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執行路,汗水丹心映忠誠
編者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莊嚴承諾“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執行攻堅戰打響以來,湖北法院廣大執行干警上下同心、義無反顧,勇于擔當、開拓進取,以堅定的信念、必勝的信心投入到“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之中。在執行工作中,湖北法院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有的帶病堅持工作、有的倒在了執行工作崗位上……用忠誠和汗水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最美芳華。本期特稿選取了湖北法院執行系統的5名干警,以不同的視角,講述他們為了“基本解決執行難”嘔心瀝血甚至付出生命的故事。
戴斌 丹心一瓣鑄初心
“他上班以來,很少休假,周末都惦記著自己的案件。去世前,還買好了火車票準備出差……”談及英年早逝的兒子,戴斌的母親老淚縱橫。
2017年11月5日,湖北省孝昌縣人民法院執行員戴斌在外出辦理一起執行案件的途中,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3歲。在法院工作了22年的他,帶著對執行工作的無限牽掛,帶著對同事的無限眷戀,帶著對親人的無限惦念,永遠地走了。
由于經常出差,戴斌和家人聚少離多。2017年9月,他在家照顧生病的母親時,接到領導電話,說同事在外地執行時突發中風住院,而執行案件財產尚未凍結,被執行人隨時可能轉移財產。他二話沒說,告別生病的母親,踏上了執行征程,依法扣押被執行人財產,為當事人挽回了幾十萬元損失。
作為異地執行案件專門小組的一員,戴斌常年南下北上、四處奔波,多次參加集中執行、專項執行活動,為申請執行人挽回財產損失上千萬元。
戴斌曾被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全市“執行標兵”,被孝昌法院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他去世后,省、市、縣三級法院領導第一時間慰問其家屬,并號召法院干警向戴斌學習。
劉建軍 用生命守護“法之必行”
他一雙慧眼,在攻堅執行難的征程中,多次于“山重水復”時,發現“柳暗花明”。
他一身正氣,面對手持利器的“老賴”,徒手上陣,一舉制服。
他也是個“老病號”,患病15載,卻從未言退,始終奮戰在一線執行。
2017年5月3日,他舊疾復發,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當時,他的衣服口袋里,只有兩樣東西:一本工作證,一張給當事人送達后的回證。
這一天,距離他退休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他叫劉建軍,生前系湖北省當陽市人民法院執行員。
基層法院的執行案件,多是復雜而棘手的涉民生案件。經過多年歷練,劉建軍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2010年3月,在一次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騎摩托車逃跑了,不見蹤影。 “肯定沒有走遠,就在附近!”劉建軍通過地上的車轍印,迅速判斷出其逃離方向,并在不遠處一個水庫壩子上發現了被遺棄的摩托車。而壩子附近有一戶農家,劉建軍判斷,被執行人十有八九躲進了農戶家中。
可搜查后一無所獲。農家特有的平房頂引起劉建軍的懷疑,被執行人有可能躲在屋頂,現場沒發現梯子,這讓劉建軍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想:被執行人爬上屋頂后,將梯子抽上了屋頂。劉建軍安排2名同事守在屋內,自己故意大聲向老太太告辭,并發動了汽車。
正如劉建軍所料,沒多久,留下的同事便一舉將哆哆嗦嗦放梯子的被執行人抓了個正著。當天,該案成功執行到位。
2005年9月,劉建軍參與一次案件執行,當事人情緒十分激動,無視警告,不斷揮舞手中的砍刀。眼看著瘋狂的當事人就要砍向身邊的同事,劉建軍健步沖到前面,用身體為同事擋住了致命一擊,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制服了暴力抗法的當事人。所幸,劉建軍身體并無大礙。
2002年4月,在辦案返回途中,劉建軍突然一頭倒在警車上。經診斷,他患有心臟冠狀動脈堵塞,后來做了心臟支架手術。
2013年10月,在前往五峰辦案途中,劉建軍再次病發。經診斷其心血管堵塞嚴重,進行了第二次支架手術。術后一周,劉建軍不顧家人和單位領導的勸說,堅持要求出院上班。
2017年5月3日上午,劉建軍正在清理舊存檔案卷,忽感心臟絞痛,于是請假回家吸氧、吃藥。當晚11時病情加重,送至醫院急救,卻已無力回天。
在臨近退休之時,劉建軍倒在了自己最熱愛的崗位上,他曾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將全部的生命熱情奉獻給了司法事業,用33年的敬業奉獻,詮釋了什么是“只留清氣滿乾坤”。
沈學員 用生命詮釋擔當
2019年1月22日,申請執行人吝某按約定日期來到湖北省大悟縣人民法院領取執行款項時,聽說執行局副局長沈學員去世的消息,她的眼睛一下子就濕潤了,“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了呢?”
