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青簡 | 江河潮涌 拜風而行
——湖北法官文聯音樂舞蹈專業(yè)委員會首次線下活動在武漢舉辦
你聽,來自冰川的聲音,
千百萬年涌動的,一江春情!
你看,風兒聚散有形,
流傳代代的耳語,指引歸期!
吹浪啊,盡情于風雨的前夕,
無懼那,命運起伏的潮汐!
回家吧,是遠方傳來的訊息,
槳兒呀,劃出歲月的呀咿……
一浮一沉,生的意義在一呼吸!
一秋一春,長流無聲朝東奔去!
向風而立,挺拔身姿讓人著迷!
攜雨而去,岸邊煙火倒映明明
……
7月5日下午,由湖北法官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音樂舞蹈專業(yè)委員會承辦的環(huán)境式駐演音樂劇《拜風》觀摩交流活動在武漢歌舞劇院520空間開展,全省三級法院代表參加,湖北省長江生態(tài)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利民、理事謝景斌,武漢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熊濤、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曦林、副總經理田筠到場指導。活動在湖北法官文聯音樂舞蹈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趙莉麗的主持下拉開了序幕,音樂劇編劇胡曉瓊介紹了《拜風》音樂劇劇本的創(chuàng)作構思過程、湖北省長江生態(tài)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利民介紹了《協(xié)助巡護》和《長江有魚》兩個公益項目。
無懼風浪拜風而出,環(huán)境式駐演音樂劇《拜風》講述了阿江與阿風這一對江邊長大的兄弟之情。作為漁民的后代,弟弟阿風延續(xù)著祖輩的勞動傳統(tǒng),打漁為生,開起了一家江上餐廳。哥哥阿江則成為了一名行走在長江邊的環(huán)保攝影師。面對各自的生活與夢想,他們就像兩條“線”,時而交集、時而分開。正如江豚頂風而出、迎接新生一樣,這對漁民兄弟也始終無懼風浪,在波濤里昂首向前!他們心底的愛纏繞著江水的情,在這平凡世間閃爍著生命的光亮……演員與觀眾深度融合,劇中人物沉浸在“事件”中、觀眾沉浸在“流淌的情緒”中。
劇中巧妙融入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不僅增強了觀賞的趣味性,也拉近了觀眾與舞臺的距離,使整個劇場仿佛化為一個共同體驗情感起伏的空間。《江豚拜風》無疑是一部集藝術性、思想性和觀賞性于一身的佳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復回味。
崔 頔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拜風》是一部富有沖擊力,打破傳統(tǒng)舞臺與觀眾之間界限的沉浸式音樂劇,以國家實施長江大保護戰(zhàn)略為大背景,以保護長江江豚為切入點,講述了在長江邊長大的漁民后代兩兄弟的成長故事。精巧的多媒體手法熔鑄多種藝術表演和創(chuàng)作思路,新穎獨特的情節(jié)設定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視聽體驗,帶領我們沉浸于一個充滿深層次意義的戲劇世界,讓我仿佛置身于長江旖旎風光中,對江豚可愛模樣深深沉醉不已。同時引發(fā)了我對藝術的思考。作為法院工作者,我們應該以更加多樣的藝術形式傳遞法治聲音,讓人民群眾既能欣賞到豐富多彩的法治文藝,又能從中學習了解到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在寓教于樂中,將公平正義的種子播種在人們心間。
李 欣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從沒來之前的期待到觀賞之后的震撼,寫實的舞美、專業(yè)的演員、精湛的演技,讓“長江之美”和“江豚之美”從抽象概念變成了具象化的表達,讓人得以身臨其境領略長江的魅力和江豚的可愛。“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長江后的重大戰(zhàn)略考量,長江十年禁漁是長江大保護的戰(zhàn)略性舉措。作為一名法院人,我可以底氣十足地說,保護長江,湖北法院責無旁貸,也功不可沒。作為湖北法官文聯音樂舞蹈委員會的一份子,我將盡己所能,當好長江大保護的宣傳員,為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華夏貢獻力量。
吳 良 志
武漢海事法院
這部劇通過講述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展開宏大敘事,在聲光電的配合下,讓觀眾們沉浸式體驗了視覺、聽覺、感覺全方位效果。這樣的藝術感染力讓我們從事環(huán)資審判工作的人受到震撼,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進一步強化長江大保護的擔當作為方面更有內驅力。江豚又稱“長江的微笑”,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正是萬物有靈,所以人類在地球上才不孤獨。我們保護長江,保護長江的微笑,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保護我們自己的微笑。
