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交出掃黑除惡高分答卷
2018年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兩級法院堅持“高站位重視、準定位重打”,把掃黑除惡作為大事、要事來抓,一場激濁揚清、滌蕩社會風氣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在全市范圍內迅速開展。
三年來,武漢法院先后審結了廖某林等27人把持基層組織涉黑案、全國首例“黑中介”涉黑案、全省首例“車輛套路貸”涉黑案、暴力斂財逾14.59億元的丁某紅涉黑案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案件。
精心部署策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018年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伊始,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主動作為,精心部署策劃,逐級壓實責任。
未雨綢繆,強化擔當。武漢中院第一時間成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領導小組,院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發揮領導小組協調指揮作用,抓好工作統籌,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深入推進。先后17次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該院主要負責人帶頭包案,作為新洲區人民法院審理的王某武等人涉黑案的包案領導,多次深入一線現場指導、協調、督辦,黨組成員全員參與,積極協調解決辦案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實際困難,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強力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磨劍礪鋒,持法為劍。為統一法律適用,確保辦案質量,武漢中院先后制定和下發了《掃黑除惡辦案四十問》《關于加強黑惡勢力刑事案件涉案財產處置及執行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等文件規定,并通過組織掃黑除惡專題培訓、“法官大講堂”等形式,邀請專家學者、資深法官講授解惑,統一認識和裁判尺度。建立健全加強領導包案、強化靠前指導、落實涉黑重點案件審判專班等多項制度,下真功夫抓落實。
大員掛帥,盡銳出征。建立健全大要案辦案機制,對社會影響大、關注度高的涉黑案件,堅持院、庭領導擔任審判長和主審法官,并按照“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的標準組成審判工作專班。對基層法院審理的督辦案件,武漢中院院、庭領導帶領資深法官下沉一線跟進指導,協調解決人犯提押、庭審保障等影響案件審理進度的問題。
高標準辦鐵案
周密部署,科學調度。為統籌推進全市法院涉黑案件審判和執行工作,武漢中院提前謀劃,建立月調度工作機制,先后組織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片會、決戰決勝總體部署調度會、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百日會戰總調度會等,強力推進審判執行工作的指導調度,確保了審判執行進度、質量。經過兩級法院共同努力,2020年3月31日之前受理的一審、二審涉黑案件同年7月底全部審結,3月31日至9月30日期間受理的此類案件于12月20日前全部審結,一、二審結案率均為100%,全市法院均提前圓滿完成上級要求的“案件清結”目標任務。
打準打狠,不遺不漏。“每起案件、每個細節必須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武漢兩級法院將依法從嚴、精準打擊方針貫穿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過程,準確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既不“降格”,也不“拔高”,如任某卓涉黑案法律適用、丁某紅涉黑案組織成員地位作用確認及黑財的認定追繳、王某武涉黑案漏罪及黑財的認定追繳,均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準確認定,確保將每一個案件辦成“鐵案”。凡是查封、扣押、凍結的在案財產,在認定上做到準確、全面,無一遺漏。
創新舉措,提升質效。為加快辦案進度,建立一案一表制度,逐案研析、重點督辦;為確保督辦案件如期審結,建立專人跟案和下沉指導機制;為實現涉案黑財“查扣必判、判后必執、執必有效”,協調建立立案、審理、執行 “無縫”對接機制,對于審判執行特別困難的案件,多次組織召開督辦推進會,逐案突破。對不宜拍賣或拍賣不成的黑惡財產,積極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打通實物上繳通道,及時移交,僅兩個月就移交上繳財物近15億元。截至目前,全市法院掃黑除惡工作形成了關口前移機制,涉黑案件快立、快審、快結、快執機制,掛牌督辦、領導包案、下沉指導機制,大要案專班辦案機制,黑惡案件周報、通報、督辦函機制等,并已在兩級法院全面推廣。
