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丨名牌抽紙被仿冒涉及三地企業 法院訴前調解化解侵權賠償難題
作者: 耿珊珊 姜泰陽 發布時間:2021-09-03 訪問次數:3445
淘寶上有人售賣仿冒名牌抽紙,事發后,名牌抽紙生產公司調查發現,售假平臺、造假廠家與經銷商分屬浙江、廣東、湖北三地,維權索賠不易。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受理該案后“出面包辦”難題,多方聯系幫助企業維權。
2020年,某紙業公司在生產抽紙時,為了擴大產品銷路,選擇了當前紙品行業具有較高市場知名度的品牌,在外包裝上使用了類似的標識。某貿易公司購買了該批抽紙在淘寶網上銷售。
“有消費者曾投訴,說買到的紙質量不行。”該名牌抽紙生產企業接投訴后調查發現,投訴消費者買到的都是冒牌假貨,嚴重侵害了該企業的聲譽,降低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
今年上半年,該名牌抽紙企業將假貨生產商和銷售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立即停止銷售侵權商品并賠償20萬元。但售假平臺、造假廠家與經銷商分屬浙江、廣東、湖北,維權不易。
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受理該案后審理認為,兩公司隨意使用他人商標,以假亂真,侵犯了原告商標權。但考慮到事涉多地,被告生產廠家經營陷入困境,原告維權不易,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法院將此案導入訴前調解。
在法院持續多次努力下,通過上門開展調解工作,講清利弊關系,引導被告生產廠家積極面對問題,認識自己行為的違法之處,促其主動停止侵權行為,銷毀侵權產品,向原告賠禮道歉,承擔自己相應的侵權賠償責任,并愿代經銷商賠償。
考慮到被告生產廠家侵權產品銷售時間不長,危害程度較低,特別是被告目前經營困難,愿意對賠償金額作出較大程度的讓步,最終原告同意被告生產廠家一次性賠償8萬元并賠禮道歉。
“前前后后電話都打了十幾通,線上調解了一個多月。”調解員王勇介紹,按照商標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生產商、銷售商和電商平臺要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原告只起訴了制假、售假的生產商和銷售商,實際侵權金額只有兩三萬,調解結果起到了懲罰性賠償作用。
編輯: 鄧昭玲 陸明
文章出處: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