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青簡 | 味道
味道
秭歸縣法院郭家壩人民法庭
陳華山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么。”在法庭工作生活的一年也像巧克力一般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味道。
法庭的“苦”味
“暈車嗎?要不要坐前面,坐前面會好些!”第一次去法庭時,庭長關心地問道。
當天恰逢封路,必須繞行三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回法庭。“不就是三個小時嘛,又不是沒坐過這么長時間的車!”我心想著。
然而,現實“打臉”來的這么快,蜿蜒曲折的山路不久就讓我敗下陣來,咬牙堅持了兩小時,但還是抵不過強烈的暈車反應,這也讓我對未來有了些許迷茫。
初到郭家壩法庭時,給我的感覺就是忙,出乎意料的忙。
一天像流水線一樣開五個庭的日子歷歷在目。白天忙著開庭,晚上還要加班為第二天的庭審做準備,可謂是強度拉滿。
院機關的保安李師傅在值夜班時,多次在監控室顯示屏上看到我們法庭辦公室燈火通明,還打電話關心地問道:“這都十點了,你們怎么還在加班呀?”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上門送達、巡回審判。郭家壩人民法庭雖轄鄉鎮不多,但轄區面積大,一半以上的村落需驅車輾轉山路一個小時以上才能到達,出行不是跨越崇山峻嶺就是橫渡浩浩長江,動輒幾個小時。
有的村落每天通村的客運班車只有一趟,每每看到那些當事人長途跋涉到法庭,都更加堅定了我們盡心盡力做好巡回審判、送法下鄉的決心。
我們邁開一小步,銖積寸累,就是司法為民的一大步。
法庭的“辣”味
有時候盡管我們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全心全意為化解糾紛而努力,但卻得不到當事人的理解,甚至被當事人誤解、指責,這些常狠狠地刺痛到我。
王老頭與李老太在外人看來是幸福美滿的一家,子女事業有成、老兩口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資,在村里有一棟“小洋樓”,卻因家庭瑣事鬧到法庭要離婚。我們了解情況后多次聯系王老頭,他態度強硬,甚至謾罵,極不配合。
為做好訴前送達和調解工作,我們早上乘坐7點的輪渡渡江,去王老頭家做工作。結果村干部和我們剛進家門,王老頭就對我們劈頭蓋臉一頓罵。
“都是你們鼓搗讓她離婚,小心我對你們不客氣!”“我不開庭,你們是不是要把我拷去?”隨后將我們送達的開庭傳票等應訴材料當場撕爛。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跑一次不行就跑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當事人不來,我們就去村里。遇到情緒激動的當事人,我們都會耐心做好釋法說理、情緒疏導工作,以最大的努力及誠意勸導,力求當事人理解認可我們的工作。
法庭的“酸”味
在法庭工作一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起贍養糾紛。
老人年逾八十,有三個“光棍”兒子、一個“駝背”女兒,幾個人因為老人的贍養問題鬧上法庭。老人子女之間的矛盾較深,都不愿配合工作,線上溝通又收效甚微,居住還都分散。為了妥善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我們只好多次遠赴荊門、輾轉多個鄉鎮,上門做調解工作。
看到80多歲已步履蹣跚、說話都費勁的老人還要為贍養問題打官司,讓我十分心酸;子女們雖各有各的不易,但面對贍養老人的義務時相互間推諉扯皮,也讓我十分心寒。
好在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老人的子女放下心中芥蒂,共同商量好最有利于老人的贍養方案。看著老人被女婿接回楊林老家安度晚年,我們懸著的心也終于得以放下。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作為法院工作人員,面對有些案件時我們難免會感到“酸澀”。但我們不能因此心生悲涼,而應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用心用情用力讓每個案件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法庭的“甜”味
法庭的工作和生活只有苦、辣、酸嗎?當然不是,庭長帶領我們在法庭屋后開辟了一塊小菜園,還在門前嫁接了幾株臍橙樹苗,偶爾大家會一起去打理,夏天掛滿“碩果”,秋天我們就能收獲自己栽種的橙子啦。
工作結束后,我們會一起運動健身,鎮上學校操場、山間小路就是我們常“打卡”的地方。
我們還會一起喂院子里的流浪貓,其中一只流浪貓“大橘”儼然已經成為我們法庭的一員,它乖巧粘人,聰明懂事,清晨起床我們常會收到“大橘”送來的老鼠等“禮物”,這也為我們的法庭工作帶來一抹不一樣的色彩。
這一年來,庭里同事相互鼓勵、陪伴,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體重狂掉36斤,“雙下巴”不再明顯,體檢時各種“高”指標也都降到正常范圍。
更“甜”的是,無論面臨多復雜的矛盾糾紛,我們都會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在當事人一聲聲真摯的感謝中,我那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與榮譽感,都讓我覺得我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我們的忙碌都是值得的,我們的團隊是有戰斗力的!
在法庭工作的這一年,我嘗到了“酸”“甜”“苦”“辣”,帶給了我挑戰與成長、收獲與感悟。
法律如同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走向正義。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法庭人,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的初心和使命。