張 鵬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江豚逐風一躍,是對生命的敬意,是長江兩岸漁民世代無懼風雨昂首向前的精神,更飽含著長江文化的內涵與傳承。《拜風》音樂劇,從江豚拜風、漁民上岸引入故事,以小切口的敘事方式展現了長江大保護的宏大事業(yè),用藝術形式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直擊心靈的法治教育和宣傳。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我們環(huán)資法官在審理案件中也要把每一個案件當作藝術作品來處理,不僅要嚴格依法辦案,更要處理好高質量發(fā)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處理好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關系,處理好每個案件的細節(jié),努力達到案結事了人和。充分運用民事調解這一“東方之花”,促使污染企業(yè)環(huán)保合規(guī),形成企業(yè)生產經營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最大公約數。環(huán)資法官不應止于審判,更應注重審判延伸,多種形式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修復。還可以通過裁判文書中的“法官寄語”,讓判決書成為向社會公眾普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理念的重要載體。
黃 秋 玲
紅安縣人民法院
今天觀看《拜風》給我?guī)砹藰O大的震撼。一對長江邊長大的兄弟,大哥早早離家四處跑拍攝長江,弟弟就在家里打漁照顧家人。弟弟期盼大哥回家守住童年的美好,而哥哥希望弟弟上岸收網保護養(yǎng)育我們的長江,兄弟情深卻誤解著對方,情與法的沖突讓故事跌宕起伏,充滿吸引力,充滿感染力的音樂和精彩的演繹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江豚拜風,不懼風浪。作為基層法院的一員,我們要學習這種克難奮進的精神,學習這種新穎的藝術宣傳形式,拓展視野和思維,講好新時代的法院故事,以不同的文藝形式繼續(xù)弘揚宣傳法院文化,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工作的新挑戰(zhàn),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xù)書寫法院工作的新篇章。
程 馨 心
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
音樂劇《拜風》圍繞生活在江邊的兩兄弟之間多年的情感進行演繹,不論是阿江對江豚的執(zhí)著還是阿風對“江”家的守護,都引發(fā)了觀影者對生態(tài)保護的思考。拜風形容了江豚飛馳于江面的姿態(tài),然而生活長江邊的我們幾乎不再能看到江豚的身影,這也讓我走出劇場后開始思考制定《長江保護法》的初衷,它不再是冰冷的法律條文,而是在每個文字間賦予了生命的溫度。
近年來,湖北法院通過拍攝民法典和法院工作宣傳短片、觀賞法院題材電影、開展法治課堂等多元化方式開展普法宣傳,讓老百姓以輕松的方式理解了晦澀難懂的法條,更直觀地看到了法院工作的繁瑣,拉近了法官與大眾的距離,體現了文藝與法治的結合,同時為審判中心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磅礴的文藝力量。
陳 茁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音樂劇結束了,但我卻久久不能出戲。沉浸式的表演讓我不自覺地代入,成為那個世代在長江捕魚為生的漁民家庭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經歷長江禁漁收網上岸后生活方式的變化,感受重新謀生的不易。正是他們,為守護長江母親河舍家棄業(yè),付出巨大。來自社會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力量都以他們的方式關注和幫助著漁民們順利渡過上岸的陣痛。在環(huán)資審判一線的我們,能以司法之力為他們做些什么呢?我們生活在新時代,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機會投身長江大保護的偉大事業(yè),何其豪邁,何其幸運!一個個環(huán)資案件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和一個個漁民家庭的三餐四季,我們不僅要以堅定的態(tài)度彰顯司法保護長江的決心,更要以深厚的情懷傳遞司法人文關懷的溫度,為守護長江母親河,守護母親河千百年來滋養(yǎng)哺育的長江兒女們貢獻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