吝某是一件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的當事人,也是大悟縣法院執行局的“常客”。12年前,她因交通事故導致右小腿截肢,家庭生活陷入絕境。吝某訴至法院,法院判決由肇事方賠償各項損失共計20.9萬元。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沈學員是該執行案件的承辦人。在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下落不明,案件陷入僵局。吝某為此多次上訪。
2016年1月,吝某越想越覺得冤,一氣之下帶著柴米油鹽及生活用品,搬進被執行人家中住了下來。被執行人的親友們非常不滿吝某行為,認為她擾亂了被執行人老母親的正常生活,與吝某起了沖突,眼看一場群體性事件就要爆發。
沈學員找到當地鄉政府和村委會,一起耐心地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上午9時,忙活到晚上6時,吝某聽了勸,被執行人親友們的怨氣也平息了。沈學員等人幫吝某把生活用品搬回家時,天上已飄起鵝毛大雪。
沈學員一直牽掛著這起執行難案。那一年,春節沒過完,他就留心打聽被執行人藏身處。沒過多久,聽說被執行人在武漢某地出現過。沈學員帶著同事,驅車100余公里,坐在車上等了7、8個小時;聽說被執行人可能回鄉,他又和同事從武漢跑到被執行人家鄉蹲守……眼看著沈學員為一個案子跑了這么多趟,申請執行人吝某也被感動了:“不行就算了吧,找不著人,我認倒霉,看你跑這一趟趟的實在辛苦,我看著都累!”沈學員卻笑著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工作,別著急,很快就會有線索了!”
經過沈學員和同事的多次努力,終于找到了被執行人,根據被執行人履行能力,沈學員建議對余款進行分期履行,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一致認可,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之前心中盡是挑剔的申請執行人吝某,后來逢人便夸:“有事就找沈局長吧,他辦事,靠譜!”
1994年,33歲的沈學員從部隊轉業進入大悟縣法院工作。二十三年里,沈學員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崗位,最終還是回到了執行局,回到了這個需要毅力恒心、孜孜耐心和堅守本心的“浪尖”崗位上。
他是2014年查出患糖尿病的。同事們心里都清楚,要不是長期加班加點,他怎么可能積勞成疾?大家勸他換個崗位,可沈學員一直不肯離開執行一線。
2016年3月,沈學員主動請纓,要求負責歷年未執結的案件清理。
2016年下半年,沈學員的糖尿病引發了腎病綜合征,他必須定期透析。為了照顧他,領導讓他把手頭的案件全部移交,在保證身體的情況下,再來上班。
可沈學員依然閑不住,“大家都在為解決‘執行難’奔忙,我作為一名老黨員哪能袖手旁觀?”每次透析完了之后,他堅持到單位上班。沒有力氣出外辦案,就在辦公室給來訪群眾做咨詢解釋工作。
2017年2月22日,沈學員積勞成疾,因糖尿病綜合征引起多器官衰竭,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6歲。
徐文娟 倒在執行攻堅的征程上
提起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法院執行員徐文娟,被執行人任某依舊很是傷感:“因為執行案件,我曾被徐法官處以司法拘留15天,但我對徐法官的執行措施心服口服,感覺她是一位人好心善的好法官。聽到她不幸去世的消息,我十分難過,還專程趕去送她最后一程。”2018年10月30日,徐文娟因身患癌癥醫治無效,不幸離世,年僅44歲。
2016年,徐文娟承辦了申請執行人某鋼材公司與被執行人某建筑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在案件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的法人代表為了規避執行,將公司的財產轉移到了自己父親擔任法人代表的另一家企業。
