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院出臺行政審判考評及評估辦法 對被訴行政行為進行營商環境影響評估
10月25日,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全省法院發揮行政審判職能服務營商環境工作考評辦法(試行)》(簡稱《考評辦法》)和《被訴行政行為影響營商環境評估辦法(試行)》(簡稱《評估辦法》),以統籌做好發揮行政審判職能,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今年初,某工貿公司需要變更法定代表人。武漢某區行政審批局收到申請后,要求該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到場核實情況并簽字,同時簽署變更登記申請書。
該公司認為,這一要求不合理,且導致法人變更無法完成。因問題無法解決,訴至法院。
“這一要求于法無據,還增加了企業負擔。”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處理此案時認為,若企業原法定代表人不配合,將導致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無法變更,長此以往必將影響企業的經營。
綜合評估該案對營商環境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后,武漢中院多次與該區行政審批局負責人、經辦人員溝通,提示其行政行為存在的問題和法律風險,并提出解決方案。最終,雙方達成調解,法人變更程序順利完成。
“該案的處理過程,對法院發揮行政審判職能服務營商環境,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省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黃瑩介紹,本次出臺的兩個辦法,分別從對內和對外兩方面,為靠前評估、提前研判以及倒逼行政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制度支撐。
《考評辦法》的考評對象為全省各中、基層法院。通過指標化考評分值權重設計,形成全省法院發揮行政審判職能服務營商環境工作考評體系。從“被訴行政行為影響營商環境個案評估工作”“行政審判‘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工作”“引導涉企行政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開展涉企行政案件專題調研工作”“涉企行政典型案例報送工作”等五個方面進行考評。
此外,各中、基層法院還可以根據各地工作實際,采取創新審判工作機制、建立府院常態互動等其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舉措,可作為單獨加分項。
據統計,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全省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分別為84.13%、82.78%、87.9%。《考評辦法》的出臺,對各中、基層法院引導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旨在逐步引導涉企行政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95%以上。
《評估辦法》的評估內容為被訴行政行為,具體是指人民法院在辦理涉及企業等市場主體行政案件中,對被訴行政行為是否影響營商環境,以及影響營商環境的程度、表現形式、后果等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處置。
對被訴行政行為影響營商環境的評估工作,主要從行政機關是否存在不誠信、不作為、亂作為等三個方面進行,影響程度分為“重大影響”“一般影響”和“無影響”三種情形。
評估過程中,應當如實填寫《人民法院關于被訴行政行為影響營商環境評估表》,并適時針對性地作出有效防范和處置,以實現提示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風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