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記黃岡浠水縣人民法院法官程呈友
“我個人沒什么想法,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內設機構改革,再次面對人事調整,程呈友給出了自己肯定的回答。即使榮獲了“全國優秀法官”榮譽稱號,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未向組織提任何要求。
程呈友,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員額法官、散花法庭庭長,自1996年9月進入浠水法院工作至今。
“我很感謝黨和國家給了我法院這樣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從我到法院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對自己說:“能進法院工作,是你人生最大的幸運,一切聽從組織的安排。”說到做到,工作20多年來,他先后在辦公室、散花人民法庭、執行局、刑事審判庭、團陂人民法庭工作過。每次人事調整,他都不講條件,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2013年院黨組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再次將他從刑事審判庭調到基層法庭工作,而且還是最偏遠的團陂法庭。當領導征求他的意見時,他只有平靜的一句話:“到哪里都是工作,服從大局,聽組織安排。”而這一待就是7年。有人說:“你木頭樁子,領導把你放在哪兒,就釘在哪兒了。看你,忙得44歲頭發就白了,頭上禿了頂,要跟領導提提要求,回法院機關工作。” 他只是笑笑,卻從沒這樣想過。
在團陂法庭的7年,他以庭為家,真正的把法庭當成自己的家一樣來經營。每天早晨早起把庭里的衛生打掃的干干凈凈,庭里的燈壞了、椅子損毀等一些開支,他總是自掏腰包。也正是在他和庭里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團陂法庭被湖北省高院確定為“全省示范法庭”。
無論到哪個單位,都是兢兢業業,他工作上從不拈輕怕重,不計較得失。2016年,司法改革剛啟動,只有5名工作人員的團陂法庭,一名老同志因心臟病住院休假3個月,院執行局集中執行抽走一人,庭長母親病危請假照顧,能夠進入工作狀態的,只有程呈友和一名書記員。為了不讓庭里的工作掉隊,時任審判員的程呈友主動承擔起整個法庭的審、執工作,挑起了70%的審執案件重任,白天開庭,晚上寫文書、搞執行。有人對此不理解,私下議論“你連個副庭長都不是,入不入額還不知道呢,干嗎這么賣命?”面對同志們的不解,他總是笑著回應:“不管在哪個位子,總是要做事的。”
“不生事,只做事,把事當事做,并做好。”這是浠水法院院長袁干對他的評價。他工作成績突出,2015年至今,他審結案件707件,年均結案200余件,年審結案件辦案數量在全院都居于前列。700多件案件,案件調解率超60%,判決案件上訴僅4件,無一發回重審和重大改判案件。他通過辦好每一件案件,達到案結、事了、人和,真正做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2011年3月,他被湖北省委政法委綜治委授予“2010年度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先進個人”,2016年2月被市中級人民法院授予“個人三等功”;2017年1月被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個人二等功”,2018年1月被評為全省“最美基層法官”,2018年2月被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個人一等功”;2018年5月被黃岡市婦聯評為“黃岡最美家庭”;2019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優秀法官”。2019年3月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最美家庭”,連續8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在鄉村辦案,與村里人說法言法語,會被排斥。一板一眼地講法理,當事人也聽不進去。只有心與心交融了,最難的案件也有合法、合情、合理的解決途徑。”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他對法庭工作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團陂桃樹坳村劉某妻子婚前隱瞞病史,婚后精神分裂癥經常復發,因女方多次拒絕離婚要求,劉某向法庭起訴離婚。接案后,程呈友得知婚后男方常年在外打工,母女兩人在娘家居住,生活費、學費,男方一概不管。待女方治療情緒穩定后,程呈友組織雙方當事人、代理人進行第一次調解。女方同意離婚,要求支付精神損失費20萬,男方僅同意支付2萬。兩人在孩子撫養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程呈友密切關注女方病情,同時多次找劉某談話,希望其肩負丈夫、父親職責。待女方出院后召集雙方代理人庭前和解,在女方精神狀況正常的情況下詢問意見。第一次庭前調解,女方不同意。第二次庭前調解達成協議,由女方撫養孩子,男方支付精神損失費和撫養費11萬6千元。劉某當庭支付11萬元,并承諾三天內付清。一場耗時許久的離婚案正式結束,審判過程中程呈友多次上門勸解,盡己所能保障雙方權益,讓當事人深感滿意。
“送達盡量趁早上或晚上去,這個時候當事人在家機率比較大;放假的時候要有人在值班,在外打工的人這個時候才有時間;問路的時候,盡量別透露案情;把群眾真正放在心上,誰來都倒上一杯水…”說起這些辦案小訣竅,程呈友小有心得。
“任命程呈友同志為散花法庭庭長,得了‘全國優秀法官’還是一樣啊,程庭長,院里還是把你安排在了基層法庭,這樣你照顧孩子上學多不方便啊。”
“習慣了在法庭工作,回不回機關無所謂了,到哪里都是工作,只是還有些案子沒處理好要加把勁了。”拿著正式任命的紅頭文件,程呈友笑了笑。“華桂山村的洪大爺60多歲,替人挖井受傷,頭骨凹陷,治療需要救命錢;黃泥畈村的李大媽70多歲,兒女不養老,贍養難題需解決;陳家沖村張家,新媳婦娶進門才三天就與公爹公婆鬧矛盾跑回了娘家,李家起訴要返還8萬元彩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