徐文娟在執行期間,發現該建筑公司已成空殼公司。后來,徐文娟通過申請執行人提供的線索,了解到被執行人的開戶銀行有可能尚未納入網絡查控系統之中。于是,她和同事趕赴外地,在當地一家農村信用社將被執行人的賬戶依法凍結。
此后,徐文娟找到被執行人法人代表,出示了法院調取的轉賬記錄,證明了該公司存在轉移財產行為。最終,懾于法律威嚴,建筑公司與鋼材公司達成調解協議,分期履行執行款項。
“娟娟每天上班,都會帶著中藥,有時拿開水溫一溫再喝,有時為了趕時間路上就直接喝了。2018年中秋節放假前,她和我還去宜昌出了一趟差,節后上班第一天,坐在辦公室里,她突然說手握不住筆了,我就勸她請假看病。誰知道第二天去看病,醫生就要求她住院治療。”和徐文娟同一個辦公室的執行員陶林,回憶起共事情景,唏噓不已。
2018年10月8日,徐文娟最后一次出現在法院。拖著病體,她來到執行局與同事進行了工作交接。“這是我目前手頭上經辦和還沒有歸檔的案子,記得按時報結和歸檔。上次流拍的那件案子的申請執行人同意采取被執行人的房屋以物抵債,要關注審限……”
“匆匆的,你走了,在這個秋葉尚未來得及凋零的時刻;靜靜的,你走了,在這個執行戰斗曙光初現的前夜。今天,你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4歲。人間少了一個辛苦勞累、行色匆匆的法官,天堂應該多了一個善解人意、溫柔善良的美麗天使。一路走好,愿天堂沒有病痛和苦難……”徐文娟病逝后,法官劉再安在法院干警的微信群里,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楊元心 生命不息 攻堅不止
在同事眼里,他是踏踏實實的老黃牛;在申請執行人眼里,他是以心換心的貼心人;在被執行人的眼里,他是不講情面的“一根筋”;在家人眼里,他是只忙工作不顧家的“大傻子”……
他,就是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執行員楊元心,現年57歲的他仍奮戰在執行攻堅一線,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
2018年11月4日是個周日,當天下午,在法院加班時,楊元心突發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后才轉危為安。
同年11月19日,仙桃市法院啟動“冬日掃賴”強制執行活動,楊元心提出返回崗位申請,希望投入到“冬日掃賴”活動中,繼續奮戰在執行工作一線。
“這不是老楊嗎?這才休息了幾天,怎么又來單位了?”楊元心走在單位,聽到最多的就是這樣的問候。
不怪同事們驚訝,楊元心這次可以說是在“鬼門關”走了一回。“生病前的幾個案子還有些細節要交代一下,不交代清楚心里實在放不下。”楊元心笑著回應同事們的熱心問候,又坐在了自己熟悉的辦公椅上。
“我就是閑不住,事情沒做完就抓心撓肝的難受,總覺得給別人添了麻煩。”楊元心笑著說,“只要我還沒退休,有一分光就發一分熱吧……”
楊元心是一名轉業軍人,19年軍營生活鍛煉了他頑強的意志和不服輸的個性。
2016年7月,已經54歲的楊元心主動申請調入執行局。當時,執行攻堅的號角已經吹響,執行局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你這么大年紀,還逞什么能?”家人埋怨他。“我曾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黨齡超過30年的老黨員,只要組織需要,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楊元心鄭重地說。
進入執行局后,楊元心靠著一股軍人不服輸的拼勁,從業務上的認真鉆研,不斷總結,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執行員。
在 “基本解決執行難”活動開展以來,楊元心總是提前準備好裝備,時刻準備行動。2016年以來,仙桃市法院先后開展“霹靂”“颶風”“破冰”“春雷”“利劍”“烈焰”等大規模強制執行活動55次,楊元心每次都積極參加,不論是雨天抓捕還是夜間突擊,他從沒有因為個人原因缺席,總是與其他執行干警奮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