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屋檐下的親情救贖
三米屋檐,手足相爭對簿公堂;一紙判決,難解隔閡親人神傷;滿腔溫情,司法暖流將“楓”輕揚。一場因修繕屋頂引發的家庭悲劇,在法官的傾力調解下,最終得以妥善解決,為這場糾紛畫上了圓滿句號。
2024年深冬,筆尖輕觸紙張之時,八萬元補償款的調解協議終得簽訂。雙方眼中,流露出握手言和后的如釋重負,流淌著血濃于水的牽掛,更凝聚著法治與情理的深沉力量。
寒日修房埋隱患
老父親的屋頂心事
2022年1月,鄂西南的山區寒風凜冽,年過耄耋的張老漢望著家中漏雨的屋頂輾轉難眠。得知鄰居家拆除豬圈有舊瓦閑置,老人即刻討來,卻因腿腳不便難以登高。好在兒子孝順,便想著等待他們幫忙撿瓦。同住的二兒子張勇(化名)看出了父親的焦急,主動聯系尚在城中的三弟張強(化名):“老三,爹年紀大了,爬不動了,回來搭把手吧!”
電話那頭的張強剛剛務工返城,親切地應道:"要得!要得!"恰是這次邀請,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生死三米屋檐
意外墜落撕裂手足親情
某日清晨,薄霧輕罩的農家院里,張勇、張強兩兄弟已到鄰家樓頂撿瓦。兄友弟恭的場景,顯得一派祥和。然而,就在此時此刻,誰也沒有注意腐朽的橫梁已經爬滿裂痕。時至晌午,張強俯身撿拾瓦片的瞬間,腳下房梁突然斷裂,整個人從近三米的高處不慎栽落,身體多處嚴重損傷。
急救車的呼嘯聲打破了山村的寂靜。經歷多次搶救,正當壯年的張強仍因醫治無效離世。悲慟萬分的同時,張勇邀來兄弟姊妹,承擔了張強的醫療費用并處理了他的后事。面對尚在讀書的侄子,張勇及老父親負擔了張強兒子的學費2萬余元。
對簿公堂陷僵局
幫工關系成爭議焦點
2023年12月,張強的遺孀李芳(化名)攜子將張勇訴至法院,索賠死亡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喪葬費等共計近百萬。2024年3月庭審現場,雙方圍繞"幫工關系"展開激烈辯論:原告主張張勇作為修繕發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被告堅稱兄弟二人均是幫助父親盡孝。
"三弟是為爹修房才出的事!"張勇當庭辯稱,自己只是向張強傳達了父親邀請其撿瓦的意思。李芳則陳述:“當時,我要張強在城里多玩幾天,是二哥打電話要他回去撿瓦,并且要他快點。”老父親則欲哭無淚地講道:“要賠就讓我來賠吧!”
法庭多次想組織雙方調解,原告情緒激動拒絕調解,一審判決以并無直接證據證明兩兄弟間成立幫工關系為由,駁回了原告訴求。但這份"依法無責"的判決書卻讓承辦法官始終難以釋懷——曾經逢年過節熱鬧的農家小院,再無往昔的熙攘與歡騰。
破冰調解喚親情
八萬元背后的司法溫情
2024年9月,案件進入二審后迎來轉機。二審法官與一審法官組成聯合調解組,不論陰晴早晚,多次登門,在法理與親情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下定決心要實質性化解糾紛。
"是我要撿瓦,要賠就讓我砸鍋賣鐵了賠!"晚年喪子,數不清的悲傷與無奈,面對聯合調解,張老漢重申自己的心意。“老二家的女兒也還在讀書,壓力也大得不行。”張老漢告知了張勇家的實際困難。
調解過程中,一審法官就事實認定、證據采用、法律依據等細心解答,二審法官則針對性分析利弊。經過兩級法官耐心細致的溝通,一家人在“理”與“情”上達成了一致,最終,為孩子的未來考慮,也結合實際履行能力,張勇允諾補償人民幣8萬元,李芳含淚接受,雙方終得和解。這個大家庭在經歷風雨后,正朝著新的生活方向邁進。
屋檐上的新生
當這場持續兩年的家庭紛爭隨著調解書簽署塵埃落定,它留下的不僅是關于義務幫工法律關系的社會啟示,更是司法調解制度溫情的生動注腳。正如兩級法官感嘆:"判決書可以裁斷是非,而帶著人性溫度的調解讓破碎的親情重新生根。"
如今,張老漢家的屋頂早已換上錚亮的新瓦,那場寒冬里的悲劇,最終在法官春風化雨般的調解中,讓這個曾瀕臨破碎的大家庭,重新找回了屋檐下相依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