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法庭(55) | 七方法庭:聯動化解水庫糾紛 守護一方青山綠水
近日,棗陽市法院七方人民法庭聯合多部門成功化解一起漁業承包合同糾紛,贏得了雙方均滿意的結果,為助力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2009年1月,七方鎮趙崗村委會將關沖水庫承包給文某某,雙方簽訂了《承包合同》,約定以水灌溉為主、以養魚為輔,承包期限為10年。2012年2月17日,雙方又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將原承包合同延期2年,即到2021年12月31日止。
合同到期后,文某某卻以添附物未補償、護堤墊付款未還、水庫的魚未清塘等為由,拒不騰退。
七方鎮系棗陽市第一農業大鎮,也是有名的“旱包子”,轄區有小一、小二型水庫24座。長期以來,水庫承包業主發展漁業養殖,單純追求效益,疏于對水庫水質的保護,使水庫水質污染日益嚴重。
“誰發包,誰收回。”2021年,當地鎮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全面規范整治水庫養殖行為。要求各村做好宣傳說明,對到期的水庫一律收回,統一經營管理,實行人放天養,為百姓護好“一庫清水”。
因雙方多次協商溝通未果,2022年12月9日,趙崗村村委會將文某某訴至棗陽市人民法院,判令文某某及時返還使用的水庫及附屬設施,并支付占用費3000元及違約金3000元。
七方法庭接到該案后,分析認為,該案不能僅僅單純地審理雙方的承包合同,還要兼顧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安全的理念。于是,承辦法官在實地走訪調查后,決定上門巡回開庭。
巡回開庭釋法明理
“我們村已提前告知被告,合同到期后,不再對外出租。現被告繼續占用該水庫,侵害了我們的合法權益,懇請法庭支持我們的訴求。”
“修路、架電線、挖堰塘及加壩擴容等,我們投資不少錢,加上百畝水庫的魚不是小數字。如果151.5萬元賠償不到位,我們不騰退!”
庭審中,雙方爭辯激烈。通過庭審,承辦法官厘清了案件事實,于是向雙方宣講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希望雙方認真核算合理費用和損失,形成讓各方都能接受的調解方案。
由于雙方意見分歧較大且態度激烈,爭執不下,調解陷入僵局。
“水庫不收回,我們就上訪。”以往水田灌溉防水,該村群眾就對文某某不滿,又見文某某獅子大開口,村民們更是反響強烈。
“判決容易,但后期執行難。還可能會激化矛盾,不利于案結事了。”承辦法官考慮到上述因素,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成立由法庭、綜治中心、信訪辦、派出所、司法所、水管站、老街工作組等部門參與的調處專班,合力調處糾紛。
同時,邀請心理咨詢師介入,幫助被告解開心里疙瘩,助力矛盾糾紛化解。
調處專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集中“會診”,深入分析研判,歸納爭議焦點,多角度尋求矛盾突破點。通過一次次真誠的溝通、一次次耐心的解釋,雙方縮小了分歧、增進了共識。
成立調處專班合力化解糾紛
7月18日,經過不懈努力,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文某某在年前年后枯水期和售魚季,在不放水的前提下自行將水庫魚捕撈完畢,將水庫及附屬設施交付給趙崗村;趙崗村給付文某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墊付款和添附物補償款50000元。
邀請心理咨詢師(左一)助力糾紛化解
案件終了,七方法庭積極延伸審判職能,結合案件審理發現的風險隱患,針對七方鎮其他水庫水環境保護問題提出了一份務實管用的司法建議,以點帶面解決公益保護問題,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確保一方平安。
“法庭提出的司法建議非常實用,我們一定積極采納,抓好整改,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扎實做好全鎮20余座水庫水環境保護各項工作。”七方鎮相關領導表示。
生態環境事關民生福祉,綠水青山離不開司法護航。下一步,七方法庭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巡回開庭、普法宣傳等方式,為保護轄區良好生態環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