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法庭(40) | 沙湖法庭:打造“水產法庭” 護航漁業發展
沙湖人民法庭位于仙桃市沙湖鎮大橋路,建筑面積930㎡。全庭有5名干警,包括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轄區人口30萬人,2021年收案360件,結案345件,結案率95.83%。
沙湖鎮內湖泊星羅棋布,溝渠縱橫交錯,水土肥沃,歷來水產養殖業發達。現有耕地面積9.6萬畝,其中精養魚塘面積3.8萬畝,蓮藕面積2.5萬畝,養鱉面積1200畝。為助力漁業健康發展,沙湖法庭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妥善化解涉漁糾紛,為養殖戶提供安心、暖心、順心的法治環境。
加強訴前調解 減少訴訟增量
“你是不是在我的送貨單上簽了名?”“在送貨單上簽字只證明我收了你的魚飼料,貨款早已支付給你!”李某與彭某因為魚飼料貨款,各執一詞來到沙湖法庭。
沙湖法庭負責人李玲法官詳細了解事情始末后,分別與雙方當事人“背對背”溝通,耐心釋法說理,在訴前妥善化解該糾紛。同時,李玲法官就案普法,全面細致地告知彭某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提醒其加強證據保存。“對于這種主動到法庭要求‘評理’的案件,我們采取訴前調解措施,及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并進行一對一普法,加強養魚戶法治觀念。”李玲表示,今年以來,沙湖法庭成功調解涉漁糾紛69件,其中訴前調解41件,有效從源頭減少訴訟增量。
常態普法宣傳 提高法治意識
“李法官,我這個情況能否討回貨款?”魚飼料經營商老張看到走街串戶普法的沙湖法庭干警,連忙上前詢問,并得到李玲法官的耐心解答。
“魚飼料經營商不規范的記貨方式和交易習慣,導致糾紛頻發。”李玲法官介紹,為有效防范漁業養殖過程中的各類法律風險,沙湖法庭常態化開展送法“進漁塘、進漁民、進魚飼料經營商”活動,結合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宣傳相關法律知識,“一對一”“面對面”為他們答疑解惑。
為當好司法“店小二”,沙湖法庭干警一方面梳理統計已辦理的涉漁糾紛案件,一方面不定期走訪調研商戶和養殖戶,了解其法治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普法方案,并采取專題法治講座、發放宣傳冊、走訪普法、巡回審判等多種措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素養,著力營造“學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主動靠前服務 妥善化解糾紛
為及時高效化解糾紛,打通司法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沙湖法庭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先后在沙湖鎮、沙湖原種場、五湖漁場設立法官工作室、訴前調解工作站,由法官、法官助理包點服務、駐點辦公,常態提供咨詢、立案、調解、訴訟一體化司法服務,讓老百姓打官司、解決糾紛更加便利。
“我們有件糾紛希望法官工作室幫助協調解決”,今年4月,五湖漁場的14戶漁民與王某、某銀行因金融貸款糾紛沖突不斷,嚴重影響了漁場的正常經營,漁場負責人湯某到五湖漁場法官工作室尋求法律幫助。
為妥善解決群體性糾紛,李玲法官主動聯系地方司法所、駐村律師共同研判案情、制定專項矛盾化解方案,最終成功打通案件堵點,三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讓14戶漁民能夠繼續安心養殖。
“群眾怎么方便,我們怎么來。”李玲法官表示,法官工作室、訴前調解工作站自設立以來,一直高效運行,已妥善化解各類糾紛30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