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女童遭遇隔空猥褻,變更撫養權!
凌晨1點多,獨自在家的依依還捧著手機,拍視頻、刷抖音。
依依今年5歲,已從幼兒園畢業。因為爸爸沒有送依依去上幼小銜接班,她白天輾轉在爸爸的辦公室、爸爸的同事處,晚上則常常一個人待在出租屋里,她也沒有同齡的小伙伴。
因無人照管、長期孤單,依依經常通過手機和陌生人在網上聊天。年幼的她還不會打字,只會發語音,也因此被壞人盯上——一個年過五旬的男人,給依依發送包含性暗示的騷擾言語、少兒不宜的圖片、視頻,并給依依撥打語音,哄騙依依給他拍視頻,持續時間近一個月。
“依依才5歲,她什么都不懂,就受到這樣的傷害,我做媽媽的怎么受得了!”依依媽媽知曉此事,立即接走依依,并向武昌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變更撫養權。
原來在依依4歲時,她的媽媽和爸爸離婚后,依依跟著爸爸和他的再婚妻子李阿姨生活。李阿姨送依依上幼兒園、照顧她的學習生活,依依媽媽則按照離婚協議約定每月支付依依的生活費,依依的生活也算穩定。然而時間不長,李阿姨因無法忍受依依爸爸的家庭暴力而離開。依依說:“阿姨被打走了。他用煙灰缸打她的頭,我很害怕。”
本案由武昌法院的專業家事審判庭中華路人民法庭審理。
“5歲多的孩子,長期無人照管陪伴,沒有穩定規律的生活,甚至因此受到網絡侵害,這對她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造成多大影響!”受理本案后,承辦法官十分痛心。
庭審中,依依媽媽拿出了孩子的陳述視頻。“我永遠不要離開媽媽。之前每天只吃一些面包,只能待在辦公室里面,沒有學上,也沒有朋友跟我玩。”依依爸爸則認為,他承擔了依依的開銷,還給孩子提供住處,先前是因為母親生病無法脫身,現在母親身體已經恢復,他要求依依媽媽將依依送回。
法院認為,如果依依爸爸培養依依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給予依依足夠的關注和陪伴,引導依依合理安全使用網絡,那么依依受到的網絡侵害是能夠避免的。鑒于依依爸爸沒有盡到保障依依健康成長的撫養保護義務,也不能滿足依依對家庭溫暖和親情關愛的情感需求,武昌法院將依依的撫養權判歸母親。
同時,法院還向公安機關移送了“隔空猥褻”的犯罪線索,向依依的父母發出家庭教育令,責令他們保證孩子營養均衡、科學運動、睡眠充足,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加強對孩子健康上網和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識教育。
結案后,依依媽媽為承辦法官送來了錦旗:“為民作主懸明鏡,主持公道守天平!謝謝法庭對我們的幫助,我一定會照顧好依依,不會再讓她受到傷害。”
依依也跟媽媽一起來到了法庭,她穿著漂亮的小裙子、扎著精致可愛的小辮兒,臉上帶著羞怯的笑容。
此案雖為個案,但凸顯了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構建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下一步,武昌法院將同轄區內教育局、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攜手合作,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行動,貫徹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法官說法
是否變更直接撫養關系,應當從最有利于孩子的角度出發,考量父母是否具備親自照料孩子日常生活起居的能力、是否盡到撫養義務、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出發判斷。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依依的撫養權才被判歸母親。
網絡環境具有隱秘性、虛擬性,部分未成年人法治意識不強、鑒別能力較差,易成為網絡犯罪實施對象。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明確了學校、家庭、網絡平臺為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保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