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新“楓”景(7)| 9%收案降幅的背后
一年間,收案降幅高達9%,6909件金融糾紛成功在訴前調解,大大縮短了案件的平均審理周期,訴源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這種局面是如何扭轉的?近日,作為全省首家專業化金融法庭,武漢市武昌區法院水果湖法庭代表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單位作典型發言,全面介紹了訴源治理的經驗做法。
“武昌區有300余家金融機構,占武漢市半壁江山,需要提供大量的精細化高質量金融審判服務。”水果湖法庭庭長殷曉艷介紹。一些本可以通過非訴、調解或者正常履行解決的案件,如果大批量進入了訴訟程序,既增加當事人負擔,也耗費司法資源,影響辦案質效。
1+1>2
如何變獨角戲為大合唱
“請銀行再放寬還款期限,讓公司有時間去籌款,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出具民事裁定書,保證還款進度,這樣行不行?” 3月15日,位于泛悅匯大廈23層的湖北銀行業保險業糾紛調解中心的“法官工作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正緊鑼密鼓進行的糾紛調解現場,僅僅1個小時雙方就達成一致,并簽字按手印,在調解協議上進行結果程序化固定。
2022年,水果湖法庭與該中心掛牌成立“法院+銀保調”訴調對接平臺,設立法官工作室,鋪設法院內網專線,部分案件在訴前被推送至省銀保調中心。兩名專業法官去湖北銀保調解中心“上班”,金融主管部門、金融機構、調解人員和專業法官共同在此駐點,進行免費金融糾紛調解,保證了訴前調解的權威性和專業性。
“法官幫助申請調解,一直陪伴直到簽協議,我們很放心?!边@是一位涉及貸款糾紛的當事人的現場感言。水果湖法庭通過觀摩調解、旁聽庭審、業務培訓等方式對調解員進行業務指導,規范程序,總結調解難點與方向,擬定調解方案并進行司法確認。
據統計,通過與銀保調中心無縫對接,2023年該法庭共訴前調解成功金融案件6909件,收案同比下降9%。這種機制既高效整合了雙方的資源與人力,也讓法庭審判能夠聚焦重大民生案件審理。
多問一句,多想一層
保險類糾紛訴訟成批下降
為什么保險公司理賠糾紛特別喜歡選擇打官司?這是各個金融法庭遇到的普遍現象。
原來,保險公司內部有類似的規定,發生糾紛后更傾向于依據法院的文書來理賠,當理賠金額超過一定額度時需要有法院判決文書作為理賠依據,哪怕知道官司必然會輸,也要走這個程序。水果湖法庭分析,這客觀上導致大量保險理賠案件涌入訴訟環節,占用了有限的司法資源。
在上級法院指導下,水果湖法庭通過與各家保險公司深入溝通,對方同意首先在省銀保調中心進行調解,法庭在調解成功后出具的民事裁定書同樣可作為內部理賠依據,從而解開了關鍵的“死結”。
2023年年底,李某匆匆來到水果湖法庭求助。原來,李某在2020年時向某保險公司投了一份重疾險,結果在2022年,李某不幸被確診為癌癥,但在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卻被拒賠,無奈之下李某只能向法院起訴。立案法官在審核后認為,該糾紛案情清晰,證據充分,于是委托調解中心調解。經共同努力,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了訴前調解協議。
眼下,隨著水果湖法庭在保險糾紛調解上的持續發力,不少省市級保險公司總部已通過“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模式來化解糾紛,這一探索經驗正在全省進行推廣。
探索共性,發揮示范效應
一次性“扎堆”批量化解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金融產品往往具有同質化的特點,水果湖法庭特別注重辦好示范性案例,從而達到批量化處置的效果,既統一了裁判尺度,也節約了當事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2023年10月,某銀行向水果湖法庭遞交了18份起訴狀,該批案件均因被告小微企業未能按時履行還款義務引發。“如果以判決形式處理本案,小微企業貸款合同提前到期,企業需短時間內支付巨額費用,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影響其正常生產經營。”該案主審法官杜曉婉建議批量化進行訴前調解。
承辦法官又以2件成功的案例為示范,成功訴前化解了其余16起案件,僅耗時8天。
在發揮示范案件引領的基礎上,水果湖法庭探索出了“逐級分流”的三層過濾模式:對批量金融案件實行先委派訴前調解分流和解一批,再“示范審判+批量調解”分流調解一批,最后立案繁簡分流一批。在不斷努力下,水果湖法庭實現了收案量與案件審理周期“雙下降”趨勢性轉折,實現了滿足當事人需求與節約司法資源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