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法治沃土”一一訪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游勸榮代表
法治日報2025年3月9日第8版
3月9日,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八版刊發報道《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法治沃土”訪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游勸榮代表》,報道從“聚焦理念改革”“依托區位優勢”“堅持改革創新”三個方面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湖北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實踐。
聚焦理念革新
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要跟上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培樹現代化的審判理念是關鍵。”游勸榮認為,必須聚焦理念革新,突出嚴格保護、注重激勵競爭、體現善意文明,才能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
這些年,湖北法院堅持把司法辦案作為激勵和保護創新的有效途徑,加強對發明專利、關鍵技術、新興產業的司法保護。
在游勸榮看來,知識產權保護是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市場主體利益的通盤考量,必須準確把握公平競爭政策、合理劃定不正當競爭界限,才能有效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
湖北法院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嚴厲制裁惡意“搭便車”“傍名牌”等侵權行為,保護企業自主創新和品牌價值。
湖北法院還在全國法院系統首創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將評估范圍從傳統商事案件拓展至知識產權領域,審慎采取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辦案可能對企業自主創新產生的負面影響,努力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積蓄科技創新動力。
依托區位優勢
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很多企業實際上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是有認識的,但是苦于知識產權專業性強,有時會感覺無力無助。”游勸榮認為,司法審判機關只有主動融入創新發展戰略布局、強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為創新主體提供全方位精準服務,才能構建起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發揮湖北科教資源優勢,湖北法院組建知識產權審判咨詢專家庫,共建知識產權仲裁機構、糾紛調解中心與案例研究中心,全力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能力水平。
湖北法院還聯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共建,推動前沿理論技術在司法領域融合創新及深化應用,共同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生態圈。
圍繞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汽車制造、“光芯屏端網”等全省優勢產業,湖北法院加大對核心技術領域成果保護力度,推動關鍵技術產業化,支持“硬核科技”“卡脖子技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湖北法院還加強與行政執法部門聯動協作,構建“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機制;推進跨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保護,推動跨區域人才交流、信息共享、執行聯動。
湖北法院積極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搭建“高新企業有所呼,知產法官必有應”平臺,走進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打通司法護企“最后一公里”。
堅持改革創新
推動司法保護降本增效
針對知識產權維權存在“舉證難、周期長、賠償低、成本高”等問題,游勸榮建議,應當以改革思維破解難題、以創新方式保護創新,健全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機制,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效。
湖北在全國較早探索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工作,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整體效能。
湖北法院還不斷健全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開設快審快結“綠色通道”,廣泛推行類型化案件訴訟程序、裁判文書簡化模式,推動審判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大幅縮短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周期。
為有效破解技術事實查明難問題,湖北法院創新證據調查方式,依托26位咨詢委員會專家和11位資深專利審查員,在全省范圍推動共建共享、按需調派的工作機制,邀請審查員以專家陪審員、技術調查官等身份參與技術類案件審理,保障案件裁判基礎事實清晰。
“湖北法院將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審判隊伍的司法能力,切實把‘嚴保護’‘快保護’結合起來,打造服務周全、程序簡便、依法辦案的湖北知識產權審判品牌,努力讓司法審判成為湖北省科技創新的堅強后盾,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游勸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