法判決,體現了人民法院從嚴懲治毒品犯罪、增強防范毒品意識、凈化社會環境的堅定決心和司法擔當。
案例一
基本案情
2020年初,被告人李某與陳某某伙同他人,從緬甸購買毒品回國內販賣牟利。李某與緬甸毒販聯系后商定購買130萬顆甲基苯丙胺片劑,后因為疫情原因未能發貨。同年6月中旬,緬甸上家安排將一批毒品走私入境,并聯系陳某某后運輸至湖北省,交給陳某某的同伙。其同伙接收到217塊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劑(重約120千克)后,按照李某的安排,先后將其中170余塊販賣給他人,獲取毒資1800萬余元。其間,緬甸上家又通知陳某某準備接受第二批毒品,但被公安機關破獲,查獲甲基苯丙胺片劑約19千克。陳某某還有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犯罪一起。
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陳某某明知是毒品而伙同他人走私入境并販賣、運輸,其行為已構成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罪。陳某某還構成故意傷害罪。李某、陳某某販賣毒品數量大,二人同系罪責最為突出的主犯,罪行極其嚴重,陳某還系累犯,故依法判處二人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經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后,二人均已被執行死刑。
典型意義
厲行禁毒是黨和國家的一貫主張。人民法院堅持依法從嚴打擊毒品犯罪,對走私、制造和大宗販賣毒品等源頭性毒品犯罪的被告人,從嚴懲處,依法該適用重刑乃至死刑的,堅決判處,毫不手軟。本案被告人李某和陳某某聯系境外毒販購買毒品,并將走私入境的毒品予以販賣、運輸,數量巨大,且在不到一個月內再次實施同樣行為,社會危害性極大。人民法院依法對二人同時適用死刑,充分發揮了刑罰的震懾作用,彰顯了國家依法嚴厲打擊毒品犯罪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
案例二
基本案情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被告人趙某某伙同他人將氯胺酮存放在武漢市多個快遞柜,通過微信、支付寶收取毒資后,將存放毒品的快遞柜取件碼發送給購毒人員取貨,通過此方式共計販賣毒品43次。案發后,公安人員從趙某某處查獲氯胺酮100余克及甲基苯丙胺約4克,還查獲其已存放在武漢市青山區數個快遞柜中的氯胺酮11包。
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人趙某某違反國家毒品管理規定,販賣氯胺酮的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且數量大,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8萬元。
典型意義
小區快遞柜日益普及,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這種便利方式已被少數不法分子盯上,他們利用手機線上聯系交易,線下通過快遞柜交付毒品,交易雙方不見面,人錢毒分離,具有較強隱蔽性。本案中辦案機關通過審查手機中的電子數據、微信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短信記錄等證據,依法認定了被告人的43次販毒事實,并據此定罪量刑。本案的警示意義在于,向社會公眾展示國家打擊毒品犯罪的決心,同時警告不法分子不要自以為手段高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毒品犯罪即使再隱蔽,最后同樣會查處。
案例三
基本案情
2023年10月2日至5日,被告人陳某以每個500元至600元不等的價格多次向黃某販賣含依托咪酯成分的電子煙彈共計9個,非法獲利4900元。
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人陳某違反國家毒品管理規定,多次向他人販賣含依托咪酯成分的電子煙彈,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典型意義
近年來,因國家持續打擊,吸毒人員獲取海洛因、麻果、冰毒等毒品的難度增大,一些吸毒人員轉而尋求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及新型活性物質等作為替代品,依托咪酯即是其中之一。實踐中依托咪酯多被添加到電子煙煙油中,迷惑性極強。2023年10月1日起,我國已將依托咪酯被正式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目錄。本案的警示意義在于,提醒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含依托咪酯成分的電子煙是毒品,走私、販賣、運輸、制造依托咪酯均構成毒品犯罪,務必警惕并自覺遠離“上頭電子煙”。
案例四
基本案情
2019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間,被告人丁某承租位于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的某門店。2022年3月20日,丁某應邀參加葉某兒子10歲生日宴,飯后葉某邀請部分客人前往丁某門店內吸食毒品。當日15時許,葉某購得甲基苯丙胺片劑33顆后,邀約葉某、夏某等5人及丁某在該門店內吸食了毒品。
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人丁某違反國家毒品管理規定,容留多人吸食毒品,其行為已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
典型意義
毒品問題治理,既要嚴厲打擊制毒、販毒等源頭性犯罪,還要注重治理末端的毒品使用環節。實踐中有的人因為吸毒不構成犯罪,就誤以為為吸毒者提供吸毒場所,容留他人在自己住處、酒店吸毒也不構成犯罪,進而為吸毒分子提供吸毒場所。本案中丁某容留5人在其承租的門店內吸毒,達到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情節嚴重”的標準,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本案的警示意義在于,提醒公眾容留他人吸毒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發動全社會共同抵制毒品,拒絕為他人吸毒行為提供方便。
案例五
基本案情
被告人周某某有近7年的吸毒史。案發前,周某某吸毒產生幻聽,懷疑經常與其子玩耍的被害人危某(男,歿年10歲)欲對其子不利,遂起心殺害危某。2022年12月31日,周某某利用危某來其家中的機會,持刀將危某殺害。
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人周某某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周某某殺害未成年人,手段特別殘忍,論罪應當判處死刑。鑒于其到案后如實供述罪行,且親屬積極賠償被害人親屬損失并取得諒解,可以從輕處罰。因此對周某某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限制減刑。
典型意義
吸食毒品會導致人體中樞神經興奮、抑制或者產生幻覺,進而可能引發次生犯罪,害人害己。本案中被告人周某某長期吸食毒品,致幻后殺害無辜兒童,造成特別嚴重后果,其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考慮到其認罪態度并取得被害方諒解,最后對其判處死緩并限制減刑的重刑。本案的典型意義在于,向社會揭露毒品的嚴重危害性,提醒公眾自覺抵制并遠離毒品,避免因吸毒引發次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