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法庭:聯合多方合力斷“竹”案 助力打造華中第一雷竹小鎮
近年來,咸寧市崇陽縣桂花泉鎮以打造華中第一雷竹小鎮為目標,引進龍頭企業,發展成熟雷竹基地15000余畝,年產新鮮竹筍1.2萬余噸…… 然而,在打造雷竹小鎮田園綜合體過程中,因產業發展引發的糾紛時有發生,天城人民法庭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切口,以人民調解中心實體化運行為載體,與轄區鄉鎮黨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共建矛盾糾紛聯調機制,共同協調各方化解矛盾糾紛,傾心守護當地支柱產業——“竹”產業發展,讓竹企竹農有了更加得力的“根據地”。
十三年糾紛 皆因“竹”起
“這塊地原來全是茅草,沒有一根雷竹,經過我十三年培育,形成現在這么好的竹林。你要是出租,就必須付我青苗費和勞務費共計30萬元!”老李情緒激動。
“你未經允許私自將我家承包的土地出租給別人,收了幾年租金,還要我補償,想都別想!”小王也不甘示弱。
老李和小王在桂花泉鎮綜治中心的調解室一見面就唇槍舌劍爭吵起來,因為一片雷竹林的產權爭執不下。該竹林位于某合作社所承租的萬畝竹林的中央,已承租數年,投入頗多,本來雷竹明年就可以豐收了......
多方聯動 勢如破“竹”
天城法庭法官此時也犯了難,一紙裁決結案容易,想事了人和卻不簡單。為妥善化解糾紛,天城法庭積極爭取桂花泉鎮黨委支持,協調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等多方合力調解。
“這片竹林位于桂花泉鎮萬畝雷竹林中間,萬畝雷竹林是鎮政府支柱產業,關系到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局。”桂花泉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金博對雙方說。
“老李,我院生效的民事判決書已確認這塊爭議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于小王,你未經權利人同意將該地出租給他人,損害了其合法權益,必須立即停止侵害。”天城法庭法官向老李釋法說理。
“小王,雖然老李沒有承包經營權,但該地原是不毛之地,經過老李多年精心培育,才有了現在郁郁蔥蔥的竹林,你受了益,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老李進行補償。”法官又向小王闡明道理。
桂花泉派出所所長也勸誡雙方:“你們的父輩都在這里生活多年,是好鄰居、好朋友,你們要本著和為貴的原則,協商解決糾紛。”“老李,你要價30萬元不符合實際,結合你已收了30000元租金的事實,讓小王再適當對你補償,但要求不能過高。”村支書站在公正立場上直言不諱。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圍著老李和小王,擺事實、談看法、勸和解,雙方的緊張氣氛也慢慢緩和。
握手言和 再話“竹”情
三個小時后,在黨委政府的主持和多方合力調解下,小王和老李握手言和,達成了和解協議:由小王補償老王50000元,當即支付30000元,余款20000元在年底付清。
司法所長當即寫好協議,雙方當事人共同向天城人民法庭申請司法確認,法官審查后依法出具了民事裁定書予以確認,確保協議履行。
事后,通過村支書聯系,該雷竹林地以每年近萬元的價格出租給雷竹承租戶。至此,一起長達十三年,可能進一步激化的矛盾糾紛通過黨委政府主導、多方聯動訴前調解的方式得到了妥善化解,在法治保障下實現了共贏。
今年以來,天城人民法庭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積極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調處,與派出所、司法所聯合預防和化解了山林權糾紛和涉信訪糾紛15起,定期舉辦法治夜校和灣子夜話,為轄區竹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奉獻了司法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