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青簡 | 為你,千千萬萬遍
風吹盛夏,法蘊書香。為進一步加強“書香法院”建設,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今年8月,谷城法院第六期青年干警讀書分享會如約而至。兩個讀書小組的33名青年干警以書為媒,分享洞見,思想交流,共赴一場書香盛宴。
《追風箏的人》是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長篇小說。該小說講述了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他的朋友哈桑之間的故事,以及阿米爾在成年后尋找贖罪和救贖的過程。故事涉及家庭、友誼、背叛、社會和人性等多個主題。
分享人:羅勇
分享小組:我的未來我做組 分享時間:2024年8月15日下午
推薦理由
《追風箏的人》值得一讀!它以深情的文字,講述了一個關于友誼、背叛與救贖的動人故事。書中對人性的刻畫細膩而真實,讓我們看到了主角內心的矛盾與成長。同時,也展現了阿富汗的獨特風情和社會現狀。閱讀過程中,我們會為主人公的命運揪心,也會被那份執著的救贖所打動。它能讓我們思考人性的善惡,珍惜身邊的情誼,是一本充滿力量與溫暖的佳作。
分享人:童戈婷
分享小組:萬物復書 分享時間:2024年8月22日上午
推薦理由
《追風箏的人》中的風箏寓意永不枯竭的勇氣、忠誠和愛,是犧牲、寬宥和贖罪。阿米爾追逐的風箏就是他最初失去的東西——忠貞。從背叛到贖罪,從怯懦到勇敢,從阿米爾決定坦然面對過去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完成了對自我靈魂的救贖。小說中有一句話:“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希望我們都可以如主人公一樣,勇于面對人生,珍惜擁有,選擇良善與真誠,安放好自己的心靈,過好自己的人生!
該書采用對話體的方式,描寫了一名青年因被人際關系煩惱纏繞而尋求哲人的幫助。青年在與哲人不斷的辯論中,逐漸懂得人是為了自己而活的,不要擅自背負別人的課題,要學會自我接納,并擁有不被他人認可的勇氣。青年最終理解了“被討厭的勇氣”的含義,并開始活出屬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分享人:蘇益
分享小組:我的未來我做組 分享時間:2024年8月15日下午
推薦理由
在這個充滿壓力與焦慮的時代,我們時常為了迎合別人而失去自我。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常常在想,為什么我們會如此在乎他人的看法,害怕被別人討厭?這本書給了我答案:我們害怕受傷,害怕孤獨。但這本書也告訴我:真正的自由,來自敢于面對這些恐懼,敢于做最真實的自己!
《云邊有個小賣部》講述了小鎮青年劉十三的人生。他懷揣夢想卻四處碰壁,好在有外婆王鶯鶯在云邊鎮為他撐起一片溫暖天地。書中描繪了小鎮的煙火氣與人情味,也展現了生活中的無奈與堅持。
分享人:牟裕
分享小組:我的未來我做組 分享時間:2024年8月15日下午
推薦理由
這本書讓我看到生活的多樣。它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書中的人物堅韌面對困境,就像我們在工作中接觸的那些平凡又勇敢的人們。它能讓我們更懂生活,珍惜身邊的溫暖,在忙碌的工作中給心靈以慰藉。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2018年出版的一本成長類、教育類著作,作者是塔拉·韋斯特弗,2019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該書通過講述塔拉17歲前未接受過學校教育,深受摩門教徒信仰和原生家庭影響的成長背景下,如何努力逃離家鄉遠山的禁錮,在不斷自我懷疑、自我治愈中實現轉變和蛻變,并最終成功的故事歷程。
分享人:李杰
分享小組:萬物復書 分享時間:2024年8月22日上午
推薦理由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塔拉在經受躁郁癥和“三觀”沖擊的情況下,克服住考驗和磨礪,成長并成才。長大的過程如此喜憂參半,充滿思想碰撞和挑戰重塑。身為法院干警,我們更要“吃得苦中苦”,堅定人生目標和職業理想,不斷打磨自我,向著新的征程勇毅前行。
余秋雨先生寫下這部散文集包括四部分,分別是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全書憑借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究中華文化之精髓,將人文、歷史、背景與自身感悟完美融合。
分享人:胡雪陽
分享小組:萬物復書 分享時間:2024年8月22日上午
推薦理由
此書是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追思、對現代文明變化的思考以及對文化的關注和呼喚。無論是都江堰、莫高窟、鳴沙山,還是柳侯祠、西域喀什、江南小鎮等,這些歷史文化遺址,在作者筆下變得絢麗多彩。沉浸其中,我們能看到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和人文變遷。作者透過自身旅行記錄,讓我們領略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