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物今日煥發生機!鄖陽法院公益訴訟為文物安全護航
乍暖還寒的二月初,十堰市鄖陽區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邀請區文旅局工作人員再次來到凍青古建筑群,對一年來的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回訪。
經過一年的修繕,此時的楊泗廟地面干凈整潔,娘娘廟斑駁的木窗也照著原來的顏色、樣式進行了替換,慶暢園隨意堆砌的雜物一掃而光,破損的房梁修舊如舊地保持了文物原有的風貌,讓人仿佛置身于那段年代久遠的時光中。
“我們向上級單位申請到了40多萬元的財政專項資金,對慶暢園、娘娘廟和何家祠堂已糟朽的梁、柱、椽子、屋面進行了搶救性修繕。為確保文物安全無事故,還給每處古建筑配備了滅火器,工作人員也加大了安全檢查力度。下一步,我們準備對慶暢園進行進一步修繕。”一同前往的鄖陽區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著一年來文物保護工作的新進展。
凍青古建筑位于鄖陽區胡家營鎮凍青溝村,是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楊泗廟、娘娘廟、慶暢園等文物點,均為清代古建筑,是鄂西北山區古代聚落民居與宗教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形制是鄂西北民間古建筑重要實物遺存,建筑彩繪和雕飾精美,楊泗廟、娘娘廟與獨特的自然環境有機相融,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2020年6月1日,因楊泗廟、娘娘廟、慶暢園等文物點,年久失修、雜草叢生、人為破壞,還存在水災、火災安全隱患等問題,侵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鄖陽區檢察院遂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鄖陽區法院行政庭在審理該案件過程中,邀請張頌明等3名省文物保護專家親臨“凍青古建筑”現場,對“凍青古建筑”的保護狀況進行評鑒,并針對楊泗廟防治蟲害、娘娘廟防水問題以及慶暢園墻體和木構件的修復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此次公益訴訟邀請專家評鑒的做法屬全省首例。
根據專家評鑒結果,鄖陽區法院責令被告區文化和旅游局在合理期間內依法全面履行對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凍青古建筑的文物保護、文物安全法定職責。
然而,案件審理判決僅僅是文物保護工作邁出的第一步。
在案件后續的跟進工作中,法官定期對區文旅局履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文物修復落實到位。
在法治的保護下,凍青古建筑漸漸煥發出了昔日的光彩,也吸引了更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在這里參觀留影。“文物保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我們只有更好的挖掘開發文物的旅游價值,才能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保護。”鄖陽區法院行政庭法官王卉說。
近年來,鄖陽區法院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不斷加強與區檢察院、區文旅局的溝通協調, 構建信息共享、制度共建、資源互補、多方配合的文物保護執法司法聯動協作機制,貫徹文物保護理念,幫助文物越過寒冬,走向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