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 | 龍迪: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離不開司法機關貢獻
第二屆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期間,龍迪、秦天寶、王樹義三位環境資源司法專家學者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專訪時表示,論壇的成功舉辦,體現了湖北法院在長江司法保護中的政治擔當和行動自覺,湖北法院在構建長江流域一體化司法保護大格局、守護長江安瀾等方面的貢獻值得點贊。
龍迪 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亞洲區主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我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已經20多年了,我所帶領的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Client Earth)專注于環境法律領域。2016年以來,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生態環境部一直有密切合作。
2018年,我們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機構共同舉辦了環境司法國際研討會,我得知要對長江流域的環境保護進行立法。2019年,協會承擔中歐環境合作項目,支持生態環境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和相關單位到歐洲調研,考察借鑒萊茵河等歐洲跨地區綜合流域治理經驗。
環境司法對長江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參加第二屆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我進一步了解到,近年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得到全面貫徹,長江十年禁漁的全面實施效果顯著,長江保護法公布并實施,效果顯著,城市里能看到更多藍天,長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再現了水清岸綠、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生態美景。
中國環境司法的專門化在世界范圍內都非常獨特,聯合國環境署也很重視中國經驗。亞洲其他國家最近開始討論環境污染治理的“中國模式”。司法機關也是中國環境污染治理的核心主體,解決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都離不開司法機關的貢獻。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世界各地的環境法官都對中國的司法經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向中國學習更多環境司法領域的先進做法。
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和中國司法機關的合作,講好中國故事,讓國際社會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執法司法機關如何守護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