聚焦重點,克難攻堅。對重大、復雜黑惡案件,武漢法院推行“一人承辦、多人合辦”辦案機制,集中精干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案件高質效辦結,高效審理了廖某林、甘某漢、丁某紅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涉黑案件,鍛煉和培養了一批識大體、勇擔當、勤奉獻的辦案骨干。武漢中院一審審理的廖某林等27人涉黑案,挑選骨干組成7人合議庭,配備5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庭前制定周密的庭審提綱和保障方案,經過3天庭審,20名被告人認罪認罰,該案形成了530余頁38萬余字的審理報告,完成了427頁17萬字的判決書。被告人上訴到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后,二審維持原判。東西湖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丁某紅涉黑案,在主犯劉某在逃的情況下,為準確認定其妻子丁某紅在組織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合議庭成員科學分工,按照該組織發展的不同階段同步開展閱卷,仔細梳理案件事實,最終根據在案證據認定丁某紅系該組織的領導者。
高強度阻擊戰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武漢,法院干警受命下沉防疫一線,但涉黑案件審判工作卻一刻也沒有停歇。武漢法院干警在完成疫情防控任務的同時,堅持白天到社區防疫、晚上到單位加班辦案,確保涉黑案件審判不停步。
在武漢封城初期,武漢法院便通過視頻連線召開會議對疫情防控和掃黑除惡工作同時部署。為確保完成“六清”任務,及時報請黨委協調解決疫情期間提審難、開庭難問題。成立工作專班,主動與公安機關監管部門、羈押場所和檢察機關溝通協調,在武漢市、區各看守所安裝視頻設備,搭建“云庭審”平臺,逐案確定開庭方案,僅武漢中院法警支隊,分7批次抽調精干力量,集中隔離14天后進駐各看守所,共出動警力2100余人次,完成606件重大刑事案件1205名被告人的線上庭審保障,為如期完成“案件清結”任務奠定堅實基礎。為確保涉黑案件順利開庭,武漢中院專門制定庭審安全和疫情防控方案,確保防疫、掃黑“兩不誤”。
硚口區人民法院于2020年4月受理的李某等32人涉黑案,由于正值疫情期間,面臨被告人無法提押的難題,為確保庭審不延誤,該院多方協調,提前做好提押預案、應急方案,同時與取保在外地老家的4名被告人耐心溝通,想方設法為其解決實際困難。2020年5月8日,該案全部32名被告人均全程防護,準時到庭參加訴訟,成為武漢市疫情以來第一例實現線下開庭的涉黑案件。
高效能持久戰
黑惡犯罪往往是社會治理漏洞的折射。在辦案過程中,武漢法院不僅緊盯案件審判,還圍繞涉黑案件新動向、新特征深入研究,提出高質量司法建議。
深度參與,頂真見效。把掃黑除惡與打好“三大攻堅戰”、保護民營企業發展等戰略工作結合起來,把司法建議作為參與綜合治理的有效方式,武漢中院要求全市法院就涉黑案件審判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社會管理、監督的薄弱環節,及時向有關行業單位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懲治意見或者建議,同時加強跟蹤反饋,督促相關單位及時整改回復。同時,推行“司法建議書回復提醒函制度”,要求對沒有及時回復的單位下達提示函,督促回復,形成“法院審理-司法建議-溝通反饋-吸收整改”的良性互動。
三年來,在辦理涉黑案件過程中,武漢兩級法院共發出涉及行業治理司法建議書65份,內容涵蓋線索追查、案件補證、行業治理、程序規范等方面,涉及領域包括社會治安、鄉村治理、金融放貸、市場流通、教育衛生等方面。目前整改回復率為100%。
深挖徹查,傘網清除。武漢兩級法院嚴格按照市掃黑辦《關于進一步規范“簽字背書”制度的通知》要求,規范落實“三簽字”。同時為規范線索移送工作,武漢中院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涉黑惡案件線索移送、背書制度、涉案財產執行、司法建議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嚴格落實涉黑惡案件線索移送、“一案三查”要求。為實現對黑惡勢力及“保護傘”的深挖徹查,組織開展刑事、民事、行政、執行案件涉黑線索及“保護傘”專項排查“大起底”和“回頭看”行動,認真排查、深挖涉黑案件背后的“保護傘”“關系網”和腐敗問題,實現問題線索核查全覆蓋,切實做到了將掃黑除惡與反腐敗斗爭、基層“拍蠅”緊密結合,保證了“打擊無死角、深挖不停歇”。全市兩級法院共向市、區掃黑辦、紀委監委等部門移送涉黑惡、“保護傘”線索128條,其中黑惡線索55條、“保護傘”線索73條。
加強宣傳,延伸效果。為震懾犯罪、提高百姓的法治獲得感,武漢兩級法院多次以集中宣判、新聞發布會等方式,運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官網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主動宣傳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新進展、新成效和工作亮點,用掃黑除惡的實際成果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引導社會公眾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積極性,打擊黑惡犯罪囂張氣焰,形成掃黑除惡的強大輿論聲勢。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武漢兩級法院共組織開展了4次集中公開宣判活動,經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法院報等中央、省、市媒體報道后,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通過組織對劉某、任某卓、廖某林等典型案件的深度分析報道,對特定行業領域、基層組織里隱藏的黑惡勢力起到強大震懾作用。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全面決勝不是終點,武漢法院將繼續著眼于長效常治,謀劃建立健全舉報獎勵機制、打早打小依法懲處機制、持續推進的組織領導機制,鞏固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不斷提高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的法治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推動平安武漢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